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是否可以税前扣除,以及如何申报的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固定资产损失的类型,包括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并说明了它们的税前扣除时点。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固定资产损失的确认及证据材料,包括盘亏、丢失、毁损、报废和被盗的固定资产损失的处理方法和所需证据。最后,文章还提到了注意事项和相关的政策依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固定资产损失的类型
固定资产损失分为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实际资产损失是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法定资产损失是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资产,但符合企业所得税相关文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关键观点2: 固定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时点
属于实际资产损失的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属于法定资产损失的应在企业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关键观点3: 固定资产损失的确认及证据材料
文章提供了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损失的确认方法和所需的证据材料,包括盘亏、丢失、毁损、报废和被盗的固定资产损失。
关键观点4: 注意事项和政策依据
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时,仅需填报相关表格,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同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依据。
正文
*图文由浦东政策在线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若发生了固定资产损失,是否可以税前扣除呢?应当如何申报呢?
固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是每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重要组成部分,申税小微梳理了政策要点、申报案例、注意事项,一起看看吧!
资产损失
分为
实际资产损失
和
法定资产损失
。
企业在
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
发生的合理损失。
企业
虽未实际处置、转让资产
,但
符合企业所得税相关文件
计算确认的损失。
应当在其
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
申报扣除。
应当在企业证明该项资产
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
申报扣除。
以其
账面净值
扣除
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作为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2.固定资产盘点表;
3.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4.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5.损失金额较大的,纳税人留存备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以其
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作为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3.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