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箭头上面的蓝色字体“古典音樂”,再点关 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更好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卡拉扬指挥《第六交响曲》
五部改变音乐的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1893年)
所有俄罗斯作曲家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恐怕要数柴科夫斯基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既是他创作的顶峰,也是他对人生、命运、爱情、婚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切感受在音乐上淋漓尽致的抒发与倾诉。——1、柴科夫斯基丨信仰破灭后,唯有音乐可以依靠…… 2、据说“老柴”的称呼诞生于八十年代的北京大学…… 3、没有老柴,俄罗斯音乐不完整;没有普希金,就没有俄罗斯文学的博大精深!4、一种天赋神技的恩赐丨基辛演奏老柴《第1钢琴协奏曲》丨卡拉扬、小泽征尔指挥;5、“老柴”与梅克夫人丨他们爱过吗?6、他如此孤独,是因为他是那样的伟大丨柴可夫斯基与《悲怆交响曲》;7、“这首乐曲饱含着我的个人感受;一想到它我就禁不住热泪盈眶”丨柴科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本文作者金铃,原载《音乐爱好者》, 2013年第九期:1、没人知道为何这部交响曲叫“哲学家”,但其风格表现了作曲家最深刻的思想!2、是这部交响曲让我们第一次见到完全成熟的贝多芬!
这是柴科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在这部作品中萦绕的悲剧气息可能是因为其中隐含了他死亡的流言,关于他是否在1893年自杀。很显然,这部作品带着鲜明的自传式色彩,但柴科夫斯基本人从未揭示过它真正的含义。这部交响曲通过它不同寻常的结构和鼓舞人心的张力,表现了巨大的情感力量和富有戏剧性的描述。
阿巴多指挥《第六交响曲》
第一乐章感觉像一首幻想曲,几乎可以自成一部独立的作品。
第二乐章是一首欢快的舞曲,有着相对比较轻快的情感温度,但是交响曲的最后两个乐章充分体现了柴科夫斯基总体规划的能力。
第三乐章一开始时像一首谐谑曲,但后来变得越来越疯狂,直到听上去像是一个狂暴的军队入侵。
随后就是绝妙的终曲,慢板乐章,在此,柴科夫斯基特有的“忧郁”商标逐渐变成了悲情的绝望释放。
在这首作品的诠释中,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之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有些指挥家甚至建议道,最好以某种让听众鼓掌的方式结束第三乐章,让他们觉得这是交响曲的末乐章,然后,最终的慢板乐章的开始会让人加倍的震惊,同时富有情感性和音乐性。
柴科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小泽征尔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