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神
话
与
现
实
之
间
这是起源于前阵子网上流传的龙骨视频的延伸阅读小结,虽然内容不多但耗费力气不小,拼接原图近11米的长卷《九龙图》已搞到差不多瞎掉......就不多说了,直接划重点致感谢词:
推荐独立研究者马小星著作《龙,一种未明的生物》——考据、逻辑、文笔皆佳。此书现在已经不再出版,可尝试以下电子版共享,感谢无偿分享者“小玄黄”:
http://www.panduoduo.top/f/537338.html
一般来说,断定一个事物不可能,基本意味着自命自己知道一切可能。这样的情形并不仅仅在关于龙的争论中出现。
——美树嘉文艺志
回复数字“01”可得微信目录
回复“转载”可得转载说明
艺术之美 人文之思 美树嘉文艺志
一份关于龙的简报
美树嘉文艺志
-
本能的提问——
从甲骨文“龙”字到南宋《九龙图》,一简一繁却极其神似,它们真的只是中国人在不同时代的集体臆想么?
在这几千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龙从没存在过,还是曾经存在已经消失?
到底有没有人见过龙?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众人围观龙骨架的视频。讨论者中有分析作假可能的,有研究合理性的,更多是当做热闹,看看就散了。
互联网时代造谣和辟谣的速度一样快,再加上我们脑子里都存着上学考试时反复调用过的那些话——“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闻一多)”——这些都足够让人对类似传闻付之一笑。不知道如今还会有多少5岁孩子再问:“世界上真的有龙吗?”
当然也总有人不甘心人云亦云,他们大胆提问,仔细论证。虽然这样的声音很少很小,也很难在根本上动摇绝大部分人的固定信念,但如果没有了他们,世界将是多么无趣无望啊。
比如《龙,一种未明的生物》作者马小星着迷于龙这种既被人熟知又很神秘的事物,作为专业文字工作者的他一面梳理许多古籍中有关记录,一面实地考察现代发生的坠龙事件,推演出一个结论: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罕见生物。
南宋 陈容 《九龙图》(局部)
在约3000-5000年前的甲骨文中(甲骨文的发现也不过百年,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啦),用来形容动物的文字并不多,远古中国人应该是基于非常实用的目的来创造和使用这些字,基本每一样都指代现实中存在(曾经存在)的动物,这其中,竟是包括龙的(还有凤)。
虽然只有简单线条,龙的形象已经基本固定:体长、蜿蜒、有角以及长须或足爪。
再看十二生肖,本来自于天干地支的概念,起源于很早以前。根据现有的记录,汉代时就已定格成型。在生肖中也并看不出龙有什么特别性,只是作为动物之一排序其中。
约3500年前 (与甲骨文时期相当) C形玉龙
从越来越多考古实物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特征的龙形象也同样出现在更远古中国人的描绘之中。
被视为“中国第一龙”的河南濮阳贝壳拼推龙形最为精细,尾部、足爪俱全,已经和后世精雕细琢的龙形非常接近;而辽宁查海遗址那条红色花岗岩堆出的龙,则非常接近后世文字描述中龙的体积和长度。
注:虽然前者曾由国家博物馆展出并写进人教版课本,但濮阳贝壳龙和查海石堆龙的保存现状不是很好,图片也非常少,有人曾提出证伪的观点,有兴趣者可以自己搜索。
约6500年前 龙形贝壳堆塑(河南濮阳西水坡)
约8000年前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红石堆龙
至于人类与龙曾经熟悉到什么程度,根据历史记载,在远古的某个时期,龙是可以豢养的动物。
《左传》记载,春秋时精通天文地理的史官蔡墨曾说:“古者蓄龙,故国有豢龍氏,有御龙氏。”只是后来懂得龙的习性并能喂养它们的家族和技艺逐渐消失,因此龙变得越来越罕见。(全文详见《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
豢龙与戏龙 (砖拓画 约汉待考)
更重要的是,无论正史野史对见龙事件的记录实在是太多了。据马小星统计,从汉到隋的806年间(前202-604年),见龙记载多达108次,隋唐以后更是数不胜数。
即使非常谨慎地去掉其中可能的“含水量”(比如明显夸张、出于牵强附会讨好国君、混淆龙卷风等自然现象等等),仍有大量的记录表明:在中国各地都不断有人与龙面对面遭遇或围观,算起来频率至少十几年就有一次。
这里仅稍举一例先后被三本史书记载、并留有痕迹至今的见龙事件:
• 东晋《华阳国志 • 蜀志》载,公元219年,在武阳赤水出现黄龙,滞留九天方离开,为此特建庙立碑。
• 西晋《三国志 • 蜀志 • 先主传》载,公元220年(事件发生次年),太傅许靖等上书劝刘备称帝,专门提及上述见龙事件。
• 宋代《隶续》卷十六,收录两块《黄龙甘露碑》残本,内中“武阳、赤水”地点和时间“建安廿六年”字样均指上述大事。(《黄龙甘露碑》是蜀汉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有兴趣可做延伸搜索)
• 武阳赤水是今日四川双流黄龙溪,如今溪水尚在,最古老的寺庙名为“古龙寺”。
随着历史进程,龙从比较平常的地位被一步步推上神话和政治的云端,到明代正式把龙作为皇帝象征。龙变得越来越神凡莫辨。
但是关于它们的存在,一直有断断续续的记录和报道。其中日本富山县的国宝级寺庙“瑞龙寺”中所藏小型龙标本(体长约一米),据说是幕府时代由日本商人从中国买回制成,经大收藏家萬代藤兵衛家族制作“升龙箱”并捐赠。
另有一些更为近代的报道,也在等待着有心人的进一步考证和探索。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34年辽宁营口的坠龙围观新闻和1944年松花江南岸(陈家围子)的黑龙事件。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被当时关东地区发行量极大的日资报纸《盛京时报》完整地记录了下了事情的全过程。事件连续见报,共发了5篇追踪报道。
7月28日:《龙降酿灾》
8月11日:《天龙降? 长三丈有角四尺——农民刈苇中无端发见》
8月12日:《“巨龙”全体二十八节,臭气参天,观者塞途》
8月14日:《营川坠龙研究之一:水产学校教授发表“蛟类涸毙”》
8月17日:《龙骨由县发给师校作为标本》
注:以上时间线信息来源于“十五言” 越姜《天上掉下条大黑龙(下)》,全文见 https://www.15yan.com/story/5GAGTNzRcmJ/
报道之一配有龙骨遗骸和围观人群照片
1944年的黑龙事件则是马小星追寻的重点。他和朋友实地采访了当年的目击者任殿元,采访编辑成《我所看到的黑龙》,节选部分摘录如下:
「1944年阴历八月......这天早晨,我们的船只行进到了牡丹江南沿......突然发现陈家围子村后头围了许多人,估计要比陈家围子全村人还多四倍。我们的船拢岸,向岸边的一个人打听,那个人小、声地告诉我们:“黑龙江里的黑龙落到沙滩上了!”
一听这消息,我们既兴奋又紧张,我父亲说:“鱼上不上网不差这一会几,走,看看去。”他是网户搭,说了就当令。五只船的十几个人全上了岸,我们几乎是跑着赶到的。一看那场景,把我父亲那样一辈子老渔鹰子的人都吓呆了。
但见一个黑色的巨型动物卧在沙滩上,它太大了! 陈家围子人在它身上搭了个棚子,整整十五领炕蓆,算起来得有二十多米长。
它的头颈比身子细,头上没有叉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一尺多长的扁铲型的角。脸型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还直抖动。
它闭着双眼,眼角围了一团苍蝇,眼皮一动,苍蝇就嗡地一声飞开了。它长着四个爪子,看不准每个爪子几个趾,因为四爪深深地插进沙滩里,每个小腿都比小伙子的胳膊粗。它的身子前半部分粗;由于是卧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么高,估算直径也得一米多。后腿以后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细,但很长,足有八九米。整个形象就像个巨型四脚蛇(东北土话叫马蛇子)。
它通身是鳞, 脊背上的鳞是铁青色的, 足有冰盘那么大(补注:约直径20厘米),形状和鲤鱼鳞差不多。它肚皮和爪子上的鳞是粉自色的,瞅着比脊背上的鳞鲜嫩,并且略小于脊背上的鳞。脊背上的鳞干巴巴的, 像晒千的鱼坯子。
大群的苍蝇在它的身上飞来飞去; 它不时地抖动身上的鳞,发出干涩的“咔卡咔“声, 每抖一次,苍崦就嗡地飞起来, 声音一停, 苍蝇又落了下去。它腥味太大, 相距几百米远就能闻到。它身下卧着的地方已卧出了一条长沟, 身边四周的嫩杂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脚印是什么图案。
陈家围子只有二十多户人家, 总共六十多口人, 而在场的人却有三百多。原来附近的任家亮子、瓦房子、尚卧子等好几个村子的人全来了;他们中有挑桶的、端盆的,都拿着盛水工具;统统由陈家围子村伪村长陈庆组织。
陈庆不许大家议论这个巨型动物,不许大家叫“龙”,只能称“水虫”。听陈庆讲,昨天下午他还来过这里,什么也没有,今天早晨就有人看到了这只“水虫”,说明它是昨夜卧在这里,今早被人发现的。
陈庆组织陈家围子人搭起了苇蓆棚子,然后让男女老少挑水往“水虫”身上浇。水一浇上去,“水虫”身上的鳞随之一抖动,人们就这样一桶捅地往“水虫”身上浇水」......
南宋 陈容 《九龙图》(局部)
过去的中国人似乎都知道龙不能离开水的说法,在以上的两次坠龙事件中,都出现了群众提水浇水救龙的情节。而根据任殿元的回忆,第二天再去现场,黑龙也是在头天深夜的暴雨中消失了,而它曾经趴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深沟,沙子里留有浓烈的腥味......
马小星后期的追踪采访还有很多细节,简而言之就是这样的坠龙事件在当地广为人知,细节上虽有差异但是在关于龙的形体、颜色,以及众人的围观救助情节上都是一样的,只是时隔近60年(采访集中在90年代末),线索中的直接目击者相继迁移或离开人世,不知有多少沉钩被擦肩错过。
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一篇“简报”能激发更多大胆求索的后继者独立思考,寻找出更详尽真相。
其实抛开所有观念上的成见和限制,也不妨想象《冰与火之歌》那样的奇妙设定:由于人类不再懂得那灵性的生物,囚禁与奴役使龙日渐羸弱灭绝,魔法也随之消失,维斯特洛的冬天开始越来越冷......直到烈火焚烧牺牲奉上,龙与御龙者回归;东方的蓝嘴唇巫师们开始重新施展魔法,学城的玻璃蜡烛也再次燃烧......
最后以存世最著名的南宋《九龙图》以及作者陈容题记中几个奇妙的故事暂时做结,再来重温一下“龙”这个绝不简单的历史母题。
《九龙图》
请把手机翻转90度观赏全图
点击单图看细节
《九龙图》简介
是南宋画家陈容存世二十幅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幅,是其晚期所作。现由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规格:46.3×1096.4厘米
年代:南宋
材质:宣纸
陈容题跋及注释
楚中寫鑿真龍窺, 金陵點眼雙龍飛①
諸梁羽化張亦去, 雌雄笈殺劉洞微②
八軸呉龍不堪掛, 醉余吐出胸中畫 ③
龍門三峡浪如山, 從臾漲天聲價大
飛龍出峡駕春江, 九河之勢不敢降
一龍天池戴赤木, 菌蠢猛省雲霧邦
鈞天竒女又遭謫, 雷公擘山天地黒
玉龍皎皎摩蒼崖, 蟠蜿似避陽陵客
鼾鼻睡起金蛇奔, 嶄然頭角當海門
摩牙厲爪攫明月, 天吳起舞摇天根
雲頭教子掣金鏁④, 第五圖中龍最老
兩龍徧活黎與蒸⑤, 馬鬃夜半天瓢倒
桃花浪煖透三層, 禹門岌嶪誰敢登
蒼髯綘鬛火燒尾, 十月霹靂隨飛騰
蜀侯髙卧南陽武⑥, 貌出全形竒且古
神功収斂待時來, 天下蒼生望霖兩
所翁⑦寫出九龍圖, 筆端妙處世所無
逺觀雲水似飛動, 即之疑是神所摹
宣城龍公生九子, 盡入老翁圖畫裏
阿誰為我屠雙牛, 一牛莫著金籠頭
九鹿之圖䟦於涪翁⑧, 九馬之圖賛於坡老⑨
所翁之龍雖非鹿馬並然, 欲傚蘇黄二先生賛跡, 則余豈敢姑述以志嵗月。
① 叶公好龙和张僧繇画龙点睛典故。
② 唐代画龙名家劉洞微被化为人形的雌雄双龙指点画技的故事。前句諸梁仍指叶公。
③ 此图为陈容醉后所作。
④ 金鏁:闪电。
⑤ 黎與蒸:黎民百姓遭受旱灾。
⑥ 南阳蜀侯:应指诸葛亮。
⑦ 所翁:陈容。
⑧ 涪翁: 黄庭坚。
⑨ 坡老:苏轼。
点击下图可得微信目录
❤
真 空 生 妙 有
大 千 循 一 道
点击下图可得 弘一法师妙解《心经》
❤
生活这么好
我们的下一代为什么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点击下图可得详情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入美树店得:日常好物,美树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