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真的,别在婚姻里打工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人格伤疤测试:你的内心,藏着什么难以磨灭的伤痕?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2-14 10:57

正文


我们劝一个人,经常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良药,一切都会过去。”

可是,有些事情造成的伤,一辈子都没法过去。

最近重温了豆瓣一部高分“致郁”片《海边的曼彻斯特》。



主人公Lee是一个维修工,修水管、通马桶,什么都做。他完成一项又一项无聊的工作,像个无头无脑的机器人。

他孤独地走路,寡言少语,魂不守舍,像个行尸走肉,连接到亲哥哥去世的电话,也没有什么表情。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接着看下去,当Lee过去曾遭遇的痛苦被一层层揭开,他的冷漠反而让人觉得心疼不已。



多年以前,他也曾有体面的工作,有一栋虽小但温馨的公寓,里面住着心爱的妻子和3个孩子。

然而,所有幸福因为一个小小意外毁于一旦。

这天晚上,他和朋友喝嗨了,因为酒喝完要出去买,但他不能开车,只能步行40分钟出去。出门前怕家里的孩子冷,在壁炉添了木材,坏就坏在他忘了盖上防火板。

等买完酒回家,家里已经变成一片火海,妻子下楼求救晕倒被消防员救出,两个孩子永远地留在了里面。

在警察局,他用低沉的语气告诉警察事实,希望能判自己死刑,至少能换良心上的安宁。但警察只是说:“不要担心,忘记盖防火板不是什么重罪。”

他被警察释放了,但他没有释放自己


那场意外变成一个无法抹去的烙印,深深烙在他的人格,变成一个陈旧的伤疤。他离开了故乡,也开始了新生活,但他知道自己从未好过。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人格伤疤。指的是过往的一些痛苦经历,会给人留下认知、情感、行为,或者生理上的明显改变,而这些改变又会使得这些人即便被治愈,也比从未受创过的人群更容易再次受伤。

他变得木讷,是因为他故意封冻了情感,他得知哥哥的死讯时毫无心理波澜,看到哥哥的尸体也一样,和侄子相处,仍然无动于衷,他处于世界其中又一直超然世外,不是超脱,而是疏离,他放逐自己,把世界关在了门外。


时间是药物,有时它可以治愈伤痛,但有时会让人沉溺其中。人们依赖时间洗刷掉所有记忆,但最终发现只是对逃避成瘾,想忘掉的一切却依然坚固,并且在某个无法预料的时刻轰然袭来。

就像Lee,一直强迫自己遗忘过去的伤痛,可在回去处理哥哥后事时,遇到了前妻。前妻对他道歉,后悔自己当年被悲伤冲昏头脑,说了许多伤害他的话,却忘了他也濒临崩溃。

她非常后悔,想祈求Lee的原谅,而他却只是颤抖着摇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就匆匆逃走。

我们接受的大部分教育,总在说应该勇敢面对人生,面对曾经的挫折和伤痛。但事实上,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和Lee一样,因为遭遇过创痛而留下了人格伤疤,变得脆弱、敏感、痛苦,却对它无能为力:

● 因为霸凌而变得“内向”并非真的内向,只是失去了对人的信任,不愿与外界接触;

● 因为被抛弃而变得谨小慎微并非为人谨慎,只是担心自己做错事就会再被丢下;

● 因为在感情中被辜负而抗拒付出,也并非性格自私,只是不敢不计较后果地投入一段感情……

在这些回避伤害的过程中,外界的信息很容易被我们视为潜在威胁,甚至可能在伤害未实际发生前,就已经感到受伤。

这样的我们,该如何自救?



触碰伤疤,困难的点就是“看见”。

“人格伤疤”就像伤口上的一粒细小沙子,已经长进了愈合的肉里,可一碰还是隐隐作痛。

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引导我们避开这个伤口,久而久之演变成习惯性回避伤害的人格特质。

越怕受伤,越敏感,越容易受伤,最后陷入死循环。


打破负面循环的重要一步,需要我们停下来看看自己,内心深处是不是曾经受过伤,没有好好被疗愈?

如果你觉得害怕,不敢触碰伤口,没关系,你可以尝试借助一些心理学工具,让心理学带领你,逐步深入内心,温柔疗愈自己。

为了帮你发现“人格伤疤”,壹心理专业研发团队集体研发出「人格伤疤测试」,将:

从情感分离、个性压制、成就无能等6种适应不良图式出发,剖析你的人格伤疤、潜在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

并为你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帮助你学会接受伤疤、与其共存,进而疗愈身心,找回自我的舒适区。

 -人格伤疤测试- 
测试题:31题丨测试报告:11页
完成后将自动跳转报告页
-你将获得什么-
「以下展示报告部分内容」

Q&A

Q:购买后怎么找到我的测评?
A:购买的测评均永久保存在公众号菜单「心理自助」-「心理测评」-「我的测评」中,如有问题,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测评小助手】获取客服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