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如果DeepSeek们可以搞定一切,下一代孩 ... ·  昨天  
新周刊  ·  在深夜的图书馆中转人生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千年爱情故事为什么到如今依然动人?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卸下负担和抗拒,三十岁的我顿悟“走亲戚”的好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暂时再见,爱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他是林青霞唯一的偶像,数百万人因为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06 20:29

正文

现代人就像一个贝壳

紧紧闭着就是不肯打开

因为里面太柔软、太怕受伤

而只有“美”才会让它不防御

让它放下戒备心,让它打开...


而下面这位

就用他的文字、他的美学,他的声音

打开了无数人的贝壳

“留18分钟给自己”,他感动了世界




时间闪回到2012年的中秋月圆之夜,在享誉世界的TED演讲台上,一位老者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吟诵着一首《许愿》。他一开口,大家便被他醇厚又清朗的声音深深迷住。



“一个人的一生,有没有可能留出18分钟给一首诗,这个要求会不会太奢侈?” 他的发问,宛如一股清流,流淌进都市人荒芜的灵魂深处。


而听过他演讲或有声书的人,都一致认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他是一开口就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人。”


他,就是 勋。 当代华人世界的文化教父,被 林青霞称为“唯一偶像” 。没有人可以完全定义他的身份,他把一生都活成了美的传奇。



他的人生,简直是开了挂




蒋勋生于西安,父亲是黄埔军官,母亲是满清贵族。

1949年,年幼的他随父母举家逃到台湾,在慌乱的迁徙中,曾经的贵族后裔沦落到身无分文。但天资聪颖的他,人生简直跟开挂一样 :出诗集、写小说、开画展、做主持、当教授、环球旅行,遍访名家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斜杠大魔王 ”。


▲年轻的蒋勋(左一)和丁玲(中)合影


贯通艺术、美学、文学、绘画等领域,他涉猎广泛,并且都有着极高的文化造诣:


他写作,著作等身。 四十余年来,他发表作品数十部,每一部都堪称经典:他的 《蒋勋说红楼梦》 连续三年被央视《读书》栏目评选为大众喜爱的50种好书; 《生活十讲》 抚慰过监狱里无数个失落的灵魂; 《美的沉思》 被誉为台湾版的《美的历程》...



他绘画,执教名校。 早年专攻西洋美术,期间举办过无数次个人画展。更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是台湾知名的美学教育家。



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洒脱。 当了七年的美术系主任,因看见一个学生在草地上读诗集,为之动容,他舍得辞去; 马英九 力邀他出任台北文化局长,他认为龙应台更适合,也舍得拒绝。


他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似归隐老僧。9点钟开始一天事务性的工作,这时他是温厚的中年人。晚上的蒋勋20岁,他可以在夜里写小说,也会去年轻人的欢场,看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浪掷的青春。



他是林青霞唯一偶像,半颗安眠药

在林青霞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蒋勋救过她的命。

2001年,林青霞71岁的母亲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1991年三毛去世,1995年邓丽君,2004年黄霑、张国荣去世,亲人和朋友纷纷离开,林青霞陷入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就在那时,林青霞的父亲病重,她夜夜失眠,香港八卦杂志拍到她进出心理诊所,大大的标题是“林青霞情绪失控,到精神科求医…”


友人为了安慰她,送她一套蒋勋的有声书。她一听就入迷。此后,不论多忙,每周五都要从香港飞到高雄,听蒋勋讲文学,说红楼。听到动情处,不觉泪流满面。她说,你们把我当偶像,而我的偶像是蒋勋老师, 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在蒋勋的感染下,她开始尝试书法、绘画和写作,艺术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发愿:“60岁时要成为艺术家。”如今,林青霞分别写出了《窗里窗外》、《云里云来》两本散文集,活出了别样的精彩。

“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

谈及这位大明星学生,蒋勋却很淡然:“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但有时候有那么一个安慰的时刻,对她的心情很重要。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她过关。”

的确,蒋勋谈文学,总会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他Hold住大题目: 孤独、传统、儒家文化。但他在丢出那些压得死人的大话之前,会铺垫出许多细细碎碎的故事,他的童年,他的情绪…… 所以那些“大话题”也变得真挚,有说服力。


他也喜欢谈名家: 曹雪芹、李白、杜甫...但不是简单枯燥地注释,而是让这些名家走下神坛,化身成我们自己、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家长、我们身边的小人物。


所以,爱听蒋勋讲文学的,不止是大学生和文化人,也不仅是大明星、企业家和贵妇, 还有街边的白菜摊贩,路上的货车师傅。

他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文化教父。



可近几年来,他发现大陆的一些国学解读,总是试图用经典去教会我们一些处世之道、社会成功学。 而他却希望,能够把文学还原到我们生活最可爱的部分,让大家从文学中找回人性的温度与生活的智慧。


于是, 十点课堂联合蜻蜓FM ,邀请蒋勋老师,为你带来他对文学之美的感动与思考, 为你讲述 『中国文学之美 』。



穿越时空: 诗经、唐诗、宋词、民国...

品读经典: 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

李白、杜甫、苏轼、李煜、李清照

鲁迅、沈从文、张爱玲...

听蒋勋解读不一样的风流人物


40期 音频

每期 30分钟

让蒋勋用声音陪你领略文学之美

仅需 69元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文学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声音之美:传情达意



“看”到的是日常,“听”到的才是诗


每个民族,能被称之为“诗”的,都不是从文字开始的,都是从听觉开始的:诗经、荷马史诗、希腊史诗...


无论是悲伤的句子、喜悦的句子,都不是文字的堆叠那么简单而已。而是用嘴巴在空气里产生情感的振动,在我们内心引起共鸣。


所以,“听”比“看”更能传递文学的美感,更能跟心灵产生振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