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42章经
思考事物本质 | 创投圈教科书式必读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难难难,这样干! ·  18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深度:为什么DeepSeek最先激活SaaS ...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全民智驾时代来临 ·  2 天前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  2 天前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  2 天前  
点拾投资  ·  2025年投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42章经

被 diss 是表达者的宿命 | 42章经

42章经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8-08-27 00:23

正文



今天去参加了今日头条 V 计划的一个沙龙活动,和王志安、魏武挥、潘乱等一起聊了聊关于写作与个人 IP 相关的话题。


其实在当下每个可以发声的主体都应该珍视自己的品牌,大到滴滴这样的公司,小到每个个体,所以今天发下这篇演讲实录,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以下为原文: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句话,我觉得可以很好的形容我的身份。


那条朋友圈说,一个人听到了一句话,让他的汉语体系近乎崩塌了,那句话是对一个人的介绍,说这个人是:


某个平台上的,一个很“大”的“中小” V。


这基本就是我了。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个人 IP,也就是个人品牌相关的,关于这个我作为一个很大的中小 V,来讲讲我的看法。


首先讲讲怎么样做一个 IP,这个其实我自己的经验很简单,就三句话:


1)通过真诚来形成和用户的共振

2)通过对受众需求的理解来形成独特定位

3)通过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来形成优势



先讲第一点,通过真诚来形成和用户的共振。


我总跟人强调说,我们写东西要真诚、要真诚。为什么要真诚?因为我们写文章是要和读者达成默契共识,达到同频共振,这样你写的东西别人要认可才愿意帮你转发和点赞。


那怎么达成默契和共振呢?我觉得真诚是最好的方式,要用自己的话讲出别人心里的话。


第二,通过对受众需求的理解来形成独特定位。


我自己之前把写公众号比作开淘宝店,最终在某一个品类里只有前面几家特别地赚钱,中间一堆可能不赚钱还能活下去,尾部更多可能最后没有声音就死掉了,这跟公众号是一样的,要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第三,通过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来形成优势。


不要做大家以前都做过的事情,如果你觉得市场上有很多人做过这个事情,你想要比他做得更好、形成 IP,或者得到比较好的结果,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你只有比他做得好很多倍,大家才能感觉到,我用一样的方式做一样的事情,比他好 20%、50%,受众可能都不会有太大的认知,所以差异化很重要。



然后怎么做 IP 就讲完了,我的核心经验就是这些,还有很多具体细节,都是操作上的,今天就不主要讲了,后面我想着重讲讲跟今天这个题目有关的,我们从更本质来看个人 IP 这件事,是怎么样的。


我们首先来回答几个很现实的问题:


1)你表达的东西一定都是对的吗?


写作者肯定有自身的局限性的,是有知识盲区的,所以一定不是每句话都是对的。


读者也是有自己的阅读习惯的,不一定能 get 到你所有的逻辑和想表达的事实,所以在他们眼里也不一定。


2)你表达的永远都是对的吗?


我看自己过去一两年写的东西,首先第一是可能认不太出来,忘了是我自己写的了,再者呢就是有的文章记得是自己写的,但会觉得当初的自己写出来这样的文章很 SB。


其实我跟很多人聊过,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为这才表示你自己在成长。


你不一定能保证自己写的东西永远都是对的,甚至看自己过去写的东西你都认为自己当时是 SB。那有的人看完你写的这篇文章说你是 SB,你能反驳他吗?


如果这个逻辑是这样的,那你不能反驳他啊,因为未来的你会觉得现在的自己是 SB,那别人说现在的你是 SB,没毛病。


所以你写的东西永远是对的吗?我觉得不是。


3)你写的东西有所谓的对错吗?


我们的表达应该是由事实和观点组成的,事实是新闻,国家已经不让自媒体发了,我们大多时候都在写观点,那关于观点的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观点是没有对错的。


但这个事实大多数人是不明白的,所以永远会有人说你写的是错的,也永远会有很多人在就观点进行争吵,我觉得没必要,最终谁都说服不了谁。


4)作为一个写作、表达者,你想不想让更多人看到你写的东西?


这个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不然你就是在写日记,不是一个我们所说的公开表达者。


5)更多人里是不是一定有更多观点冲突?


答案也是必然的了。


所以你看,这就是我今天的主题,被 diss 是表达者的宿命,这在逻辑上几乎是必然的。


如果你作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个体,到今天还没有被 diss,没有被骂过,那可能说明你做的还不够好,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罗永浩被骂么?罗振宇被骂么?新世相张伟被骂么?


徐小平?李开复?百度?腾讯?头条?滴滴?携程?都有人骂。如果你去各大网站和论坛去看大家的发帖,会发现全中国都挑不出来一家好公司,都是有各种问题各种人骂的。


越大的 IP,越会被骂,就是所谓的说多错多,在公开渠道做的事情越多就会给人留下越多的把柄。


而且公开的表达或做的事情越多,积累的大众负面情绪就越多,diss 的文章就越容易引起共鸣,就越容易有人出来 diss。


我们上周做了一场会员活动,找了两个特别特别好的嘉宾, 他们一人讲了一个多小时,非常干货和真实的分享,很多会员都说是有生以来听过的最好的讲座,但嘉宾都不太愿意公开发表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就很明白我上面讲的这些东西。


对很多人来说,内部分享是种经验的传播,是满足了人性中喜欢为人师的那个积极面。但公开传播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不一定有可见的回报。


你会发现,VC 里其实也有很多人经常出来写些东西或讲些东西,但我们基本很难看到沈南鹏这种人再出来为了募资或投项目做什么事情了,因为他已经不需要了。


所以大多时候,所谓的 IP 都是自身缺乏一些东西,然后希望用公开表达来换取一些资源。


我还听说某个大佬有个公关部门,做的事情不是传播,是尽量维持低调,跟媒体搞好关系,跟媒体说你不要写我,不要报道我,这就是所谓的闷声发大财,因为额外的传播对他们来说没有好处,只可能有潜在的麻烦。


当然也有很多有能力有成绩的人,最终还是把自己变成了 IP 的,这些人要比纯粹靠公众表达起来的 IP 要好得多,因为大多靠表达而成为 IP 的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名不符实。


因为大家在看过文章后会问,哎?他都做了什么,他说的这么牛逼他自己怎么不去做?这里最明显的就是二级市场那些教人炒股的。


那话说回来,有没有可能做一个不痛不痒的不被 diss 的成功 IP?


我觉得也有,那就是可以做一个奶头乐 IP,做娱乐至死的事情。而且很悲哀的,这可能才是最聪明现实的选择。


这里面其实有一些成功的代表,比如李诞,因为他看透了,明白人间不值得。我跟你们争些对错干嘛呢,我就逗你笑笑,夹带些私货,还挺赚钱的。那不是挺好么?


你们看过一个美剧叫 the Newsroom 么?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好几次,这是我过去几年最喜欢的美剧之一。


这个剧讲的是一个特别有理想的优秀主持人,一开始被现实打倒,只想做一个有收视率的节目,后来他们怀抱着新闻理想,想认真做好一档新闻栏目。


结果呢?发现好好做的结果就是收视率下降,没人看,但做一个特别正确的,却没人看的节目有意义么?


这里我就特别欣赏 papi酱 的做法,通过娱乐的方式积累大量粉丝,再去做一些有正面意义的视频,比如讽刺键盘侠的等等。


再有,你们看过马东上十三邀的对话吗?


许知远还在纠结,想怎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马东早看开了,就让人开心就行了。


而且马东提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互联网作为渠道,让表达的门槛降低了,但并没有让表达的能力和水平上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我是腾腾爸  ·  难难难,这样干!
18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深度:为什么DeepSeek最先激活SaaS+Agent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全民智驾时代来临
2 天前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2 天前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2 天前
点拾投资  ·  2025年投什么?
2 天前
今日房产  ·  精致盛宴邂逅似锦生活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