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民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如果他得到一句褒奖,他会把褒奖传给后代,他会永远戴着这个称号服役、退伍、直到京城和世界的尽头。——果戈理
1900年的俄国农民
俄国姓氏的历史只有几个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初在农民里,甚至在商人和市民阶层,姓氏还没有严格固定,姓氏是可以随意创造和改动的。1897年的法令规定商人和市民有改变姓氏的权利,私生子可以自己创立姓氏或在父母姓上加以变化,给自己起姓氏是成年人的义务,如果他没有文化,地方政府应当替他起姓。
由于名字和父称重名率太高,所以1831年国家规定所有人在出生,结婚和死亡时必须登记姓,所以种类繁多的姓氏产生了。
1900年的俄国学生
整个俄帝国时代,姓氏继承并不严格,人人都可以改姓,贵族一般每房都有自己的姓,想自立门户的人往往也会给自己重新起个姓。但到了苏联时代,为了加强对人口的管束,1930年开始规定不得改姓,必须使用父母亲的姓,这样才好判断出身。
很多俄国人的姓为省事就用父亲或祖父的名字,比如伊万诺夫,彼得洛夫,马克西莫维奇等。也有用母亲的名字的起姓的,这种情况往往是不知道父亲是谁,比如纳塔希奇,母亲叫娜塔莎。
1891年萨马拉商会的有贵族头衔的商人
商人和贵族用到姓氏比较早,形成显示特定阶级的姓氏。多数贵族姓氏在15至16世纪形成,来源往往是庄园的名字。所以贵族里叫斯基的特别多,因为庄园领地的昵称都以斯基结尾。最早还有以官职为姓的,但是由于担任同一官职的人过多,所以都不约而同以庄园为姓。一个贵族死后,他的后代可能以各自的庄园改姓,除非他特别有名,后代以他的姓氏为荣才会保留下来。
1899年的商人一家
贵族的私生子的姓氏不能和父亲一样,要加以变化才行,比如贝特斯科夫要改为图贝特斯科夫,普尼改为瑞普尼,容特索夫改为沃容特索夫,私生子也可以用母亲的庄园为姓。农民的孤儿和私生子可以用外祖父的姓氏,或者在养父的姓氏前面加巴鲁前缀(一半的意思),巴鲁伊万诺夫意味着养父姓伊万诺夫,如果是孤儿直接注册为姓私生子,所以巴格丹诺夫(私生子杂种)这个姓后来还成了大姓,他们的祖上就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1880年的贵族家庭
贵族中有许多人的祖先是外国人,因此他们有波兰,立陶宛,德国或苏格兰血统的姓氏。例如,莱蒙托夫来自苏格兰名字莱蒙,冯维森内来自德国姓冯维森。
鞑靼姓氏在贵族中也很常见,尤苏波夫家族是大汗米尔扎·尤苏普的后裔,艾哈迈托夫家族是阿赫马特汗的后裔。屠格涅夫的祖先是阿尔斯兰·图尔根,他十五世纪逃离金帐汗国,受洗后改名伊万·屠格涅夫成为屠家先祖。
神职人员一般不用世俗的姓,在神学院学习期间给自己取姓,或者得到圣职给自己取姓。比如谢尔盖耶夫斯基、尼古拉耶夫斯基、伊戈尔耶夫斯基等都是用圣徒的名字给自己做姓氏。姓利瓦诺夫、法老、各各他等经书中的名字等,或者用某个节日的名字
作
为姓氏。
家里有几个神职人员就有几个姓,门捷列夫爷爷四个兄弟就有四个不同的姓氏。如果他爷爷没改姓门捷列夫,那么他们家老姓索科洛夫,门式元素表要改为索氏元素表。
神学院学生还有一种显示自己有文化的改姓法,就是把自己的俄国姓翻译成拉丁语变成逼格较高的姓。比如姓贝斯特拉诺夫(意思为跑得快)的神学院学生把名字翻译成拉丁语变成伊格内修斯,顿时古罗马味十足。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教区登记册中,农民根本不登记姓氏,在服役、请愿书、信托、销售契约等文件里才会出现姓氏,这种姓氏往往是家族昵称或者书记员随意起的。
比如洗礼名字加后缀,这就是姓伊万诺夫的特别多的原因,
父亲名或本人的名字,比如沃尔科夫,索科洛夫是因为叫沃尔夫(狼)和索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