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降生后的一年内,宝宝的睡眠问题是家长们面对的最大难题,晚上每一两小时哭醒一次,喂奶、哄睡好似永不停止的循环,妈妈们身心俱疲、面目无光,每天都在心底困扰纠结:“
宝宝什么时候才能睡整宿觉呢?”“该不该戒掉夜奶?” “我这么想是不是太自私了?”
美国早教示范计划创始人玛格达·嘉宝告诉我们:夜里醒来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吃奶,而是安慰。
“一哭就奶,喝奶才睡”,不仅让家长们精疲力竭,也影响了宝宝培养自我睡眠,还增加了牙齿畸形、龋齿的危险。
婴儿不喜欢睡觉?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婴儿的睡眠和哭泣一样,是家长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家长们会相互分享哄孩子睡觉的经验,彼此询问孩子能睡多少觉、大人能睡多少觉,特别是在夜里孩子会醒来多少次。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解:孩子不喜欢睡觉。
或许婴儿的睡眠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美国人难道不是普遍存在对睡眠的偏见吗?我们认为睡觉是浪费时间,我们觉得可以用这些时间来做点什么。我们会使用“沉入睡眠”这个词(falling asleep,fall 有堕落的意思),“堕入”不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个消极的词语。
我们孩子的睡眠问题,深究起来很可能根源在于我们自己对睡觉的态度。
记得有一次在我的课堂上,一位父亲转过头来问我:“安妮不喜欢睡觉,我们能做点什么?”6个月大的安妮好像是听懂了,转头看着我。
我看着正在垫子上玩球的她说:“我们正在谈论你的睡眠呢。”
然后转向她爸爸说:“大人们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睡眠这件事。很多人认为睡觉是浪费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婴儿床’这个词就有负面的意味(英语中crib,婴儿床,也有拘禁的意思)。人们会联想到拘禁,而婴儿床本来应该是个温馨的所在。”
听到我的话,安妮坐了起来。我对她报以微笑。
“当你把安妮放到床上的时候,你要对她说‘休息’,而不要用‘睡觉’这个词,即使困极了的宝宝,听到‘睡觉’这个词都会精神起来的。对她说:‘我要休息了,我会把你放到婴儿床上,我要去沙发上躺一会儿。’在你发现她困倦的时候,尽可能早地把她放到床上。如果孩子太过疲倦,她很可能会闹觉的。她入睡时你做的越少越好。”
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睡眠的最佳选择,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你可以形成一套睡前活动的规律。
孩子的生物钟会适应每天起床、吃饭、睡觉的时间安排,这样她就能够对睡觉形成预见性。我建议早点让孩子上床睡觉,晚上六点是最佳时间,最晚七点。
很多家长都告诉我,当他们试着让孩子早点上床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睡觉的时间更长了,起夜的次数也减少了。
婴儿需要遵从她自己的作息规律,而不是大人的。
准备睡觉
婴儿困倦时会有一些微小的信号,我们要仔细观察,比如眼皮开始“打架”、动作放缓、反应变慢,等等。
这时,你就可以准备让孩子上床了。告诉孩子睡觉时间快到了:“10分钟之后睡觉时间就到了。”这样孩子就有了心理准备。
形成固定的规律,是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基础。
让孩子清楚地了解睡觉前的一系列程序,比如:
“首先你会吃晚饭,再洗一个澡,然后就该上床睡觉了”
等等,她就会对这些活动有所预期。
要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孩子描述睡觉这件事,同时要把婴儿床布置为一个温馨舒适惬意的地方。
如果你的话语中有对睡觉负面的信息,比如
“
可怜的孩子你得睡觉了”,或者“可怜的宝宝关了灯会害怕吧
”
这类信息,孩子是很容易捕捉到的。
这些话语反射出了我们大人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孩子的。
你越说这些负面的事情,它们就越容易出现在现实中。
不要用消极的表述,而应该说:“我看到你有点累了,我把你放到小床上,让你好好休息。”
孩子晚上和大人分开睡觉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情感依恋物是可以的,比如泰迪熊或小毯子。也可以让她自己选择:
“你想带着你的小兔子还是小毯子一起睡觉?
”
把孩子放在床上之后,你可以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对泰迪熊或其它情感依恋物说出来,孩子也会听在耳边,记在心里的。
等孩子选好情感依恋物后,你可以说:
“小
兔子,睡觉时间到啦。我要把你放在小床上,给你和乔盖上被子。你要好好休息啊。晚安,明天早上见。”
我还有一个建议,可以不对孩子说她困了,而是说你自己困了,需要休息了。
在睡前回述白天的活动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
“今天我们出去散步了,外面下着雨,我们回家吃了午饭”
等等。
一些事情我们以为不重要,但对孩子而言很有意义,比如吃的什么饭,去了哪里,见
到了谁等等。
回述白天的活动,也能带给孩子安全感,这样她就能带着白天的好心情,安稳地进入梦乡了。你也可以给孩子讲讲明天的计划,讲述过去的事,现在的事和以后的事,能给孩子一个时间变化的概念。
要把现在和明天联系起来,你不妨对孩子说:
“
泰迪熊
回到架子上了,积木回盒子里了,你想和你的玩具们说晚安吗?它们明天一早又会等着你和它们一起玩呢。
”
读一个温馨的睡前故事,唱唱摇篮曲,也是很好的睡前活动。我推荐一本经典的睡前图画书——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安,月亮》(哈珀·柯林斯1947 年出版,2014 年在中国大陆出版,译者注)。
在这本书中,小兔子和身边的事物一一道晚安,房间也逐渐变得更暗更安静。最好在孩子还醒着的时候把她放在床上,和她说晚安,这样她在夜里醒来时就能知道自己在哪儿了。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安慰
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需要时间来学习自我安慰并独自入睡。
这可能对父母来说是个困难的过程,因为其间少不了孩子的哭泣。有些婴儿比别人更容易自我安慰,能更顺利地入睡,但所有的婴儿都应该在醒着的时候被放到小床上,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学习自我安慰。
一些孩子可能会在学习自我安慰、独自入睡时遇到困难,特别是那些已经习惯了被大人抱着、摇晃着入睡的孩子,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大人的动作和语调,以及孩子身边的环境,都能帮助孩子安静下来,而不必给她额外的刺激。
告诉孩子你希望她能躺下睡觉,而不是抱着她溜达或给她喂奶,这样才能让她学会自我安慰。
对孩子学习的过程要有耐心,不要指望立刻见效。你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睡眠习惯,适应家庭的生活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
你的心态很重要。要相信孩子可以学会独自入睡,甚至可以睡整宿觉。别忘了最终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困倦极了的父母,会不惜采用一切办法,来让他们的孩子赶紧入睡。他们会摇晃婴儿床,把孩子放进电动秋千里,甚至开车带孩子出去转一圈。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孩子在上床时哭闹,要告诉她,她正在学习独自入睡呢。在她身边坐一会儿,而不要把她抱起来,让她明白现在是睡觉的时间。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可以从大人的语气语调中获得信息,他们会听懂大人表达的意思。
你的孩子可能仍然会拒绝睡觉。一些来上我的课的家长反映,使用“费伯方法”应对儿童睡眠问题十分有效,“费伯方法”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儿童睡眠失调治疗中心主任理查德·费伯博士的著作《解决儿童睡眠问题》(Solve your child’s sleepproblems 法尔赛德出版社1986 年出版)。
对于一个不愿意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入睡的孩子,费伯博士建议,采用如下的步骤来帮助她:
在睡觉时间,家长首先把孩子放到小床上,如果孩子哭泣,家长就间隔一段时间过去陪她一会儿,不要把孩子从床上抱起来。最后,孩子将学会自我安慰并独自入睡。
这和放任孩子去哭并不一样,当父母不时地出现,并和孩子说话时,孩子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
费伯博士的理论支持了我的观点,只要给他们时间,孩子能够学会独自入睡。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家长自己的意愿。
一位听说了“费伯方法”的母亲,给我讲了她的8 个月大的女儿的情况。
这个宝宝每天白天要吃三顿饭,夜里还要醒过来三次,每次都要喂奶,她的父母认为,其实夜里她醒来的时候并不是很饿。她们觉得孩子夜里醒来吃奶完全是养成的习惯,而父母,特别是要喂奶的母亲,因此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婴儿睡觉和吃饭的节奏会被固定下来形成习惯。这对父母决定尝试一下“费伯方法”。
我建议这对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解释你们准备做出的变化,并请求孩子的配合,你们要告诉孩子:你已经可以睡整宿觉了,爸爸妈妈需要更多的睡眠。然后缩短夜里起来喂奶的时间,直到每次醒来只喂奶1分钟左右。
这个过程大概用了一周时间。费伯博士认为,
摄入食物会影响睡眠,引起夜醒,因为孩子的消化系统得不到休息。
这对父母决定,每次孩子夜醒的时候,由爸爸去婴儿房里,因为让孩子看到妈妈却吃不到奶是件痛苦的事。他俩在心里做好了花上几周的时间来应付孩子夜里哭闹的准备,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孩子只用了3个晚上,每次哭45 分钟左右,就学会了独自入睡了。
他俩说,听孩子的哭声确实是件痛苦的事,但他们相信这是在帮助孩子。
他俩还高兴地告诉我,从女儿学会独自入睡以后,她白天的睡眠也变得规律了,每次睡眠更长了,而且孩子总是能高高兴兴地主动去上床睡觉,抱着一个她喜欢的泰迪熊,她总能带着好心情入睡。
我经常举这对父母的例子,因为他们的女儿并不是一开始就学会了独自入睡。他俩说,等待一个对孩子和大人都合适的时间,来开始这样的改变,也是必要的。
另一个例子来自辛西娅,她是一名按摩师,女儿克洛伊2 岁,海蒂5 岁。她也支持这样的观点:
夜里,每当我给6 个月大的女儿海蒂喂完奶,觉得她该睡觉了,就把她放在小床上。但她总是立刻就开始哭,以至于我以为她还没吃饱,只能抱起来接着喂奶。我战战兢兢地给她喂奶直到她睡着,而当她再次醒来时,我不得不再喂奶。有时一次喂奶就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幼儿育养法让我明白,
夜里醒来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吃奶,而是安慰。
她必须学习如何在没有大人的辅助下独自入睡。这对于我也是积极的一课,让我懂得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完成,要学会适应短暂的分离,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当我第一次把醒着的海蒂放在小床上时,她非常难过。我对她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有点难,但从今晚开始我不会用喂奶来哄你睡觉了。”等她哭了几分钟后,我回到她的房间对她说:“我知道你有点难过。”但我没有把她从床上抱起来。这样大概四到五个晚上之后,她就学会了自我安慰和独自入睡。她学会了抚摸小毯子或吸吮手指头。这对于我和孩子都是福音,孩子们很小就养成了好的睡眠习惯。如果我一直用喂奶或抱着摇晃的方法哄孩子入睡,实际上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我入睡的机会,也许将来就会出现睡眠问题。
夜醒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婴儿和儿童出现夜里醒来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需要我们正确地回应。
首先,稍等一两分钟,给孩子一个机会,看她能否自己安静下来。如果你决定进入她的房间,最好采用坦诚的态度和柔和的动作。如果此时你困得走路都打晃,眼睛睁不开,也没必要对孩子隐藏这些。你可以问她:“怎么了?”或者“现在还是夜里呢,你醒了,有什么事吗?”
很多时候,你的出现就是对孩子的安慰。有时候孩子是被噩梦惊醒了,他们还分不清梦境和现实。
我建议你,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给孩子最小程度的回应。
我的口头禅之一就是:行动最小化。最初可以和孩子说话,如果孩子还是很难过,你可以拍拍她。孩子也许要求你抱她。
但是,假设你一开始就飞快地冲进她的房间,一把将她抱起来,然后再摇晃或溜达,你就夺走了孩子自我安慰的机会,本来她有可能自己稍作努力就转头睡着的。
对待孩子白天的睡眠和晚上是一样的,提前告诉她该睡觉了,过几分钟后把她放到小床上。像应对夜间睡眠时的哭泣一样应对白天睡觉时的哭泣。你要知道的时,
有的孩子确实需要在自我安慰和独自入睡之前哭闹一会儿,这是正常的,无需我们干预
。
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作息规律和可预见性。知道接下来将要做什么,对孩子而言就能有更多的安全感。
让你的生活更轻松
在幼儿育养课堂下课前,我通常会问父母们一个问题:“这一星期里,你能想点什么办法让自己的生活更轻松一些?”让父母的生活更轻松是幼儿育养法的一个重要理念,
父母也需要得到尊重。
实践幼儿育养法,确实能给父母们带来更轻松的生活,因为一个在养育过程中得到了尊重的婴儿,可以更好地配合大人。每天的亲子互动会变得更加快乐,而出现的问题也会更容易解决。保持尊重的态度是这一切的前提。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尊重”的涵义——正确看待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抑制干预的冲动。如果从出生开始,你就能用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你可以帮孩子形成很健康的独立解决问题的品格,这将使她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