这大概是个可以一直聊下去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答案。
有人习惯用耳机听,自我沉浸,有人习惯去现场听,更有气氛;有人喜欢上一首歌的时候,会循环播放,听到暂时厌倦为止,有人则习惯漫无目的,随机听听;有人会把听歌当作集中精力的事,听的时候不可一心二用,有人则只是把音乐当成背景,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休息的时间,都开着播放器……
这些习惯,有时候还会有所改变。
我听歌的习惯这些年也在改变,但最大的习惯倒一直没变过,那就是在碰到自己喜欢的歌时,很想知道其背后的故事。
有些是可以从网上找到信息的,比如大多数经典的歌,创作背景可以去维基百科、songfacts.com上看看。
我还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知道songfacts这个网站,是因为想查找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是怎么写出来的。Bowie这首歌曾被BBC用作了登月报道的背景音乐,有人误以为这是他为登月专门创作的,但实际上Bowie是在看了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后获取了灵感。Bowie甚至怀疑BBC的人是否真的看了他这首歌的歌词,因为歌里是说汤姆少校漂泊在太空,回不了地球,这似乎不太适合配搭登月这件事。
David Bowie
有些是从书里看来的。
有阵子喜欢听老布鲁斯,就也想知道那些歌背后的故事。那些歌的创作背景距离现在有了年月,那些演唱者的经历也都成了传奇,比如罗伯特·约翰逊的Cross Road Blues,说的是他在十字街口将灵魂交给了魔鬼,以换取精湛的吉他技艺,Me and Devil Blues,则像是一个后续,终有一天,魔鬼还是回来了,敲响了约翰逊的大门。
罗伯特·约翰逊
可能这些歌毕竟年代久远的缘故,网上即便有相关资料介绍,也都是比较简短,或是语焉不详,无奈之下就陆续开始买书了。从布鲁斯方面的书买起,后来就刹不住车了,朋克、摇滚、民谣、爵士,等等,乃至最近在看的几本Hip-Hop音乐史和传记类的书。
比如这本「Original Ganstas」,着力说了西岸匪帮说唱的故事。康普顿这个洛杉矶的城区,自N.W.A的巨大成功开始,直至后来的Snoop Dogg、Tupac等人,在Hip-Hop音乐的版图上都为自己留下了璀璨的名字,并且引发了与东岸说唱的全面战争。在这过程中,Hip-Hop闯入了美国音乐的主流,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是过去的三十年里占绝对地位的音乐变革。西岸匪帮说唱的很多经典曲目都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其背后发生的故事,或是其创作的社会背景。
还有些歌曲背后的故事是看纪录片看来的
,马丁·斯科塞斯导演或监制的几部尤其好看,比如讲鲍勃·迪伦的No Direction Home,讲乔治·哈里森的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 ,等等。
No Direction Home海报
在所有这些途径里,纪录片的形式是最直接的,并且在相对少的时间里会包含更多的信息量。自打短视频开始流行之后,了解歌曲背后故事的通道就又多了一个。
BEATS BY. DR. DRE
一直也在做这样的事,他们拍摄的
BEAT X BEAT
以幕后记录的形式,每段以三五分钟的时长,呈现一首出色的音乐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目前这个系列已经为Coldplay、Sam Smith以及Kendrck Lamar等知名音乐人拍摄过纪录片。
Coldplay的那段说的是A Sky Full Of Stars背后的故事。Chris Martin说自己听了很多Katy Perry的歌,发现她很多歌用的都是重复的和弦段落,简单优美,而Nirvana也这么干过,于是他也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写歌。A Sky Full Of Star的灵感是在一天夜里11点半诞生的,之后7分钟的时间内整首歌就写完了。
Kendrick Lamar那段是Jay Rock和他合作的Pay For It背后的故事,这首歌后来被用做了Beats的广告歌,还找了小威廉姆斯和勒布朗·詹姆斯出演。Kendrick Lamar说他很理解小威廉姆斯所经历过的伤痛和失落,因为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城市,而那就是他创作的途径,将自己所痛恨的一切转化为积极的力量。
在为这些音乐人拍摄了一系列的纪录片后,Beats也将目光放在了中国一些出色的音乐人的身上。比如最新的一个
BEAT X BEAT
纪录片是关于HIP-HOP组合
Higher Brothers
的,说的是他们首张专辑中那首《7-11》背后的故事。
乐队四个成员在两年前创立了工作室,有阵子疯狂写歌,每天都创作到凌晨时分,饿了就去便利店觅食,于是后来干脆就创作了一首关于便利店的歌。
这首歌起初的版本是偏trap风格,但后来为了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就做成了偏复古的风格。哥儿几个当中,Knowknow的声音挺深情,但在平时其他的歌里没多少机会展现,在《7-11》中有了施展的机会。
《7-11》中有句歌词,“我猜不到送货的司机今天晚上到底几点来”,Knowknow本来把“几点来”唱得很低,但后来为了体现对司机到底几点来的好奇,以及对食物的渴望,就把声调提了上去。
BEAT X BEAT 这个系列已经拍了不少纪录短片,更多内容可以点文末的阅读原文看看。
看了这些纪录片后再去听原来的歌,显然会有别样的体会。
期待他们会继续拍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