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衫磊落
一个有着多行业管理经验的人,一个喜欢看美剧和体育比赛的人,一个平静生活的人,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趣味的人。
51好读  ›  专栏  ›  青衫磊落

这名军师可了不得

青衫磊落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2-02-06 10: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青衫君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法国电视剧,叫《幕后枭雄》(Les hommes de l'ombre),该剧第一季是在2012年1月25日开播的。尽管剧集比较久远,但是,剧集本身却是相当精彩。



故事的开端就很惊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皮埃尔前往卢瓦尔河工业区圣埃蒂安一家罢工工厂视察民情时,没有按照原有计划行进,他直接进去到厂区,不幸的是,发生了自杀性爆炸,皮埃尔抢救无效,阖然离世。按照宪法规定,要求在35天内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毫无疑问,时任总理德勒福尔是入主爱丽舍宫的有力候选人。



皮埃尔的好友,西蒙·卡皮塔在发生爆炸前刚好和皮埃尔通过电话,发生爆炸后立刻从美国纽约飞回法国。西蒙曾经是皮埃尔竞选总统时的负责人。皮埃尔曾经评价西蒙时说到:“没有他,我不会有今天”。西蒙就是一名“造王者”。



当初在皮埃尔当选总统后,西蒙不同意皮埃尔出于政治平衡的考虑选择德勒福尔当总理,如今这个局面,他当然更不愿意看到德勒福尔当选总统,他决定留下来,寻找另外一位候选人助选。当然,除了他首先是要捍卫皮埃尔的政治遗产之外,他也看不惯德勒福尔的为人与做法。

虽然嫌疑人只是个遭遇离婚、失业打击的绝望平民,但是德勒福尔出于政治利益,将此事件谎报为恐怖袭击。毕竟,放大民众的恐慌情绪对主打国家安全牌、对于垂涎总统之位的总理来说,十分有利。

西蒙在得知这一事情之后,苦于目前是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实此事,但是,他并没有停下他选择候选人的脚步。他先是拒绝了在野党领袖的邀请,随后也拒绝了德勒福尔的邀约,转而选择右派阵营一位支持率较低的女候选人,社会部秘书长安•魏扎吉。



西蒙在离开皮埃尔之后,把自己的公司与业务都交给了自己的“徒弟”吕多,这次吕多出任德勒福尔的竞选经理。吕多认为西蒙的那一套竞选套路过于老派了,已经跟不上现代的节奏,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可以包装的”。

吕多建议德勒福尔利用好恐袭、换届导致的不安情绪,将“安全”作为竞选声明的主线:在演讲中,要多次使用强硬的、令人不安的字眼,如“军队”、“安全”、“刺杀总统者”。不仅如此,吕多还令团队不断通过各渠道发布安全威胁类新闻,制造人心惶惶的氛围。



西蒙则建议魏扎吉避开锋芒:与其和德勒福尔拼强硬形象,“先天不足”的女政治家不如扬长避短、突出自己对“社会生活”议题的关注。

当然,既然是政治竞选,那必然会有尔虞我诈,必然会有政治交易。民调显示,德勒福尔和反对党领导人马尔居尔领先,魏扎吉位居第三名。为了缩小差距,魏扎吉必须首先与德勒福尔争夺PDR党派领导人的支持。

因此,一系列的交易与讨价还价在所难免。PDR党派领导人毫不客气地为自己的小团体预定了三个重要部长职位——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总理职位已提前被魏扎吉的政治教父预定,这一点不可协商)。另外,PDR党派领导人还开口要下3个“次要”部长职位。

众所周知,在竞选过程中,所有候选人的生活都会被放到显微镜下,竞选班子都会查找对方候选人的绯闻、劣迹等等作为筹码和杀手锏,这次的竞选也无一例外。德勒福尔一方先抛出了魏扎吉是皮埃尔的情人,但是被西蒙用魏扎吉与前总统遗孀在公众场合的会面巧妙化解。



随后德勒福尔一方又用雏妓设计陷害魏扎吉的政治教父,用此来组织魏扎吉与PDR的联合,但是又被老道的西蒙以德勒福尔的小情人揭秘所破解。在这些绯闻、丑闻的处理中,可以看到西蒙一方不愿意以此来进行政治对立,但是,他们也是有所准备,见招拆招,足见西蒙的老道与高明。

如此几个回合的“互撕”后,西蒙帮助魏扎吉确定了方向,魏扎吉在电视辩论时讲明了自己一方的观点:看看这糟糕大环境(不平等、失业、恐袭、教育、医疗),停止一切于事无补的闹剧吧。这种坦荡磊落的做法效果还不错。把政治看做派系斗争,厌烦藏污纳垢政界的民众,自然将不打“左右牌”、反对谋私利小团体的言论视作一阵新风。

对于魏扎吉来说,尽管在电视辩论上赢了德勒福尔一筹,并不能代表在初选中能够击败对手。此时,西蒙的妻子波琳娜,也是一个记者,得知了皮埃尔总统遇刺的嫌疑犯的真相后,决定孤身调查此案。她历尽周折,来到马里找到了被遣返的证人,录制了采访,并带证人回到法国。



不幸的是,这个消息被魏扎吉团队的瓦伦蒂娜知道,而瓦伦蒂娜恰好是吕多的女友,而这个消息被德勒福尔一方知道,他们安排人先是在波琳娜离开马里的时候将其扣留,并销毁了录像带;并在法国境内追踪证人,由于证人偷着给朋友打了个电话,被警方追踪到,抓捕过程中将证人撞死。

波琳娜伤心欲绝,她在总理德勒福尔例行发布会上将此事曝光,尽管她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这件事也引发了轰动。德勒福尔一方指责这是西蒙借此事诽谤总理。但是,在实际效果上,还是间接帮到了魏扎吉团队。



最终魏扎吉在初选击败了德勒福尔,将与反对党领导人马尔居尔争夺总统席位。已落选的德勒福尔按理应该支持同处右翼阵营的魏扎吉,但他迟迟不愿表态,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第一,没有自己的支持,魏扎吉不可能打败左派候选人。借此为筹码,他可以迫使魏扎吉将总理职位许诺给自己;第二,如果魏扎吉获得自己的支持,那她即便输掉大选,也可在紧接着的立法选举中获胜,成为右派党魁,而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

德勒福尔左思右想,最终选择铤而走险,他决定倒戈左派,希望凭此举当上议会领袖。可是没成想魏扎吉的政治教父在魏扎吉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人在德勒福尔与左派领导人会面的房间放置了窃听器,录下了整个会谈的内容。

会面结束后,德勒福尔发现了窃听器,他仍想以此来做筹码对魏扎吉反戈一击。魏扎吉得知此事后,表示自己不愿意以此来取得胜利。在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下,西蒙巧妙的化解了这个局面,他策反了德勒福尔的首席幕僚,因为背叛党派这个名声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容接受的。同时,西蒙也得到了爆炸嫌疑人最后的遗书这个关键证据,使得德勒福尔不得不就范,公开声明支持魏扎吉。虽然德勒福尔最终未能实现企图,他也不是一无所获:通过公开声援魏扎吉,他为自己的小团体在议会争取了9个席位。

《幕后枭雄》详细的介绍了法国总统竞选的过程,让观众们看到了政治博弈中的种种险恶与政治交易。同时也看到了以西蒙为代表的竞选负责人的高超的技巧与艰苦的努力。

西蒙就是一个军师,他要为他的主公服务,为主公赢取胜利。他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坚信自己团队的战略目标,不断地给候选人打气,当候选人遇到困难时,他要化解他们的沮丧的情绪,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西蒙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指挥者,他要构建全局,合理的调配资源,知道如何去赢得民众,比如,他会安排他的笔杆子根据法国不同城市特征、选民社会地位、职业(医生、企业主、农民)等因素,为四处演讲的候选人撰写不同主题的讲稿。

例如,在图卢兹,重点阐述国家工业结构;在尼斯,关键是“讨老年人欢心”;在布雷斯特宣讲捕鱼业;去斯特拉斯堡(驻有多家欧盟重要机构)谈欧洲;在奥佛涅大区则关注农业发展。

西蒙还是一名形象设计师,某种意义上来说,组织竞选活动相当于构建“形象工程”:候选人的外在形象(着装、神态、谈吐)、亲和力与表现力,都会影响民众的主观判断。比如,他要求魏扎吉的办公室里要摆上女性杂志、经典唱片、鲜花(既不选红玫瑰也不要白百合);电脑要始终开着、桌子换成不透明的(不然人们会看到候选人的裤脚)。

同样,吕多也给德勒福尔提出了不少小建议:比如走出办公大楼时,千万不要两手空空。最好戴上眼镜,上车之后还要翻阅手中文件。这一切,都是在力图为候选人的每一次公众曝光加分。

西蒙是一个策划师,他会面面俱到地构想好所有细节。魏扎吉在重要城市里昂造势时,西蒙就与其他组织者争抢最理想的大会场地,并发动尽可能多的声援者:团队耗费三百万欧元租用了14辆高速列车(TGV)、10架客机,以接送来自全国的支持者。安保、会场布置、网站宣传、演讲稿、候选人入场方式、播放音乐时间点、舞台照明,他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西蒙是一名训练师。在大大小小的演讲、辩论场合,西蒙都帮助魏扎吉练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演技”:首先,发言稿要生动、直接的语气,听上去积极、有号召力。其次,通过与撰稿人一起将讲稿设计得更令人玩味,甚至创造个别 “无心之失”,记者们可以如痴如醉地抓亮点、揣摩弦外之音。



《幕后枭雄》展现了不少电视辩论准备的细节,相信现实中幕僚也免不了要为此殚精竭虑。例如,如何为参加电视辩论的选手排座次?是坐是站?排成直线还是半圆形?按姓氏字母,还是所属党派排座(左派激进党、左派、绿党、右派、极右派等)?

这些细节能对观众施加最直观的影响,因此不同候选人幕僚会与电视台导演一一协商。就连进入决胜局时,两位候选人辩论所用的桌子也被纳入考虑范围:1.55米是最理想的距离。

在幕僚的指导下,候选人不断地模拟辩论,应对一切可能的问题,并练习将谈话转回到自己熟悉、强调的政治议题。



当然,时代在发展与变化,身为“幕后枭雄”的西蒙感叹如今的竞选活动与以前大有不同:“我年轻的时候,是抱着坚定的政治理念去组织、指挥竞选活动。现在的竞选顾问不过是些兜售东西的商贩”。

如何“贩卖”思想,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当然,观众们对此肯定也是见仁见智。但是,我相信,所有的招数、套路都是为了能够把领导人的政治选择、政治信仰以及政治智慧传递给民众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