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拳王的故事
Awesom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药经理人  ·  完整版回放重磅上线 | ... ·  昨天  
医脉通临床指南  ·  2024年,冠心病领域重点指南、共识汇总~ ·  昨天  
赛柏蓝  ·  医药营销,很多医药人都错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拳王的故事

玉米之爱

拳王的故事  · 公众号  ·  · 2018-09-10 20:15

正文

我有一位老朋友,从小看我文章长大,每逢我生日,她就会斥巨资在微博上付费提问,名义上是让我写一篇命题作文,实际上是对我进行打赏。而今年生日时,她请我写一篇关于浪漫的文章。“拳王生日快乐!看你的文章这么多年,最喜欢的还是《远比你浪漫》系列,写一个 2018 版的吧。”

我没把《远比你浪漫》系列发到公众号中,因为我写该系列文章时还处于人人网方兴未艾的时代,压根就没公众号这东西。在此简述一个《远比你浪漫》中的故事:我搞 IT 的时候,曾经给机场做过安防项目,简单说就是安监控摄像,并因此跟机场搞好了关系,换成了 VIP ,出没于各候机室如入无人之境。当时候机室里有一种叫蟹黄瓜子仁的零食,时任女友很是喜爱,于是我每次去候机室都会顺很多瓜子仁出来,回家给时任女友吃。后来我被自己安装的监控探头给逮住了,机场方面指责我监守自盗,我说我这是在验收摄像头效果,才得以脱身。

我的那位老朋友很喜欢这个故事,其实这事儿是我编的,我虽然确实给机场做过安防项目,但是没干过顺食物的事儿。明明可以上淘宝买,可部分女同志就非觉得在机场偷那才叫浪漫。事实上你在 VIP 候机室顺再多瓜子仁人家也不会真管你,但部分女同志就是觉得被抓住了才叫浪漫。。。“而且自己被自己装的摄像头逮住,形成一个警匪闭环,多浪漫啊”。。。真搞不懂她们的漫点。

还有,蟹黄瓜子仁的热量跟猪油差不多高了,吃了会胖的,怪不得我那位老朋友到现在还单身呢!

现在的我也 30 郎当岁了,不是说杜绝浪漫,只是漫点变了。学生年代的那些风月已经成为不了我写作的动力。工作的经历和人生阅历,让我愈发倾向于从微观的规律尽头或者宏大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不为人知的浪漫,当我找到后,就会像淘金者发现宝藏那样难抑欢喜。以下就是我的最新寻宝成果,也是我写给老朋友的故事:《赫鲁晓夫の玉米》。

我出生于 80 年代,幼年时前苏联尚未解体,我从小熟稔苏联儿童文学,如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左琴科的列宁系列故事、《小儿子的街》、《无脚飞行员》等,长大后对前苏联的政治体制和国史党史念念不忘,并不时进行深入研究。

你的问题的中心思想是 浪漫 ,而我却要谈关于前苏联的话题,因为我读的史料和故事越多,就越能拨开历史的铁幕,去发现革命年代那些硬核的浪漫。例如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也是他的毕生最爱,他俩的伴侣生涯可谓完美诠释 相爱相杀 24 岁的斯大林曾经跳进海里救起一位 2 岁的落水儿童,而这个落水儿童正是娜杰日达,她在 16 年后嫁给了斯大林。她在婚礼上的誓言是: you save my ass now it’smy time to save yours.

人们于今日交 称赞着马克龙追到童年女神的浪漫主义,却没几个人知道斯大林和娜杰日达,

图为斯大林轻抚日达狗头

但政治强人注定难有长久的幸福婚姻,结婚 13 年后,娜杰日达因斯大林醉心工作不顾家庭,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最后拼将一死,饮弹自杀。而斯大林做了两件事:一是在苏共党员必须火葬的情况下土葬了娜杰日达(她也是党员),二是此生再未婚配,并把娜杰日达的肖像贴满了官邸,哪怕在和情人达维多娃搞男女关系时也坚持抬头看画。

娜杰日达肖像


达维多娃为了报复斯大林的心鸡不一,和当时的很多苏联高官都交了炮友,此事也是斯大林进行大清洗的动机之一,例如被以叛国罪枪毙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是达维多娃的炮友之一。

这件事改写了苏联的历史,包括日后赫鲁晓夫能够上位,也要感谢达维多娃间接搞死了那么多高官。而达维多娃的愤怒来自于醋意,所以这一切的开端,是 1903 年的夏天斯大林在黑海之滨救起那个落水 girl.--------- 论男女之事对历史的影响,唯二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以及李云龙为了老婆攻打平安县城。

斯大林在弥留之际浑身抽搐,只留了两句遗言,一句是 I’m coming ,另一句则是 赫鲁晓夫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路线是错误的,赫鲁晓夫不行。

前一句自然是对落水 girl 娜杰日达说的,而后一句值得展开,也是我本文要讲述的重点:赫鲁晓夫的农业路线。

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赫鲁晓夫一生致力于玉米运动。这个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在苏共党史里是这样的:二战期间苏联全力发展重工业,农业大为凋零,粮食产量甚至低于沙俄时期。 1949 年,在乌克兰任职的赫鲁晓夫根据当地农民的经验,采用 方形穴播法 ,在当地一次性扩种了 200 万公顷玉米,结果大获丰收。他也因此升官晋爵,在当年就调回了莫斯科。在堂皇的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没有忘记让自己平步青云的玉米棒子, 1953 年他在自家周边的农庄播种玉米,使该农庄一下由 过去搞得很糟 成了 全国最先进和最赢利的农庄之一 。这些成功经历冲昏了赫鲁晓夫的头脑,使他萌发了在苏联全国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并向身体状况欠佳的斯大林作了汇报。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成为党魁。他置老领导遗言于不顾,在全国范围内强行推广、大规模播种玉米,后来他应艾森豪威尔邀请访美时,望见德州农庄里一望无垠的黄色苞谷海洋,更是坚定了成为玉米书记的信念。他时常下基层都在衣兜里揣上一根玉米棒子,在开会时掏出来啃上几口,让端着咖啡杯的基层官员诚惶诚恐,赶紧向棒子表忠心。以至于后来玉米成了苏联的黄宝书,苏共党员入党时,都要举起玉米向莫斯科方向宣誓。

赫鲁晓夫和玉米

1953 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 350 万公顷,到 1955 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约 1800 万公顷。但赫鲁晓夫仍对此不满意,他提出要在 1960 年让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2800 万公顷,合 28 万平方公里,有将近 8 个海南岛那么大。

而赫鲁晓夫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玉米生长的自然环境。苏联大部分地域气候寒冷,玉米是喜温作物,适合在乌克兰和美国中南部种植,却难以在西伯利亚的冰原生长。地方上的农业官员为了完成政绩,拼命虚报玉米产量,而赫鲁晓夫对此一无所知。

玉米种植是条产业链,它一是挤压了土豆等粮食的产量,二是玉米秸秆成为主要饲料的畜牧业也遭受严重打击。终于在 1963 年,苏联出现了比战后更严重的粮食危机。人们没有粮食吃也没有肉吃,关于那段日子的民间传说至今红极网络,试举一例: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介绍: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 …… 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和政治段子同样广为人知的是,赫鲁晓夫在 1964 年下台,同他的玉米狂热造成的粮食短缺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今天要讲的不是这个事实。

我要讲另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事实:尼基塔 · 谢尔盖耶维奇 · 赫鲁晓夫是个吃货。

赫鲁晓夫和第一夫人尼娜属于师生恋。 1922 年,尼娜在乌克兰一所职中担任教员,而赫鲁晓夫只是速成班的一名大龄学生。彼时尼娜 22 岁,豆蔻年华,身材丰满,精通马列主义,而赫鲁晓夫已经 28 了,丧偶一次,离异一次,五短身材,长得像个土豆。没人知晓为什么尼娜会嫁给赫鲁晓夫,毕竟她不可能开了天眼,看到 30 年之后赫鲁晓夫进了政治局。但赫鲁晓夫爱上尼娜的原因是确定的,他喜欢吃她做的乌克兰甜菜汤,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罗宋汤。

相传赫鲁晓夫第一次吃了尼娜做的罗宋汤后,就深邃地爱上了她,这在苏共党史里称为 一汤定情 。据苏共党史所载,尼娜的罗宋汤与众不同,她没有放土豆,而是用苞谷粒取而代之,这样一来由于没有淀粉混到汤里,汤的质地更加清爽,这大得赫鲁晓夫的欢心,所以严格说来是一苞定情。

赫鲁晓夫爱吃玉米做的罗宋汤,有很多史学家曾经探讨过这同 玉米运动 的关系。但人们从未因此联想到他的男女关系。在谈历史研究的转机之前,先谈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赫鲁晓夫在办理退休手续时,苏联人才发现他压根没和尼娜登记过,也就是说他二人从未结婚。而这段没有婚姻维系的感情却忠贞不二了半个世纪,从赫鲁晓夫还是个速成班学生开始,直到他离世。

所有的苏联人,包括苏共政治局都被二人欺骗了半个世纪,没人认为他俩不是夫妻。所以这个事实是如此的令人不解。但鉴于另一个普遍事实:通常领导们在政治方面太过出色,在其他方面干出啥事都不意外,所以这事也并未放在近代史学家的心上。

历史研究的转折来自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他从中情局得到了两份关于此事的档案:一份是尼娜的体检报告副本,其中记载尼娜患有极其罕见的 超过敏症 ,也就是说她对绝大多数人类过敏原过敏,其中就包括麸质过敏和光敏性皮炎。前者导致尼娜无法吃小麦和燕麦,后者让她不能吃土豆(光敏性皮炎患者会因外源性光敏源而过敏,而土豆是光敏性植物,尼娜摄入后会吸收土豆的感光物质,从而接触光敏源)。所以尼娜在苏联的常见作物里,唯一能吃的主食就是玉米。

前苏联领导人的配偶在婚配前必须通过严密的审查,包括体检,其体检报告是同之后的结婚证明共同存档的。据此维基解密假设,赫鲁晓夫同尼娜其实是真正的夫妻,赫鲁晓夫销毁了婚姻档案,其目的是为了销毁其中的体检报告。

销毁时间被判定为 1964 年初,也就是赫鲁晓夫因为粮食问题导致政治地位风雨飘摇之际。所以维基解密认为,赫鲁晓夫深知粮食危机同玉米运动脱不了干系,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撇清他的 玉米狂热 同妻子的关系。

赫鲁晓夫退休后在克格勃的阻挠下顽强完成了回忆录,里面用厚重的笔墨渲染了他在乌克兰和美国德州农场看到玉米海洋时的激动。甚至人们之所以知道 一汤定情 的典故,也是其回忆录所载。大家都认为赫鲁晓夫是个蠢货,同时又是个热爱玉米的吃货,所以才会终其一生对玉米狂热。

没人会想到赫鲁晓夫终其一生狂热的只是尼娜而已。

而维基机密得到的第二份中情局关于此事的档案,内容只有寥寥数行:尼娜是美国间谍,她的体检结果是中情局伪造的。 ----- 这下逻辑链扣上了:为何体检报告已经销毁,而中情局却留有 副本 ,是因为这报告本来就是中情局所制,苏联手里的那一份才是副本。

这下你知道为啥艾森豪威尔要带赫鲁晓夫去参观玉米农田了吧。怕赫鲁晓夫被骗得不透,还安排了补刀。美国佬太奸了。

所以,赫鲁晓夫就这样被骗了半个世纪,而直到下台后,他还在绞尽脑汁维护自己的骗子老婆。解密曝光后推特上有人推测,赫鲁晓夫因为自己长得像个土豆,而对土豆过敏的尼娜居然接纳他,所以深受感动,对她死心塌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