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庭用药杂志
《家庭用药》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市药理学会主办的医药健康类科普杂志,创刊于2001年,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保健养生为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信息和权威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2025药材市场新关注 ·  2 天前  
Insight数据库  ·  制药巨头 2024 年度成绩单(附 19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庭用药杂志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家庭用药杂志  · 公众号  · 药品  · 2019-08-21 13:15

正文


作者: 陈咸川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

作者: 沈    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



“湿”对健康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还能向上、向外输布营养精微物质,并且协助管理气血的生成和统摄,然而脾却最容易被“湿”困住。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恶湿。打个比方来说,脾就好似一个位于人体中部的机器枢纽,如果潮湿生锈便不能正常工作了。


“湿”会造成全身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腹满、口淡、胃口不佳、腹泻便溏、小便不利、水肿、舌苔厚腻等表现。由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脾脏被湿所困还可以引起体内各大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性缠绵”是湿的一大特点,如同粘在手上的油,要想擦干洗净很费力。




自我辨“湿”


01

舌苔厚腻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晨起漱口对镜看一下舌苔或许可看到身体是否有湿。


02

全身乏力

湿阻的乏力带有“困重”的特点,打个比喻来说,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沉重而无力的感觉。中医还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说,意指头部胀满沉重,如有物裹住,为湿阻表现之一。


03

纳呆便溏

指的是容易胸口闷,胃口不好,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湿邪还有“浊”的特点,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黏腻不爽之外,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小便混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


04

口苦口腻

有的人到了夏季就感到口中腻腻的,带点苦味,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无味,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湿”。


05

其他

身体酸重,关节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尤多出现在夏季或阴雨天。



合理食疗+养生


总的来说,饮食摄养宜清淡, 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品。

日常的食物中,山药、白扁豆、大枣、薏苡仁、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绿豆等具有一定的健脾利湿作用。

网络上关于“红豆加薏米是祛湿利器”的说法十分热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好的具有食疗作用的食物,均不宜一味偏颇地过量食用。

以红豆和薏米为例,虽然它们均有较好的健脾利湿作用,且口感好,容易被接受, 但这两样食物均有较高的碳水化物含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进食或加餐红豆薏米可能 会加重糖代谢紊乱; 而大枣含糖量比较高,虽然有健脾养胃、调中补血之效,但是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宜过多食用; 另外,有些以“湿热”表现为主的人,如见心烦口渴、小便黄赤等,还是应该以清化湿热为主,红豆薏米并不合适。


还有,如绿豆、冬瓜皮等品,性比较寒凉,属脾胃有寒的人就不适宜吃(脾胃有寒的人常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大便溏薄,喜爱喝热水并能缓解症状)。


因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 因此,合理饮食及养生,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态度。


编辑:小西



老年高血压特点

喝酒脸红的人,需慎用哪些药

支架 支架植入术后的用药注意事项

老人还是稍胖点好

夏季 用对祛暑药,清凉过一夏

身体为啥会无缘无故出现瘀青


点击 以下 关键词

相关养生资讯全掌握!



【疾病】 糖尿病 | 心梗 | 头晕 | 便秘 | 乳腺增生 | 鼻炎 | 肥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