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筹备,18天拍摄,1间废弃车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了影史上最成功的恐怖片系列之一——《电锯惊魂》。
影片制作成本只有120万美元,但在全球却收获了1.03亿美元的票房
。不仅如此,它也成为
本世纪豆瓣评分最高的恐怖片
——
8.7分,好于98%的惊悚片、99%的恐怖片。
而这部经典IP的背后创造者,却是两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华裔导演温子仁和他的校友雷·沃纳尔。
温子仁,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籍的华裔,从7岁开始就随家人前往澳大利亚生活。他的童年形象就是个内向的宅小孩,喜欢漫画和电影。
若要问起他何时对恐怖片产生兴趣,那应该是这部
「斯皮尔伯格」
的《大白鲨》,当年看完影片的他,虽然一想到那张血口大嘴就感到恐惧害怕。但与此同时,也让他开始对恐怖电影产生了一丝兴趣。
就这样在学校和家里过着他平静的宅小孩生活,直到
「14岁那年父亲去世」
。这对于温子仁来说,难以接受,也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这导致他经常做噩梦,而这些
噩梦中出现的灵感,也成为了他日后恐怖片创作的源泉
。
虽然父亲去世,但生活依然还要继续。
很快,就到了他上大学的年龄,墨尔本理工大学成为了他的最终选择,也正是在这个
大学里,发生了两件事情,对他之后的电影人生起到了巨大影响。
第一件事就是,由于他主修的专业
「中国民族划分」
太过
冷门,导致他毕业后一度找不到工作,沦落街头。
第二件事就是,他在学校一个非官方电影团体
「斯普莱克·派克」
上,
遇到了一生的好伙伴——雷·沃纳尔(温子仁执导的恐怖片御用编剧)
。他是一个对恐怖片特别有兴趣的人,而两人在电影风格上的追求也都十分不普通,正巧这位好伙伴毕业后工作也非常不顺,于是两人就干脆一起搭伙谋事业。
毕业后的温子仁和雷·沃纳尔,在一个地下室合租了一间房。
面对失业的生活,他们觉得前途非常渺茫。
特别是雷·沃纳尔,失业带给他的巨大精神压力,导致他开始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病。
为了报复这灰暗的生活,于是他们就在地下室里,一个发挥自己童年时的噩梦经历,一个结合自己得病的经历,开始天马行空的编造一个
「邪恶故事」
。
当故事的雏形出来后,他们觉得不错,于是两人就开始东拼西凑,四处借钱将它拍了出来,
最后的成品就是一部8分钟的DVD短片
。
而这,就是《电锯惊魂》的前身。
当短片出来后,他俩又拿着它,开始四处寻求拍成电影的机会。非常幸运,两人的短片被一家电影公司高层看中,并
投资了120万美元
「决定将其拍成电影」
。
于是,电锯惊魂系列的第一部就诞生了!
影片讲述了一个在密闭废旧厕所内,杀人狂魔
「竖锯」
通过各种杀人机关,不断将被囚禁者的生理和心理折磨到极致,最后直到死亡的故事。
这部影片筹备用了5天,拍摄用了18天,所有演员都没有经过彩排,直接在一座仓库内完成了所有拍摄。
同时为了节省经费,编剧雷·沃纳尔还亲自上场出演了男主角亚当。
最终,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小影片却出人意料般的,成为了一匹「超级黑马」
,全球斩获了1.03亿票房。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部影片,温子仁非常聪明的选择了不领取预付的报酬,而是选择了票房分红。
也正是这部影片,让温子仁养成了尽量去控制成本的习惯,从而走出了一条
「小成本大票房」
的道路。
其实之所以要用较低的成本,也是因为温子仁一直认为:
如果不能利用有限的预算达到吓唬观众的目的,就很难在恐怖片上取得成功。
有限的资源是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是恐怖电影拍摄的一个重要技能。
同时温子仁还补充道:
恐怖电影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
一个微小的细节就能带来极好的效果。
比如一扇嘎吱作响的门,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而这不需要任何成本。
而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也让温子仁导演在小制作大票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大家看看这些数据:
主演: 萝丝·拜恩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TySimpkins / 林·沙烨
《潜伏2》
主演: 帕特里克·威尔森 / 萝丝·拜恩 / 泰·辛普金斯 / 林·沙烨 / 芭芭拉·赫希
成本
500万
美元
票房
1.6亿
美元
主演: 维拉·法米加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莉莉·泰勒 / 朗·里维斯顿 / 珊莉·卡斯韦尔
主演: 帕特里克·威尔森 / 维拉·法米加 / 麦迪逊·沃尔夫 / 弗兰西丝·奥康纳
主演: 杰森·莫玛 / 艾梅柏·希尔德 / 威廉·达福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妮可·基德曼
从这些数据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票房和成本基本都拉开了十倍以上的距离,
温子仁不愧是
「小成本大制作」
的先锋代表!
当然,之所以能保持小成本,还是要靠温子仁的省钱秘诀。那他又有哪些省钱秘笈呢?不妨看看下面几个细节。
「
最省钱导演
」
温子仁:
在今年上映的《海王》中,亚瑟与湄拉到达意大利西西里的小村广场时,其中有一段特别浪漫的
「音乐蒙太奇镜头」
。
然而这个镜头是需要大量路人群演出镜,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温子仁干脆就动员
「剧组所有演职人员的家属」
齐上阵,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温子仁的家人以及主演杰森·莫玛的家人。
在温子仁看来,这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让大家的亲属们露一下脸,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说到温子仁为了节省成本,就找自己身边人来演这件事,就不得不提到《潜伏》这部影片,同样也是为了省出演员的费用,温子仁选择了
「亲身上阵」
,
不仅出演了一个角色,还是个反串角色,就是一位路人大妈。
可以说,温导真的是很够拼。
除了用人方面省钱,在电影特效上,他也是十足的省钱。比如《海王》中黑蝠鲼在影片中时而戴头套,时而不戴头套,这就导致他的声音十分多变。如果这个声音交给特效部门制作的话,就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制作声音特效和混响,既费时间又费钱。
但是这绝对难不倒机智的温子仁,他在黑蝠鲼的扮演者叶海亚·阿卜杜勒配音时,
给他的头上套了一个
「垃圾桶」
,这样一来,就可以完美模拟戴头盔时黑蝠鲼的声音,真的是很不仅省钱还大大缩短了拍摄周期。
同样也是《海王》这部电影的特效,很多观众都觉得海洋领主奥姆的头发实在是扎得太紧了。
为此奥姆的扮演者在采访时解释道,温子仁这样设计奥姆的发型,是希望和海王形成一个反差。
同时温子仁将海洋领主的头发扎上去,也是为了
节省一点制作头发漂浮特效的经费
。
不得不感叹,论省钱,不得不服温子仁。
你以为温子仁只会在演员和特效上省钱吗?
你错了
,在宣传上,他也依然很会省钱。
在今年宣传《海王》这部影片期间,相对于其他DC电影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和广告宣传,《海王》的宣传花销就用的并不多,但都用到了恰当之处。
比如同样是静态广告的投放,当其他电影还在立广告牌或者买商场外面的大屏幕时,温子仁就突发奇想的将《海王》的
「广告放在了游泳池下面」
。这样的宣传既贴合《海王》的电影主体内容,又能吸引喜欢海洋喜欢玩水的人前去观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样的宣传方式便宜!
综上所述,如果各位制片人想拍片子,那就来找温子仁,绝对省钱第一小能手!
不过,并不是一昧地省钱就能赢得高票房。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导演是谁,他的水平是否能驾驭影片?
而温子仁之所以能在小成本大票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无疑是他自身资质过硬,有着绝对的天赋和百分百的实力。
最后,也祝愿他今年秋季开拍的恐怖片《银杯》能顺利杀青,早日上映,期待看到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