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元宵节 | 事关出行!今晚部分公交线路调整 ·  昨天  
滴滴代驾服务订阅平台  ·  限时开启|滴滴代驾司服合作伙伴招募 ·  3 天前  
惠济发布  ·  玩转元宵节,郑州交警送上观灯指南→ ·  3 天前  
惠济发布  ·  玩转元宵节,郑州交警送上观灯指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再版半个世纪,依旧封神!人类3万年的审美精华,都在这本10斤重的书里了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10-14 16:23

正文

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基弗有一句话,每 次读都会击中我,他说:

我会被音乐打动,被诗歌打动,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被打动了,我就会“死”。


被打动实在太重要了。

在无数焦虑、迷惘、虚无的时刻,艺术总能拯救我们千千万万次。

《黄昏下的干草堆》[法] 克劳德·莫奈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可惜每当我们听到一首灵魂共振的歌,看见一幅击中心灵的画,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挤出一句:好听、好看、好美。


如果你也希望打开审美视野, 无论工作生活中,都能因为好品位得到更多青睐和认同。


这个秋日,阿信强烈推荐这本 《艺术的礼物:通往人文世界的探索之旅》 。再版半个多世纪,依然封神。



也许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成为艺术家。

但这本书却能让你拥有艺术家一样的领悟力、创造力和好品位。


不读它,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迪士尼经典《狮子王》原型,灵感其实源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足足耗费了1.5亿升的水来建造;


《蒙娜丽莎的微笑》被认为是一种“模糊微笑”,因为不同观察角度会读出不同的表情内涵。


《蒙娜丽莎》[意]列奥纳多·达·芬奇  卢浮宫博物馆藏


大16开的巨幕视觉,600多页的重磅彩页 ,几乎囊括了你所能想到关于人类艺术的一切。


这不只是一部可以提升审美的艺术书,更是 以艺术媒介,帮助你更好思考世界、看待人生。


论主题之多元 ,它罕见地贯通了11个艺术门类,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摄影、电影、音乐、戏剧……无所不包。


论知识之浩繁 ,从3万年前的岩洞壁画,到泰姬陵的均衡之美;从史前人类的“神明崇拜”,到莫奈、凡·高的艺术天分。


360°剖析3万年人类历史长河中, 1000多种艺术结晶的美与内涵。拥有它,就拥有了一座“纸上艺术长廊”,值得品读一生、收藏一生。


《星空》[荷]梵·高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论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和权威 ,作为艺术通识读物,它被一版再版,长达半个多世纪。


这本2024年全新修订版,已经是第10次再版,依然销量火爆、口碑封神。


如果你也想通过一本书,丝滑地进入艺术殿堂,选它就足够了


别看它600多页,但真的翻起来,就像观赏艺术画册一样赏心悦目。



平均2-3页就有一张高清巨幕彩图 ,永远猜不到下一页等待你的,是怎样的视觉暴击。


市面上同样品级的艺术大书,很少低于四位数


相较之下, 这部“写尽3万年人类艺术”的不朽名作,价格属实良心。


阅读它,你的想象力和审美力,都像是骑上了一匹不羁的烈马,纵横驰骋。


点击下图,收入囊中


纵跨3万年,囊括全艺术门类

一次补齐缺失的审美教育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 “绝大多数哲人、最伟大的人物,都通过对美的欣赏和沉思,来补偿学校教育,并获得智慧。”


而当你读到这本书,会对这句话有更深体会。


整本书自带系统,就像 把童年到大学缺失的审美教育,一次帮你补齐


全书从:


◎ 什么是艺术作品?

◎ 如何感知和鉴别艺术?

◎ 你也能成为一名艺术批评家


三章开篇, 进一步讲解: 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电影、电视与影像 艺术等,凝结十几种常见艺术门类的智慧结晶。


如作者所说,无论你想要深入了解单个艺术门类,还是贪心地想要一次读懂3万年的艺术史。


这套书都能花式满足你的好奇心、审美欲


《圣维克多山》[法] 保罗·塞尚 菲利普美术馆藏


读到绘画篇,书中就从最基础的绘画媒介—— 颜料开始讲起。


坦培拉: 一种酪蛋白黏合制成的颜料,例如13世纪的《圣母子及天使》, 它的缺点是色彩略显平淡,优点则在于表现细节的精准和线性造型的微妙感方面,极为出色。


油画 :画油画时,颜料、亚麻油、上光油和松节油要一同使用。因其灵活而丰富色彩,以及超凡耐受性和持久性,在15世纪独领风骚。


丙烯 :本质上是一种塑料树脂,干得很快,易于上色,优势是不会随着时间褪色、变暗或变黄。


《绘画艺术》[荷] 约翰内斯·维米尔


除此之外还有 中国画的水与墨,带你读懂“运动的线条 ”, 以及能够勾勒出: 肌理、光泽、深远、浅淡、厚薄以及干湿的“轮廓线”。


读完理论,就能展开“感知实践”——


比如,这两幅画,画的都是入睡的女子,你对两幅画的色彩怎么看?

是什么使两位画家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燃烧的六月》[英] 弗雷德里克·雷顿勋爵 庞塞艺术博物馆藏

《熟睡的少女》[荷] 约翰内斯·维米尔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翻开建筑篇,会重新理解什么是“起居空间”。


不仅要考虑面积大小、家居摆设,更要兼顾阳光、风声,以及“给予你安全的力量感”。


同样也有 开放式提问,启发你“感知艺术的要领 ”。


比如,当你欣赏泰姬陵时,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名字,能否通过它的外观结构,识别出它的功能?


同样作为女性的陵寝,你能否察觉泰姬陵与哈特谢普苏特祭庙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泰姬陵


而在 文学篇 ,书中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


比如,从比《圣经》年代还要久远的古亚述城市尼尼微的故事中——


从遥远的俄斐驶来的尼尼微五列桨座战船,

划向巴勒斯坦阳光灿烂的故国港湾,

船上满载货物,

有象牙、猩猩、孔雀,

有檀香木、雪松木和甘甜的白葡萄酒。

从巴拿马地峡驶来的西班牙大帆船,

在热带长满棕榈的绿海岸间航行,

船上满载货物,

有肉桂和葡萄牙金币,

有钻石、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


我们能够读到大量的感官信息:


象牙——触觉  孔雀——视觉

檀香木——嗅觉 甘甜的白葡萄酒——味觉

以及语言——听觉


于是立刻能够理解,它能够代代流传至今的原因。


从奥德赛到堂吉诃德,从《麦田守望者》到《她的情人》,从王昌龄到莎士比亚, 逐字讲透文学词汇背后的象征与隐喻 ,一步步教会你感知、理解和品鉴。


每个艺术门类下, 都通过“感知要领”“概念要领”“体验”“关注”4个板块 ,讲透艺术美感和人文理性。



读完之后,无论 下次什么时候走进艺术馆、画廊,面对陌生的艺术作品 ,都会说出独到且深层的见解。


审美品位、艺术感知和想象力,都让人刮目相看。


点击下图,收入囊中▼



不单单提升审美的艺术宝鉴

更是一部重新理解世界的通识之书


艺术不会直接教我们怎么成功 ,它可以在无形间培养你的审美,激发你的创造力,增加生命的厚度。


就像这本书作者说:艺术从来不是单一的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电影和文学。


在这本书,你会惊喜发现


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曾经了启迪了凡·高的画作《星空》;

是博马舍戏剧,促成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而奥维德的史诗《变形记》则激发了贝尼尼的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


所有我们眼中光芒闪耀、天赋异禀的伟大艺术家,无一例外不是从别人的艺术作品中,得到无穷无尽的智慧、灵感和创作源泉。


当打开书,读到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的《自画像,绘画的寓言》,是否会联想到:


作为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女性画家之一,她是如何一步步在男性主导艺术世界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因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 动作、姿态、服饰、头 发,以 及她手上的画笔和调色板 ,都在不断强化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的自信和自豪。

《自画像,绘画的寓言》[意]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当在欣赏《最后的晚餐》时,有没有发现: 所有的门徒都是每三人一组


而后面三扇敞开的窗户也再现了“三”的概念,每面墙上的4条挂毯充当背景同时,也暗指了基督教传统中数字“8”,意味着开始和重生。


这与西方音乐理论中,“八度”作为音程的基础,不谋而合。

《最后的晚餐》[意] 列奥纳多·达·芬奇


关于如何读懂一幅抽象的画作、一尊奇异的雕塑和一座教堂的穹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