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总一句 “月底见”,直接把机圈的热度拉满。
掐指一算,2月27日小米极有可能火力全开,同时推出两款Ultra级别的重磅产品,小米15 Ultra和小米SU7 Ultra。
前者作为年度影像旗舰,后者疑似跨界智能汽车领域,但最受关注的还得是“安卓机皇候选人”小米15 Ultra。
要说大家最关注的,那必然是被视为“安卓机皇候选人”的小米15 Ultra。
比起大几十万的车,不到五位数的小米15 Ultra显得这么的和蔼可亲。
这小米15 Ultra,就是 “堆料狂魔” 的进阶版,怎么说也是承载着无数米粉期待的梦幻机型。
据各路爆料,它就是“六边形战士”,各个方面都相当能打。
影像方面堪称一绝,配备了2亿像素三星 HP9 潜望长焦镜头,再加上徕卡四摄组合,支持100倍AI变焦。
虽说主摄从1英寸略微缩至1/1.1 英寸,但靠着强大的算法优化,成像效果依旧保持顶级水准。
这操作不禁让人调侃 “物理不够,算法来凑”,不过能拍出好照片就是王道。
性能上更是没得说,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搭配LPDDR5X内存和UFS4.1闪存,是性能怪兽没错了。
配上6000mAh的超大电池和90W快充,续航能力直接对标游戏手机。
屏幕采用的是华星光电2K四微曲屏,峰值亮度高达 3000 尼特,还支持超声波指纹解锁。
不过,贴膜党可能要谨慎了,这种屏幕贴膜难度可能有点高,稍有不慎就容易贴歪。
素皮和玻璃的“徕卡撞色” 设计一曝光,就被网友吐槽丑到让人窒息。
但小米似乎铁了心要走辨识度路线,毕竟在这个 “看脸” 的时代,能让人一眼认出这是Ultra,或许比单纯的好看更重要?
就像当年的“浴霸”摄像头,一开始大家也觉得丑,后来也慢慢接受了。
更劲爆的是,这次发布会还有可能同步推出小米AI眼镜。
要是能把小米AI眼镜和澎湃OS 2.0的跨设备协同能力结合起来,那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拼图可就彻底完整了。
以后在家、在车上、在外面,都能实现无缝衔接的智能体验。
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小米15 Ultra起售价大概率维持在6499元。
虽然无缘国家补贴政策,但对比三星、苹果同配置机型,这价格依然香得不行,性价比直接拉满。
官宣这些机型彻底凉凉
有意思的是,小米15 Ultra可能还会推出卫星通信顶配版,支持天通 + 北斗双卫星通信。
这明显是要专攻高端商务市场,这一招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冲着华为 Mate 系列去的。
小米最近更新了「终止软件支持列表」,这可让不少米粉心碎一地。
小米 Civi、12X 系列、Redmi Note 10/11T 等多款机型正式被宣判死刑,不再提供系统更新和安全补丁。
这就好比自己曾经的宝贝,突然被宣布 “过期” 了,那种感觉,懂的都懂。
小米的淘汰逻辑其实也很明确,所有机型至少保障 2 年安全性更新。
就拿小米12X来说,2023年发布,到2025年终止支持,刚好符合这个周期规律。
不过,被点名的POCO系列海外机型,像C31、X3 GT等,因为销售区域分散,维护成本高,成了首批牺牲品。
这也能理解,毕竟厂商也要考虑成本和效益,但对于那些使用这些机型的海外米粉来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新系统的AI全场景互联、主动智能等功能,彻底与老用户无关。
有网友吐槽:“我的手机还能用,但已经被开除‘米籍’了。”
看着别人用着新系统,享受着各种新功能,自己却只能眼巴巴看着,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
其实,不仅是小米,OPPO、vivo等厂商也在缩短软件支持周期。
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硬件性能瓶颈,老旧芯片难以支撑AI大模型等新功能;
另一方面,生态绑架也是重要因素,强推新系统可以倒逼用户换机,拉动销量;
还有成本控制,维护分散机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不如聚焦旗舰机型。
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买手机越来越像“期货”,不仅要看硬件配置,还得赌厂商的良心维护期。
从AI写真下线
除了硬件方面的更新换代,小米近期还有两大动作引发热议,关闭AI写真功能和收紧BootLoader解锁。
先说说AI写真,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功能,在2月10日突然下线了。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优化调整,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大概率是付费模式试水失败所致。
该功能仅支持小米14及以上机型,受众本就局限于高端用户,再加上市面上像 MidJourney强大的AI绘图APP的降维打击;
好在小米表示,该功能下线后此前所产生的费用,将按照原付费路径自动返还至用户账户。
再看看BootLoader上锁,小米对刷机党的打压可谓是愈演愈烈。
资格审查大幅升级,账号需注册满180天,还不能有违规记录,设备和IP也不能有异常变动;
流程更是极度繁琐,答题、绑定、解锁必须在同一设备14天内完成。
官方声称这是为了防范黑灰产,但极客用户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小米这是在“消灭第三方ROM”,强推澎湃 OS 生态。
想想也是,MIUI时代靠刷机起家的小米,如今却亲手关上了这扇门,颇有“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讽刺意味。
小米一边用15 Ultra 狂秀肌肉,各种堆料、创新,试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一边对旧用户“断舍离”,终止软件支持,淘汰旧机型,小米的 2025 开局充满了矛盾。
这种撕裂背后,其实是手机行业存量竞争下的无奈选择。
在高端市场追求利润,就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