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留学真的变天了!
下图是上海一所头部国际学校2018年到2023年的录取结果,在英美相对平稳的情况下,港大从2018年的5人涨到了去年的146人,直接暴涨30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也从8人上升到了244人!
连平和的升学老师都提醒我们:
今年港大录取难度要增加了,IB牛娃申香港的特别多。
我一看,好家伙,平和IB去年就已经有34封港大录取了!今年还想怎么增?!
有出于学费的考虑,也有出于安全的担忧,亦或是卷了半天进藤校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去读个港中文法律毕业,毕业直接获律师职业资格,未来收入上不封顶的权衡。或许还因为,有了港大多大保底,冲刺牛剑藤更有底气。
总而言之,从过去的美国一家独大,到英美联申,再到如今的多国同申,两三年的时间里,家长用脚投票,留学趋势真的改变了。
但是经历过英美港三地同申的L爸却和我们说:虽然自己家孩子很幸运牛津和伯克利都录取了,但身边也有不少失败案例,甚至GPA更好,结果英美全拒,最终只能去多伦多大学。
如何才能
“多国联申”并且“世界名校全部收入囊中”
呢?
我们请教了上海滩最早做多国联申的机构——
唯寻国际教育
。今年,唯寻学员不仅收获203封牛剑录取,占到全国的半数,并且收获了
287封美国Top30,323封港大、76封港中大、78封港科大,以及接近9成的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率
给了多国联申家庭满满的底气。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生们的真实故事,看看能否给我们自己家孩子的多国联申提供更多世界名校思路。
先上干货,英美港加澳申请要素对比,看看你家孩子更适合哪个国家?
再上免费福利,家长经常问到的国际课程
标化管理资料,IB/AP/A Level百宝书,多国联申规划时间轴等多种干货资料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扫二维码回复关键词
【申请】
领取👇
👇添加下方微信👇
回复关键词【申请】即可免费领取
“你左手牛剑右手藤校,我英美全是拒信…”
英美双申,失败者与成功者差在了哪里?
对于英美双申的学生而言,选择“主美辅英”或“主英辅美”其实是两种规划思路,前者需要
全面发展,后者则是更看重“学术突出”。
猜猜下面两位学生,谁“主美”谁“主英”呢?
M同学来自北京一所A Level学校,今年拿到了美国Top10
西北大学
的录取。
首先,她9-11年级成绩无短板,去年考出SAT 1550分的成绩。竞赛奖项相对来说不是特别亮眼,主要是围绕经济学相关的论文,参加了John Locke,NEC全美经济挑战赛等。
课外活动和个人兴趣爱好是非常突出的。包括关于女性健康教育项目,帮助欠发达地区学生而创办的“暖蜀计划”,音乐剧发烧友,B站账号运营等等。
很明显,这是一位“主美辅英”的学生
,在唯寻橡沐负责人,同样毕业于顶尖美本JHU的Irene老师看来,相比于英国只看学术和专业,美国大学其实还是更想要一个多边形战士,尤其是在规划期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正如上图不同颜色标注可以看出,M同学在
学术热情、个人兴趣和社会贡献
这三方面是均衡、多样化发展的。
E同学校内成绩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稳定,但是对于申请牛剑而言只看预估分和最后大考成绩,影响不是太大。美国则相对更看重高中四年的成绩。所以她其实是
“主英辅美”
,剑桥也是她从小的梦校。
可以看出,她的大部分时间精力是花在竞赛和科研上的。尤其是两个科研项目,关于花青素抗癌研究SCI发表,还有参与到中科院光诱导花色研究论文,花了大量的时间,此外她还参加Launch X创办了生物学相关的学生公司。
整体来说,她也做了很多兴趣相关的活动,比如个人诗集、为自闭症青少年开设店铺管理课程、参加阿里员工公益&33公益节等,虽然她在个性和兴趣上的表现并不是特别亮眼,但她
学术深度却做得非常强。
值得一提的是,她当时在申请季时间精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放弃标化主攻选校策略,最终拿到了
剑桥和康奈尔录取
。
从E同学对于英国和美国文书的对比中,我们也能一窥英美申请的区别:
美国主文书和英国文书非常不一样。
英国文书里“学术”贯穿全文。
比如我一开始讲述了养的许多猪笼草,然后描述科研与赛事,接着列出看过的纪录片及感想,最后憧憬以后大学的科研生活。
反观美国文书,就像是在写一部人生剧本——
我想成为怎么样的自己
。”
此外,Irene老师也和我们反复强调,相比于
英国“在内卷路上不断狂奔”,申请美国“光做加法没有用”
,比如下面这位同学:
IB分39+/42,托福108+,SAT1500+,还有BBO、AMC、BPhO等一堆奖项,此外还有钢琴、芭蕾等兴趣爱好。最终却成为英美双申中申请的落败者。
拥有一堆奖项和活动的学生很多,个人独特的兴趣、爱好并没有让招生官们看到,这在申请中是非常吃亏的。
如果想要英美都取得比较理想的Offer,
Irene老师建议学生首先要
在
学术上稳定GPA
,完成硬指标考试的背景下,其次能够拥有
鲜明的个人特色
,
学科兴趣和核心能力双向发展
,再加上多篇优秀且创意性的文书,才能达到英美双赢结果。
对于目标英联邦的学生,牛剑自然是很多人的梦校,但又不得不面对两座大山:
竞争激烈,中国区牛剑&医学生在过去10年中翻了三倍。
2015年大概有1000多人申请牛剑,到最高峰时超过4000人申请牛剑。唯寻创始合伙人、牛津化学系本硕毕业的Candise都表示:
“现在孩子遇到的挑战,要比我们当时申请的时候大很多。”
另外,牛剑的专业限制也比较大
,比如不开设部分专业(比如金融学),还比如热门专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根据最新牛津年度报告显示,牛津最难申请的专业——
计算机科学
,每20人竞争1个录取席位,和大藤的难度相近了。
放眼看英国整体的申请数据,
生物医药类专业最热
,非欧盟国际生经济商科类最热,对于中国和印度学生而言,计算机类肯定是竞争最激烈的。
那么对于目标热门专业的学生而言,
香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plan B。
例如港大牙科专业连续2年全球第一,教育学、建筑学、语言学、社会政策等专业均位列全球前10。而医学和法律两个香饽饽专业,用港宝妈的话来说,是百万起薪,自由执业后百万月薪。
L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他在父母职业的影响下非常喜欢金融,高中读于上海第一梯队A Level学校,目标申请英国顶尖大学。
但是英国开设金融专业的大学并不多
,而且申请难度非常高。比如他申请的剑桥没有金融专业,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经济。
从下图的履历可以看出,L同学还是非常优秀和全面的,包括A Level 4门A*,还有John Locke入围,AIME 7分、NEC全国站拿奖等,但不能说非常突出,
可以试一试冲刺剑桥,也并非十拿九稳,更不敢冒险尝试伦敦政经极低录取率的金融系…
在唯寻导师的建议下,L同学的申请季是这样度过的:
基于剑桥对数学的高要求,多尝试数学竞赛、锻炼数学思维,以及大量阅读经济文献,在唯寻通过导读课不断磨练对于理论及时事的理解,强化经济认知等;
另一方面,在唯寻导师的强烈建议下,L同学增加了香港和加拿大的申请作为Plan B
香港的金融非常强,各学校基本都开设金融专业。虽然港三金融学要求不低,但整体录取人数还是比较多的。
L同学非常幸运,不仅拿到了
香港大学金融学专业
的录取,也因长线规划和充分的笔面试准备,
剑桥大学
也最终抛来了橄榄枝。
从下图可以看出,同样是英联邦国家,英国对于“课外活动”的要求最低,基本属于“学术,学术,还是学术”;加拿大对于“课外活动”要求最高,对于学术竞赛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专业也基本上只分大类,可以等到大一结束再确认细分专业。
香港一方面对于学科标化成绩要求非常高,也看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表现、领导力等等,需要学生学术和能力都比较强(但不一定要顶尖)。
👇👇扫码添加小助手领取
IB/AP/A Level百宝书,多国联申规划时间轴等多种干货资料
,回复关键词
【申请】
领取👇
A Level实考AAA错失UCL录取,
幸好有托底补救方案
在很多家长看来,多国联申是牛娃标配,但事实上更是普娃的“托底”刚需。
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拿3A*4A*,也有人临门一脚预估分没有达Con错失G5又不甘心去排名靠后的英国大学,那么如果有多伦多、墨尔本等学校托底,人家不仅是“有学上”,上的还是世界前15大学。
A Level预估2A*2A,雅思6.5分,C同学的竞争力不算太有优势,不过在唯寻导师的帮助下录取结果相当圆满,
华威、爱丁堡、布里斯托、港中文、滑铁卢全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