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康石石
做艺术留学,更做艺术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创业板大涨!券商爆单! ·  昨天  
泽平宏观  ·  MLF降息来了! ·  2 天前  
纯银V  ·  #有效努力训练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康石石

实习怎么能没点“小心机”?艺术&设计生实习前必备list

康石石  · 公众号  ·  · 2017-07-15 19:31

正文


康石石在之前的文章中为艺术&设计类学生提供了简历难题的解决方法,复习请戳毕业季≠失业季,康石石教“艺术生”打造个性求职简历,但相信除了求职简历的问题,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实习”问题也一定困扰着很多同学。


实习,是设计师作为从“学生”走向“职场”的第一步,姿态如何,决定着未来职业发展的步履节奏。如果概括来说,实习的意义就在于:发现作为一个学生和职业人在各方面的差异;尽快完成“自我身份”的认知和转换。


因此本期文章,康石石邀同事宇文老师,为同学们逐一梳理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实习时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下拉至文末,定制个性职业规划


实习是为了了解职业发展之路



艺术与设计类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都是非常理想化的。


就信息媒介来源而言,诸多公众号内容都偏向于介绍设计师和艺术家的成功状态、心路历程、作品风格。而知乎这个媒介正在逐渐贴吧化,很多问题的答案仅为粗浅的感受和情绪的宣泄。又或者是针对所有领域的鸡汤式解答,很难有的放矢的提供具体方法的思路,为艺术&设计类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的知识。


而就学校期间看到的展览,听到的讲座、成功的老师等榜样而言,又都忽略了这些例子的职业发展过程。同学们看到了精美的秀场和超酷的设计展览,只能增加设计素养的见识,但并不能增加大家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穿越哪些路径才能抵达成功的深入了解。


这些知识与信息来源,都不能提供艺术&设计生具体如何进行职业发展的规划,反而容易激发浮躁的代入感,让学生们将设计师的成功等同于设计作品与风格的成功。实际上,每一名成功的设计师都需要在职场体系中穿越诸多阶层、障碍和经验,才能有所造就


我以服装设计的职业发展为例:


SODO学堂-《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PPT


这是一个正规的服装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实习生是这个公司的最低层。而服装设计类的学生,如果进入该企业实习,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家服装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明晰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此为自己的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思路


SODO学堂-《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PPT


同学们在学校期间,无论是耳闻目睹还是其他信息来源,接触到的都是设计总监或主设计师的成功案例,比如McQueen的设计总监Alessandro Canu曾在北京服装学院做过讲座,呈现了精美的面料作品和公司的设计风格、思路和定位,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兴趣。


但Alessandro Canu作为知名设计师,他经历过哪些、做过哪些工作,完成了哪些岗位职责,才得以晋升到设计总监的位置,并获得全球影响力,这才对实习生有借鉴意义


比如主设计师的工作职能,如图:


SODO学堂-《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PPT


而像Alessandro Canu这样的设计总监的工作职能是完全不同的,如图:


SODO学堂-《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PPT


设计总监、设计经理、主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每个人的工作职责都不相同。每一个层级的晋升类似游戏中的打关,只有通过一个层级的考验才得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当然,不正规的设计公司的那些职衔不在本文探讨之内,因为组织架构不完整、各职业岗位功能不分明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的几率不超过5%。)


换句话说,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必须明白,任何光鲜靓丽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头衔背后,都有着辛苦付出的设计师履历。实习阶段就要明白设计公司的组织架构,并明白每一个职位的工作标准,特别有利于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并根据这些了解做出职业选择


我个人见过太多年轻的设计师,在实习阶段对设计公司的基本结构和每一个岗位职责完全懵懂,结果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后只是被动地做设计,完全没有职业发展规划,过了30岁,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日渐消减。


作为特别依赖于年轻化的设计行业,设计师如果35岁不能抵达“设计经理”这一层级,基本上很少有比较体面的公司愿意聘任了。蜷缩于小公司、受困于经济收入并成为“画图狗”是“35岁职场现象”的常态。而如果在35岁抵达设计公司的中高层,则不会再拼体力,更多地依赖职位带来的设计视野和设计经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实习是为了了解行业实际情况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学校内由于项目制课程经验的匮乏,实际操作能力非常不足。而没有很强的项目制经验,就很难获得进入行业实践的工作机会,因此,即将就业的设计师几乎是在全然懵懂的状态就杀入了职场,其可怜状态,犹如庚子年快马长枪抵抗八国联军枪炮的蒙古骑兵。因此,进入实习阶段,就需要留心对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同样以拿服装设计为例(其他专业稍后再一一谈及),如图:


SODO学堂-《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PPT


在正式进入职场时,应聘者应该通透地了解这些行业常识,但这些又是学校阶段的教育不能给予的,那么唯有实习期间,自己要做个有心人。


这种对行业实际情况的了解,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


1. 了解公司性质,发展前景

起码知道哪些公司是销售型企业,哪些公司是产品驱动型企业,哪些企业具备较为长远的发展前景,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哪些企业则是短暂的繁荣,进去后尽管短期内薪酬丰厚,但会延迟自己的职场发展道路。更要具备意义的是,知道哪种类型的公司适合自己,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公司,而非名气最大、工资最高的公司”是年轻设计师进入职场必须具备的第一重要的常识


对行业实际状态的了解,可以避免更多的试错时间,实习生的身份也可以避免完全融入一家设计企业后,由于距离感的消失所带来的观察能力消减。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习惯于在进入职场的前三年频繁更换工作,才能对行业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这种成本未免太大了。毕竟进入职场三年,那些实习期就留了心的同学,很可能在一家设计企业已经做到了“设计经理”的职位。


2. 了解行业实际情况与发展状态

对行业实际情况的了解是设计师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我们看一下:


SODO学堂-《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PPT


助理设计师的工作职能的第三条:就是市场调研工作,而市场调研工作的前提,就是对行业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如果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实习阶段,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很可能一年时间的助理设计师发展时限,仅仅用两三个月就完成了。完全可以加速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快更有效率地接近想象中的自己。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助理设计师”到“设计师”工作职能是完全不同的:


SODO学堂-《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PPT


在实习阶段,尽可能地掌握行业的实际情况无疑会缩短职位晋升的时长,而我们从上图可知:对行业实际情况的掌握是设计师工作职责的第一任务。这是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


当然,我个人见过很多年轻设计师把这个基本的实习任务拖沓到了工作的前三年,基本上这部分熟人的职业发展都难以用顺利来概括。


实习应明确自己的动机与需求



在选择实习机会时,可能会有很多考虑。其中不乏有很多关于难度、压力、人际关系等“鸡肋型问题”,它们会不停让年轻的艺术&设计学生们踟躇。


但我建议跳过这个无意义的过程,优先选择那个最有职业发展意义、市场认可度最高、最可能给简历镀金的项目。即使它可能项目选择里最难的、工作量最大的、领导最魔鬼的、杂活儿最多的,so what? 几个月而已!


选择实习机会切忌不要有“鱼与熊掌得兼”的心态。为什么说:“选择决定命运?”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来说:如果实习期获得了两个机会:

  • 承担辅助性的设计工作,直接进入一线进行设计实践

  • 担任某设计公司领导(经理或总监)的秘书与助理,基本上会承担苛责或杂事


如果我是渴望前途远大的年轻设计师,我建议第二个选项是最合适的,因为只有站在高层的身边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也有机会获得前两条所谈及的经验。我甚至愿意为设计高层贴报销发票,其收益也会更大一些。


原因如下:

  • 设计高层的只言片语传递出的信息饱和度,都远远超过基层员工之间的家长里短

  • 设计高层接触到的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和信息资源,是正式工作之后很难接触到的,除非一进入职场就是高层,否则接触到类似的信息一般都得自己抵达那个位置才能知悉

  • 为建立设计领域的职场人脉打下基础。


另外,实习期间建立工作逻辑清单,方便你聚焦于自己实习工作的动机与目的,防止自己再纷繁的工作中偏离初衷。


为了保护隐私,这里从PIN用了一份并不完全恰当,但可以心领神会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简单来说:学习逻辑性的思考,并且列出自己想要通过实习得到什么,按照重要性排序,这样的梳理很必要


记录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增长见识?积累经验?体验职场?赚钱?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想法也好,比如我之前听到过:“因为这里食堂好,能解决暑假的吃饭问题”这样的理由(真实案例),或者“我喜欢这家公司的装修”(真实案例)。这都比迷迷糊糊地找一份实习工作要好。


自己得出的清单,即使再不成熟,起码会知道真正的心之所向,这是选择的前提。当然,我还是希望年轻设计师的实习工作目的,是为了向职业人的自我身份认知和转换奠定基础。


实习应建立最初步的职场人脉



开篇就提到,艺术&设计生实习的首要意义“发现作为一个学生和职业人在各方面的差异”。“各方面”这个词,对于当时的很多初入职场的学生来说是个魔咒,因为比较项太多,反而无所适从。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对于艺术&设计生,我建议关注的差距点的次序应该依次如下:公司结构>行业实情>人脉关系>设计理念>工作流程>设计技能


设计技能之所以放在最后一位的原因是因为在短短几个月的实习期内,技能是最难迅速提高的。而艺术&设计生进入实习期最直接的落差,恰恰是来源于“设计技能”。


一般来说,实习生最大的感触是:在真正接触工作时最难的就是如何将自己学院化的知识整合成符合市场和行业所需要的设计思维、产品想法。而这种差距很容易归纳为“设计技能”的差距。很多时候,如果视野不够开阔,甚至容易被归纳为“什么软件用的还不够好”之类。但这种技能的落差显然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弥补。


“人脉关系”却往往是年轻的设计师最容易忽略的点。实习的意义本身就是找差距,而这种差距的总结首先就来源于人脉关系,具体来说有两点:


1. 人脉关系不是搞人际关系

切记:没有自己实力为基础的人脉关系都只是熟人而已。我所说的人脉关系,是在实习期内迅速地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榜样。读一万遍公众号中的成功人士介绍,不如身边有一位时时刻刻能够提供指导的设计师榜样。进入实习期时,最好找一位师傅作为自己的引领人,从这个榜样的身上学习其职业发展过程中:

  • 掌握了哪些设计技能

  • 如何在工作流程中游刃有余

  • 拥有怎样的设计理念

  • 对行业拥有怎样高度的认知

  • 如何走向公司高层


这些都是碎片化阅读不能够提供的一手鲜活经验,只有在实习期贴身了解,才能产生的丰富信息,因此有参考和借鉴的榜样,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事半功倍。


2. 有意识地积累人脉

很多学生总觉得:世界够大,未来够远。行业就是个江湖,快意恩仇后很可能相忘于江湖,永不相见,不怕得罪人。


然而,我想说的是,你可记得“华山论剑”的终不过是那几家而已。道理就是,从实习开始,心里一定默念“山水有相逢”,任何行业在“华山”上长期驻扎的门派都是相对固定的,比较像样的设计公司虽然多,但具体到你所学的专业领域,可就没几家体面的公司了


职业上升的路径归途基本是定向。所以,从开始就有意识的积累经营人脉是上策;觉得每段工作是尝试,再一次可以一键重启职业旅途,所以无所顾忌,这是下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务必在实习期就积累起好的职业声誉。


我身边这样正面反面的教材都比比皆是,因此从实习开始,就要朝乾夕惕,不要随心所欲。你根本无法预料,或许将来哪位同事会在一家知名设计企业,成为了你的面试官。他是否录取你,很可能就源自实习期,你给他的基本印象。记住:同事和领导可不是你妈,也不是你的大学老师,会没什么原则的原谅你的任性和随意。


当然,我也认识太多的设计师找工作都源自熟人关系,往往是过去的同事和领导给了很多好机会,而他们对公司推荐人才时,都会加上一句评语:“这人靠谱”!起码在SODO学堂,至少设计师的15%,即二十多位设计师都是他们的朋友、同事和前领导推荐来的。


实习应养成较规范的职场素养



每个人的起点大致相似,但结局却千差万别,很多时候来源于每一次选择的迭加,这样的迭加带来的效应往往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变化。


顺接前几点,实习的核心在于增长见识,了解真正的社会、市场和行业。那么,如果有条件一定要选大城市、一线公司!而且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下,时间、距离、薪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设计生们: 知名的建筑设计院、4A公司、亦或同等级的国际或国内一线设计公司,所呈现的职业标准、专业水准才是刚刚毕业后,构建自己的职业认识边界时应该认知的体系。


这样的企业对年轻设计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功力,几乎就决定了一位年轻设计师的未来。就好比: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未必人人优秀。但优秀的人才中,清华、北大的比率无疑是名列前茅的。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好学校、好公司对人才的基本素养的陶养。


只谈及一点,基本上在比较规范的一线城市的知名企业出来的设计师,都有一个普遍性的工作习惯,习惯于做“工作笔记。这样的工作笔记有三部分构成:今日安排、明日计划、工作心得。


为了保护隐私,这里从PIN用了一份并不完全恰当,但可以心领神会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书写本身的过程是思考整理的过程,会让你的工作和思路更有条理性,更不至于在执行时遗漏。对于年轻的设计师这尤为重要。在SODO学堂,工作笔记是所有人的必选项。因此至少体现了以下基本的职业素养:如何表现你的认真和对于领导安排事务的重视?及时的记下来,提醒自己去执行。执行力不是一句空话,或心灵鸡汤式的警语,一个连工作笔记都没有的人,其执行力如何是很值得怀疑。


实习应通晓的法律常识与规范



艺术与设计学生,往往比较随性。对工作的法律常识和规范并非很在意。但既然决定步入江湖,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和保护自己的信息是必要的,简单来说几点吧:


1. 关于三方协议

很多应届毕业生,对三方协议其实在理解和认识上都有很多常识性的缺失。


(1)在签订三方协议时,一定认真阅读,尤其是里面如何涉及到任何赔偿性条款,一定请HR解释清楚。


(2)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也就是说,只要你在企业规定的入职日报到,三方协议自动失效。你报到,履行了邀约,三方失效,之后如果你辞职,并没有任何问题。


(3)签订三方协议后,不要急于上交给学校。


2. 关于薪酬

要区分实习的性质。如果是在校学生进行实习,那不属于订立劳动关系,为一般的民事合同。如果对方没有故意隐瞒这一事实,而是双方没有事先沟通,那么这不能算是欺诈行为,那么对方不给工资就是合法的。如果是毕业生找正式工作,那么实习期也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受到劳动法保护,应当支付工资。


3. 关于辞职的违约金

关于有个别企业要求实习生辞职需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的情况,我是在几年以前就有所耳闻的,当时也专门咨询了HR同事,今天给同学们分享一下。


在实习协议中设定违约金的,只限于两种情况:

  • 违反服务期约定;

  • 违反保守商业秘密;


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如出资购房。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一般员工提前离职也必须支付违约金,这种约定是无效的


至于服务约定期,企业必须在实习协议中有对等条款,比如,企业提前解约,需要支付实习生违约金5000元——如果没有对等的条款,当方面要求实习生支付违约金,那么也是无效的。


写到这里,我还是想说,同学们我希望你们的从实习开始的职业发展一路顺遂,但是由不得的想告诉你们,比起八面玲珑,可能“六面玲珑,两面带刺”才是职场的生存之道。应该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否则“江湖风波、世道险恶”很容易带来伤害。

尽管有人说: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失败和挫折才是最好的老师,过来人一厢情愿的期望自己用“血泪”凝聚的经验能够让后辈们少走弯路,但实际上99%的年轻人,人生该走的弯路1米也少不了。


但我还是希望:或许我们的唠唠叨叨,能够给有心的年轻人提供一点借鉴,那和设计工作一样,都是具备公益属性的部分,是我们渴望的善愿和福祉。


更多艺术&设计生实习“心机”

关注SODO官微,回复“一起SODO”

帮你打造个性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