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4年11月刊包含多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职场相关话题。包括员工离职的原因、精神离职现象,以及企业在招聘、留任、技术运用、网红营销等方面的策略和挑战。文章还提到了游戏在工作中的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员工离职与‘精神离职’现象
文章讨论了员工离职的原因,提出了‘精神离职’现象,即员工虽然身体在职,但精神上已与工作切割,这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投入和团队氛围。
关键观点2: 优秀员工的追求与企业的策略
《跳槽员工的四大追求》一文指出,优秀员工离职是因为公司忽视了他们的心声和需求。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追求,倾听和交流,以留住人才。
关键观点3: 企业应对新技术挑战的策略
文章讨论了新技术给传统企业带来的困惑和机会错失,以及董事会需要技术委员会来充分拥抱技术红利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的成功案例
NatureSweet的案例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如何帮助企业在高流失率行业中保持低离职率并实现业务增长。
关键观点5: 销售领域生成式AI机器人的可行性
文章讨论了CEO在销售领域使用生成式AI机器人面临的困境,指出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战略与领导力。
关键观点6: 网红营销的真实性原则
研究表明,网红营销中‘真实’受欢迎,‘不真实’会降低参与度。文章为网红和营销人员的合作提供了建议。
关键观点7: 游戏在工作中的价值被认可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游戏能培养员工认知、社交和情感技能,为职场带来价值。
正文
致读者:
你有多少员工,已“精神离职”?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就收到一位同事的辞职申请。之前就看到她尽心尽责、高效响应,以至于有些太紧绷,但是仍然为她的辞职而意外。半年前,另一位同事的突然辞职也让我措手不及。
两位年轻女同事都很出色,专业性与责任心无可挑剔,是我热爱和珍惜的神队友。虽然她们的下一步都是去海外继续深造(很开心其中一位由离职转兼职),我愿全力支持她们的选择,但终究还是深感失落与自责,暗自复盘:她们从何时何事起动了离开的念头?工作哪里让她们不满意?我给她们的压力太大了?我给她们的支持不够?
相信很多管理者都有过这样的错愕时刻:我看重的优秀员工,为何突然离开?而大部分人或许也像我一样,迅速接受现实、把更多精力放在应对当下和未来,让自己的错愕和困惑及时翻篇。
本期《跳槽员工的四大追求》,于我是当头一棒。优秀员工的离开,是因为我们只看到神队友的业绩,却没看到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如果懂得倾听和更早交流,也许离开可以避免,或者不至于太突然。
主动离开的员工至少还有“四大追求”。近两年兴起的一股暗潮――精神离职(quietquitting),或许才是职场当下更大的阴霾:当员工每天上班如上坟,却因各种原因留在原地,他们选择每天照常打卡,但是在精神上与工作做了切割。
精神离职,堪称当代职场打工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法离开不喜欢的工作和老板,我就在内心拉黑你。这显然是个多输的局面:老板可以高薪和福利买到按时打卡甚至使命必达的员工,但买不到激情燃烧、身心投入的队友,精神离职的打工人也等同“精神服役”,公司将沦为令人窒息的精神牢狱。
但这不是职场的全部,也不应是职场的现实。在今年的企业调研与采访中,我亲眼看到一些公司,员工明媚热烈、老板下属之间亲密并肩,比如宁波旭升集团、西门子中国公司、安踏的工厂等等。这些公司员工的精神状态,让到访者如沐春风,不仅与那些气氛压抑的公司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人对经济环境少了很多焦虑。
优秀员工、高能团队,是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是公司的希望所在、是工作的快乐所在。值得我们不遗余力去争取、去建设。
人才争夺战仍在激烈进行中。在这场战斗中,雇主们依旧倚赖于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招聘和留任策略,尽管这些方法并没有奏效。辞职的员工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他们在事业和生活中没有获得他们所追求的进步。本文将描述员工职业变动的四种需求,并讨论管理者如何帮助员工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前行。
各个领域新技术的持续爆发,给传统企业带来很多困惑和机会错失,有太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在考虑涉及科技的事务时都谨小慎微。董事会需要一个运行卓越的技术委员会,让公司充分拥抱技术红利。
《NatureSweet CEO:
员工至上,是企业成功之本》
在一个以高流失率和移民劳工待遇不佳闻名的行业中,NatureSweet凭借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仅保持极低的员工离职率,而且近年来业务快速增长。NatureSweet希望有更多公司能够借鉴其对待一线员工的方式——从传统的劳动关系转向以人才管理为核心的理念。
CEO想在销售领域使用生成式AI机器人,却遭到了内外质疑。新技术带来的收益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CEO面临的困境表面上是是否采用尖端AI技术,但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战略与领导力。
研究表明,消费者越相信网红是“真实”的,网红作为品牌代言人就越受欢迎。“真实”的帖子可以推动粉丝参与度,而“不真实”的帖子(如赞助广告)则会降低参与度。在这种情况下,网红和营销人员如何才能有效合作?本文为网红和营销人员合作发帖提供了三种建议。
管理者往往认为,电子游戏是一种“轻浮的活动”,会影响纪律和工作效率。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反驳了这一观念。游戏能培养的员工认知、社交和情感技能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是时候摒弃过时的观念,认识到游戏能为职场带来的价值,并为此做些什么了。
内容来源:《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4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