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文
通信行业分析师冯骋 汇报光纤光缆行业观点
各位投资者大家下午好,我是招商证券冯骋,接下来简要汇报我们对光纤光缆行业的观点。我们6月底和9月初发布的两篇深度报告阐述了我们对光纤光缆未来几年的看法。我们之所以在今年坚定的看好光纤光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最主要的逻辑在于回顾过去十年光纤光缆的发展会发现需求每年都在增长,而背后最核心的驱动力在于网络流量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光通信在全球的普及。我们在策略报告中也提出了,我们现在站在万物互联时代的起点,从4G到5G的展望来看的话,是从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向万物互联的网络转变,未来一定是数据爆发的趋势。所以光纤光缆光通信长期成长的逻辑是非常持续的,而且4G到5G是流量的跃变,在这种情况下,先行对光纤光缆光通信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一个很确定的趋势。5G相对于4G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网络速率的升级。网络速率,特别是接入网的速率达到1G以上的时候我们原有的铜缆必须被光缆替代掉,才能够实现网络性能的升级。从这个角度讲,未来光纤光缆的需求是技术驱动的,可以理解为对整个社会来未来光纤的需求说是刚需,这样光纤光缆在国内和海外的量价提升都是能够理解的。
我们判断明年将是供需两旺的趋势,从需求层面分国内和国外来看。从国内来看,中国移动今年释放了历史第一大标,明年上半年招了1.1亿芯公里,相比去年同比增长了80%,比今年上半年环比增长63%。这背后的逻辑在于中国移动建设全国一张固网的决心是非常强的,面向未来无论是家宽的市场需求还是5G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建设的力度在两到三年内不会减弱。中国移动的需求是国内的一个基本盘,它的需求不减弱,国内的需求也会保持一个比较强劲的增长。从海外来看,先跟大家分享一份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北美光纤光缆的增速达到了19%,中国的增速大约12%,欧洲的增速也超过10%,全球其他国家的增速也超过了10%。海外需求前几年是比较沉郁的,在面向5G对光纤光缆的需求的大背景下,海外的需求在逐步起量,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后海外的需求增速可能会超过国内的需求增速。因为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来看,海外的FTTX也好还是无线基站的建设也好,都要远远落后于国内,所以海外的市场空间潜力非常大。在4G到5G的技术驱动告低的情况下,光纤光缆可能会成为海外不得不走的一步。从需求层面来看,明年国内的光纤光缆需求会保持接近20%的增长,全球的增长会在15%左右。所以没必要担心光纤光缆的需求。未来两到三年,5G,特别是毫米波基站的建设对光纤光缆的拉动非常直接。毫米波基站会在2020和2021年进行大规模建设,因此2019和2020年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都会是比较持续的状态。
从供给层面来看,目前有规模扩产能力的只有国内几个龙头企业,包括中天科技、长飞、亨通,他们都掌握了自主的扩产方法。另外一点是,光棒的技术有两类,一类是套管法,一类是合成法。套管法主要采用德国贺利氏套管,但是它长年没有扩产,也就是全球有一半的方法是不能扩产的,能扩产的只有合成法,掌握合成法技术的从全球来看也就只有少数的几家。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尤其是光棒的技术和产能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龙头企业手中,从供给的角度来说都会比较稳健。我们判断每年供给的增长可能不会太多,因为毕竟单个厂商的力量是有限的,龙头厂商的扩产会比较顺利,没有掌握光棒技术的小厂商的扩产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结合需求层面来看,需求明年相对增长较快,供给明年的产能扩张15%就很好,今年供需紧张的局面可能明年还会延续。我们整体判断,明年需求的增长是确定性的,供给方面龙头厂商的扩产是相对比较顺利的,龙头厂商的业绩在供需两旺的局面下也会有确定性的增长,特别的中天、长飞这种,估值方面也是相对比较有优势的。在明年上半年,特别是6月份定标准,整个5G主题超配的背景下,在业绩确定性的条件下,估值还具备进一步提升空间。
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王林
谢谢冯博士。我补充一下我们今年从6月到9月两次的报告里面的一些核心观点。6月份的报告中我们判断,一是移动的固网建设一定会跟自己的手机捆绑,所以渗透率提升空间比较大;二是海外市场,尤其是AT&T、Verizon这些企业在光纤光缆的态度发生变化以后,它的先5G的投入就进入了比较确定的阶段。刚刚讲到一到三季度的CIU的数据,全球尤其是北美市场差不多19%的增速充分反映了这样一个变化。9月份的报告中我们主要测算5G对光纤光缆的带动程度,当时测算是0.5到3倍的FTTH的用量,这跟国外相关技术的拓展空间或者说规划的参数有关,但是总体上来说是这样的数量级。9月份时我们也在跟产业链相关的,尤其是中国移动相关方面在沟通过程中。流量驱动下,4G的建设实际上传输和管道的配套设施都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在9月份又持续加强了对光纤光缆的声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移动史上第一大标也就不太意外了。
接下来请杨总为大家讲讲中天科技目前的经营情况。
特邀嘉宾 杨总介绍公司情况:
各位投资人下午好,刚才王总和冯博士对光纤光缆行业做了很全面的介绍。在这样一个相对比较确定的大环境下,我把中天科技的基本面情况再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光通信:中天科技的利润贡献大部分来自于光通信产业,占利润构成的60%~70%,在4G建设扩大覆盖面和5G建设在即的市场繁荣的背景下,我们在2016年对光纤产能做了充分的布局。其中,2016年底我们的光纤实现从2500万芯到3500芯的提升,2017年充分释放这部分产能,大部分的业绩在中期偏后会在我们的财务报表上有所体现。在2017年,我们在国内快速提升光纤产能的同时,也在我们优势的国际市场布局了相应的光纤产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市场。印度市场是中天科技在光缆、光纤方面比较占优势并且未来潜力相对较大的市场,我们在2016年下半年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产能布局,今年年底会完成光纤拉丝能力的实现,今年12月20日左右试运行,因此2018年中天科技将具备海外拉丝能力。一期投入实现了500万芯光纤的产能,这一部分明年将辐射我们的整个东南亚市场。另外,我们通过自身的产能扩充或者股权合作,快速提升光纤供给能力的同时,对上游的光纤预制棒也进行了产能布局。光棒产能从2016年底的1000吨,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200吨,到今年年底实现1500吨,这些已经按计划全部实现,在2018年将全部释放产能。以上覆盖到了2017年扩充的产能进一步提升的对光棒的需求,同时我们还会有进一步提升光棒产能的计划,2018年中期偏后可能会达到1800吨左右的规模。基于内生的增长,我们整个产业链的毛利还将会有3到5个点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我们在通信产业的盈利能力。同时,我们的光缆的海外工厂产能也在陆续释放,巴西、乌兹别克、印尼在2018年都将有陆续的产能来释放。市场规模的增长和自身产能的提升使我们未来两年在通信板块的收入规模、通信板块利润贡献的绝对值以及我们毛利率改善的趋势都是相对比较确定的。
电力:这一板块是我们现在正在调结构的方向,中天科技一直在通信产业链里面不断的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在扩大业务规模。电力的业务板块从2000年开始,但是一直在做电力系统里的高端业务,所以毛利率保持在电力行业里相对不错的区间。明年我们的高电压等级的产品收入水平提升了之后,电力行业在经历了2017年相对成本上升的劣势之后,2018年增速会有所提升。
海缆业务:我们近期发出了很多公告,可以看到的趋势是我们的风场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单体海缆业务取得的订单的量也是越来越大。这是国内风场的情况,其实国际的风场也处在建设的初期。相信海上风电会继海上油气田之后成为海底线缆的又一个主要的增长板块,随着这个板块的增长也能孵化到我们海缆业务板块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从产品供应到施工服务以及整体海顶风场的建设能力的具备都建开国内首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先河。
新能源业务板块:相对增速较快的是分布式,国家现在重点推进了一项新能源业务的革新,对整个电网的配套要求较少,直接就地把能源转换为生产力,出现弃电和闭网压力的矛盾会非常小,这是未来国家推进新能源的一个方向。我们在这方面也坚持着每年一定规模的扩充,今年有设备折旧的影响,明年这块的增速也将提升。第二个是我们的套管材料,这两年已经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将向它的上游材料方面做一些延伸,还将进一步扩大它在新能源产业的影响能力。第三块是储能电池,储能电池可能目前在动力电池这块竞争相对比较激烈,我们目前聚集在储能的市场快速的业务模式的创新,包括在成本下降后在国家电网上的应用都是在做相应试点。
以上四个板块构成了我们公司在制造业的收入的95%左右,整体看来,内部规模和市场环境比较确定的就是通信,我们利润来源的大头,在明年自身规模扩充和外部价格提升的情况下,占整个盈利的比重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另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板块就是海缆板块的提升。
问答环节:
Q:2016年光棒产量1000吨左右,2017年底公司自己达1500吨。如果2018年全年1500吨,2017年底平均产能和2016年底平均产能相比,增幅是否超30%以上?
A:实际产量2016年700多吨,今年1100吨所有,超30%。
Q:2017年底产能1500吨,如果1500吨完全释放,将近40%的增速。考虑到2018年年中扩一部分产能,增速还会提高一些,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A:是的。
Q:也就是说产量增速至少在40%?
A:是的。
Q:第二个问题,中标移动1.1亿芯公里,对招标价格的分析能否分享?
A:价格上:行业认为移动第一次招标的价格大概率上升,但是我个人理解趋势是确定的,但是幅度不会太大。份额上:中天科技目前产能十分紧张,为了缓解国内产能压力,我们快速发展了光纤的拉丝能力,可以缓解部分国外订单。实质上,我们会积极面对中移动这个大客户,取得相应的份额,同时也不会很激进。一次拿到15%以上的份额,不是我们目前的策略,还是会保持相对平稳的比重。结合我们的产能分布,我们会兼顾市场份额和价格,不会出现以价格换份额的情况。具体策略不便过多陈述,会保持积极应对。
Q:去年第一次中标份额也考虑了海外市场等其他因素。海外市场无论印度、巴西等,有没有中长期的规划?产能规模规划?
A:未来规划:整个制造业2025达到1000亿水平,其中30%来自国际,包括一般贸易和直接投资。现在大部分布局均是围绕此目标的前期准备。
Q:2014-2015海外收入占比超15%。2016年国内供求紧张的影响,下降为10%。所以我们未来海外占比是处于稳步提升的情况?
A:是的。2016年比较特殊,国内光纤十分紧张,甚至2017年上半年都很难兼顾到海外市场,冯博也提到我们北美、欧洲业务板块的提升,未来市场布局也会跟上。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海外市场在收入结构中会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
Q:杨总你好,第一个问题是我想确认以下杨总提到2016年光棒产量只有700多吨,那么2017年含量会有40%的增长。但是之前也有说整个光纤板块,今年增长是量和价加在一起达到40%以上?
第二个问题是光棒的产能是自产的,也提到之后会做股权的扩充。所以我们目前有的权益和股权是100%?
A:第一个问题,实际产量2016年700多吨,今年1100吨所有,增速在40%以上。首先,实际上,光棒到光纤到光缆有一个周期,不会马上体现在报表中。再次,我们的收入并不是直接对应到光棒,而是合并报表,光棒子公司主要是为自身供应光纤和光缆的原材料。所以公司实际卖出的是光缆,上游光棒能力的提升,更多地体现在成本下降和毛利率提升的贡献。
第二个问题,目前光纤都是100%控股,在巴西有部分合资。还有一部分合资目前正在签署相应协议,具体的股权比例还未最终确定。目前股权都是100%,如果协议进入签订环节,会向市场公开。
Q:杨总你好,杨总刚提到毛利率明年还会有3%-5%的提升,这指的是光通信板块吗?
A:是的。
Q:您觉得提升原因是光纤价格提升吗?
A: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光纤、光缆销售价格的提升。同时,光棒的规模效应,成本的下降两个原因导致毛利率上升。
Q:目前光棒完全自产吗?还是部分采购?
A:目前中天科技是全国第一家实现光纤生产全合成的,且股权比例100%并入上市公司。这是我们在通信板块最大的特点,中天科技一开始就在做全合成,把20道工序完全做完,不需要从外采购套管。
Q:光棒规模扩大,成本下降。杨总觉得未来几年这都是带动毛利率提升的原因吗?
A:是的。
Q:今明两年收入和利润增长的情况?
A:整个业绩基础数据还没有出来。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第四季度仍会延续前三季度的增长趋势。因为新能源折旧、前三季度有色金属成本的短期影响,2018年增速回比今年稍快一些,包括光棒的生产能力和光纤产能的充分释放等因素,2018年比2017年更加确定方向。
Q:杨总指的是收入和利润明年都能比今年更快吗?
A:是的。光棒能力技术提升、光纤规模和相应的消化能力、海外工厂的增量的释放新能源板块折旧调整等短期影响,整个基本面就是2018年比2017年更加确定一些。
Q:三大运营商在光纤道路的,比如中国移动的占比也是比较高的,未来三大运营商在接入网的空间大不大?
杨总A:关于宽带接入的数据,我觉得只是市场发展的基础,中国移动、电信把客户发展起来了,但是真正的服务还要看前端的城域网和骨干网的增容扩量。目前4G到5G还处在一个万物互联的起点,后面的数据升级将推动整个网络建设的高峰。所以,宽带接入比例和覆盖数据只是我们具有市场的基础,并不代表市场的完成。
王林A:我简单补充一句,我们非常认同您的观点。在第一篇报告里面也提出,FTTH的端口数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覆盖到所有端口,网络就不用建设了。从微观层面来看,各省运营商仍旧在做基于网络的他们之间的互联,这种场景和端口完全无关。针对无线Z-one场景,而且芯数也在不断上升。过去可能96芯,现在288芯。主要原因就是流量的持续增长,网络的持续扩容升级,这些是我们通过端口数和覆盖率看不到的。另一个角度就是我们可以参考三大运营商对固定网络的投资额数据,电信和联通过去经过十几年的网络建设,累计的固网投资电信超过3000亿,联通接近2000亿,移动大概在1300-1400亿。所以从追上联通、电信的网络质量来看,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的看法。
Q:想追问一下杨总,三大运营商在骨干网和城域网的扩充,其实也是刚开始而已吗?
A:是的。
Q:杨总您好,您刚刚说2017光棒产量预计1100吨,那1500吨是在建的计划拓展产能吗?
A:1100吨是产量,实际上今年年底已经实现了1500吨的产能。
Q:剩余的400吨为什么没有释放出来?
A:产能是到年底的节点才具备的能力,是一个理论值。1500吨要释放的话,要在明年。
Q:据我调查,光棒拓产需要2-3年,1.5-3年才能完全实现良率的爬坡,完全释放产能。公司预计2018年产能是什么量级?
A:你说的没错,实际上一批量光棒产能的释放需要2年左右的准备,这是一个技术方向确定、工艺确定的有经验的厂家。我们已经扩了很多次,每次规划基本上都能如期实现,我们这次从800-1200批次的扩充,实际上2015年就做了设备的规划,现在看到的产能释放很快,但是已经做了前期准备。
Q:2018年有效产能?
A:1500吨明年全部释放,还有一批2018中期偏后实现拓300吨左右。
Q:明年三大运营商排需求量数据,光纤光缆芯公里增速大约是10%左右,我们扩张速度这么快主要是为了应对海外市场吗?还是只是满足国内的情况?
A:国内外都有,光纤原来100%自用,现在光棒可能也会给合作伙伴用。
Q:工信部统计9月份光纤光缆状况,接入网1-9月份同比增长42%,增速比较快。但是中际光缆、长途光缆占比增速并不快,基本上是个位数的增长,您觉得未来除了接入网,中际网站和长途网站光缆的建设什么时候会爆发?
A:从需求量来看,2018年已经开始起量,冯博也提到未来几年光纤光缆增长速度都会较快,国内会有20%的增速,这是4G向5G转变的需求,或者其他数据流量的推动需求。
Q:2016年报表划分调整之后,比如宽带产品、射频电缆现在归在哪一板块?
A:都在通信及网络板块。
Q:现在的海洋系列里面是包含了海底电缆和海底光缆两方面?
A:对,还有一些连接器件。
Q:海洋系列是否以电缆为主?光缆是否较少?
A:海光缆相对货值较低一些。
Q:是说单价低还是长度少?
A:单价低。
Q:是两种一起用然后海光缆单价低吗?
A:不是的,是分两个场景用的。但是海光缆的单价的确更低,8~12万左右,海电缆80~150万。
Q:光纤光缆和光棒产能的匹配是什么样的?光棒是否有多余的出售?
A:基本上完全匹配。暂时没有外售光棒,但是我们在布局下一步的提升之后就会有一部分出去了。
Q:明年多生产的就会外售了是吗?
A:是的。
Q:2016和2017利润里有多大部分是光通信和网络业务贡献的?
A:60%~70%
Q:电缆的套期保值的影响有多少?是每年都是这么多吗?
A:套期保值要跟毛利率结合起来看。如果套期保值低而毛利高,那就互补了。如果套期保值低,毛利也低说明没有完全覆盖。但是还是会变动的。
Q:怎么判断明年这块会带来多少影响?
A:还是要分析我们整体的毛利率。电力的毛利率今年可能在15%~18%,考虑套期保值的话明年应该优于这个情况。
Q:把这两块看成一块就可以了?
A:是的。
Q:折旧影响有多大?
A:对今年利润的影响大概8000万左右。
Q:这个主要是光伏那块是吗?
A:是的。
Q:相当于今年多折旧了8000万?
A:是的。
Q:今年海底光缆电缆中标公布的额度都比较大,这都是归到海底电缆业务中的吗?
A:是的。
Q:那这一块明年的增长可能会比较大,我算了一下可能有大概20亿的收入要算到明年了。
A:一般说来应该明年确认的比较多,相对来说这个确认有一个周期,可能早期有一部分在今年已经确认了,大部分是在明年确认。基本上可以确定它的收入在明年是增长比较快的。
Q:2018年之后在光棒产能上的规划。
A:现在还没有确定好对外披露的口径,已经开始前期建设,规模我们还没有披露数据,到时候根据公司整体对外披露的口径宣布。现在确定的是2019年肯定有增量。量是确定的,只是还没有披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