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1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年后面试的兄弟们注意了。。。 ·  18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防止超卖的七种实现 ·  昨天  
芋道源码  ·  DeepSeek+Spring有搞头么? ·  昨天  
芋道源码  ·  腾讯开源:零代码、全功能、强安全 ORM 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1号

播出仅三天,10w+内容突破11篇,《欢乐中国人》如何凭借融媒体传播做到的?

传媒1号  · 简书  ·  · 2018-02-02 09:36

正文

毫无疑问,融媒体传播是当下的一个热词。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它似乎更停留在理想、停留在概念,我们似乎很难寻找一个在数据上站得住脚、在业绩上叫得上名的节目,作为行业标杆。

直到,有那么一个节目,首播便在电视端创下双网第一的收视成绩,在手机端三天内创造11篇10w+内容。成为了名副其实融媒体传播的一个典范。


这个杰作的操盘手,便是央视综合频道的《欢乐中国人》——一档以新方式、新传播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为使命的融媒体传播节目。

什么是“融媒体传播”?

那么,什么是“融媒体传播”?

传播,是基于渠道与内容的合力而形成的社会现象;同理,融媒体传播,便是基于融媒体渠道与融媒体内容合力而形成的社会现象。

在此次《欢乐中国人》的融媒体传播的革命性创新中,我们得以以实际案例来深度分析其中的运作逻辑:

1 融媒体的渠道

《欢乐中国人》的融媒体渠道,主要是融通了以电视端与微信端为核心的台网联动,而 实现这一融通的“介质”便是二维码。

事实上,二维码用于台网联动并非《欢乐中国人》首创,近两年应用较广。然而, 《欢乐中国人》是第一个将二维码植入台网联动中,将“商业传播功能”转化为“文化传播功能”的融媒体创新,其核心标签在于“有温度的二维码”。 用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先生的话说,便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电视荧屏,有更多的人自发地去传播与分享这些值得被看见的中国故事,从而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国民精神与国家气象”。

《欢乐中国人》是一档用新方式新传播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节目,围绕这一命题,以“有温度的二维码”作为核心标签与特色符号,展开全新模式的设计:

第一, 拆分传播。 每期《欢乐中国人》有四个值得被传播的、真实的中国故事,为了适应于网络端渠道的碎片化阅读与碎片化传播,每期节目便拆分成四条内容,各自生成唯一的、定制的二维码,以完成从台到网最大化的传播;

第二, 大量植入。 在《欢乐中国人》中,二维码成为了节目的核心视觉元素:首先,在每位中国故事讲述人出场时,会特效出现专属于他讲述故事的二维码;其次,讲述人登上舞台期间,会在舞台两侧大屏上出现二维码;再次,在一个故事告一段落,故事主人公走上“幸福大道”之后,再次特效出现二维码;最后,贯穿节目始终,都会在屏幕右上角一直显示二维码。用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过彤的观点阐释,便是 “这一符号在大屏与融媒体产品之间创设出了一种体验互动的场景”。

第三, 全程号召。 不但在视觉上让二维码“霸屏”,更是让扫码这个号召在观众耳畔萦绕不去。在每段故事中,设计至少有三次扫码号召,以侯勇讲述《四代阅兵梦》为例: 第一次号召 ,在侯勇出场时,侯勇号召道:“希望大家能够拿起手机,扫描屏幕上方的二维码,和我一起用新方式,传播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第二次号召 ,是主持人在后台,高博号召道:“喜欢这个阅兵大家庭吗?如果喜欢他们的中国故事,记住,扫描他们的专属二维码”; 第三次号召 ,是故事讲述完毕,侯勇再次号召:“如果你和我一样,认为这个故事值得被全国人民所知道,那么我恳请大家,拿起你手上的手机,去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和我们一起去传播这个真实的故事。”甚至,海清、李晨、撒贝宁也会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自发的多次号召。

而通过这样的三部曲, 借由着电视平台与微信平台的融合,便把《欢乐中国人》节目的观众转化为“CCTV欢乐中国人”公众号的用户了,便把观众由被动的收看者转化为主动的传播者了。 而由此,你所看到的“史上最快突破10w+”的纪录,似乎便有道可循了。

2媒体的内容

然而,并不意味着有融媒体的渠道、融媒体的形式,便一定能够产生融媒体的传播。没有内容的融媒体渠道,便像是没有水源的河道,是不可能奔流向海的。

而此次《欢乐中国人》之所以可以掀起融媒体传播的浪花,做到最快突破10w+的成功个案,正是因为它做出了适宜于融媒体传播的内容:

一方面,是有传播力的电视端内容。

电视端内容是否有传播力,是台网联动是否能够产生融媒体传播的关键,因为,它是源头。《欢乐中国人》的融媒体传播做得好,也恰恰是因为它在源头打下的优质基础:

首先,是正能量的选题。

首期节目中,四个选题分别是《天籁童声》《四代阅兵梦》《奔跑一生》《国家的孩子》, 第一个选题关联的是中国文化全球传播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加拿大华侨,年少如他者却已然立志要把中国的京剧艺术传播到全世界; 第二个选题关联的是爱国奉献 ,一家四代十三名军人共同的梦想便是实现“受阅梦”; 第三个选题关联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位爱好马拉松的老者,少年为摆脱东亚病夫而奔跑,青年为增强全民体质而奔跑,中年为老伴儿身体健康而奔跑,老年为年轻人摆脱亚健康而奔跑,如今为传承马拉松精神而奔跑; 第四个故事关联的是从个人小爱到民族大爱 ,恰如撒贝宁所说:“一个母亲,收养一个孩子,叫做善良;一个草原,收养三千孤儿,应当说是一个民族的博爱,团结互助守望相助”。

其次,是多样鲜活的形式。

尚未看本节目之前,我好奇,它的呈现形式是怎样的?朗读吗?谈话吗?而观赏后,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第一个故事,它采用了夹带京剧夹带相声的表演形式 ,让讲述人李玉刚与故事主人公形成非常有机锋、有互动、有中国特色的呈现方式; 第二个故事,它采用了小品的形式 ,让主持人高博与这一家的四代军人,串联成一个诙谐幽默的小品; 第三、四个故事,它采用了更偏向于舞台剧的形式 ,略有不同的是,第三个故事让讲述人与剧中人保持对话,有几分先锋话剧的味道,而第四个故事则是较为传统的封闭式舞台剧的呈现。所以,也可见这档综艺的良苦用心,为每一个故事、每一位讲述人与被讲述人,量身定制一个个截然不同的表演形式,为了实现最好传播力的初衷。

再次,是诙谐幽默的表达。

主流价值如何获得主流观众的青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命题,其根结就在于是否能用接地气的表达、诙谐幽默有人气儿的表达,而《欢乐中国人》做出了一个极好的示范。几乎在每一个故事中,你都能看到非常有机锋的设计,比如在《四代阅兵梦》中,高博那句叫苦的“舅舅,你救救我;宋杰,你送送我”;比如在《国家的孩子》中,因为担心领导把孩子的抚养权收走,母亲和孩子说了重复四遍的“主任,喝奶茶”。 主旋律的表达,最忌讳过单、过板、过硬,而通过幽默的形式,巧妙地化解了这样的问题。

最后,是笑中带泪的艺术格调。

什么样的内容是最有传播力的?是有意义感并有愉悦度的,前者激发传播者的使命感,后者激发传播者的兴奋区,二者的加合成为最能刺激传播者产生传播行为的根源。而在《欢乐中国人》中,正是在集中创作这样的笑中带泪的高级的欢乐形式、艺术格调,正能量的选题赋予了内容以意义感,诙谐幽默的表达赋予了内容以愉悦度,让从观众转化为用户的这群人资源参与到内容的传播。 恰如撒贝宁所说:“欢乐与快乐不一样,欢乐不仅仅是一笑而过。欢乐是需要长久的精神支持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