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尔街见闻  ·  黄仁勋,投了李飞飞 ·  5 天前  
财新网  ·  最新封面报道|华为怎样复制问界 ·  5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治理雾霾必须先立法,这是一场持久战 | 小巴问大头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07 08:02

正文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我却在北京的雾霾天泪流满面。”小巴的同学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状态。

 

其实,不光是北京,据卫星监测显示,雾霾影响到了17个省市区,超过七分之一的国土都被雾霾笼罩。河北石家庄的一些监测点,PM2.5指数一度突破1000,实在让人惊恐。

 

“雾霾消灭了太阳,把它变成月亮;在这雾霾天,我们都成了仙女,自带磨皮柔光滤镜。”

 

“因为雾霾,高速封道,航班取消,开车去上班竟然找不到单位的大门,连网购的防雾口罩都已经迷路了。”

 

段子虽好笑,可现实却让人难过。小巴深吸两口带有雾霾的空气,跑去请教大头,面对严重的雾霾,到底有什么法子?






宋国君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最主要的是政府信息公开,

说出问题,办法是无限的”


目前的雾霾,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来看,都越来越严重。

 

客观上,包括污染的浓度、对健康的影响等,有监测,可以降低;主观上,许多北京人关注雾霾,在数据方面也做得很专业。我们的收入越高,对污染越关注,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高。

 

对环保部门而言,主观和客观都要重视。空气质量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应由政府负主要的责任。

 

但政府却认为已做得很好,是公众的要求太高,这是不对的。政府应直面环境状况和公众需求,以及企业一定要减排减排再减排。

 

先来分析空气的污染源:


固定源:工厂的烟囱、排气筒;


移动源:路上的机动车,路下的施工设备;


面源:马路、扬尘、工地等。

 

与雾霾有关的,一是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一是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二氧化硫主要由烧煤引起,烧煤、烧天然气、机动车会产生氮氧化物,机动车、喷漆、涂料会释放VOC,VOC又和氮氧化物反应,形成臭氧,臭氧是种污染物。VOC、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肯定在增加,臭氧又是强氧化剂,它会加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细颗粒物。

 

所以从污染的程度来说,固定源最主要,移动源其次,面源的量相对不是很大。


固定源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源


接下去说控制。控制颗粒物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成本也不是很高。许多大工厂已经开始脱硫,还能脱硝、去除氮氧化物,但中小工厂脱不起。

 

对机动车的控制分为四个方面:


更干净的油品:北京采用《轻型汽车国六标准》是一项好政策;


更快的行驶速度:车速越慢,污染物排放量越大;


更干净的车辆:车辆生产中会排放污染物,可采取零排放、烧氢气、混合动力、淘汰老旧等进行控制;


更短的行驶距离:少开车,多骑车和坐地铁。

 

针对污染物,根据其对环境的污染度从高到低排名,分别为直接排放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学的成本,两者结合进行控制。

 

另外,在制度上,之前对固定源的管理一直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国家刚要执行排污许可证相关制度。排污者一定要提供守法证据,政府要核查证据。没有制度,所有数据不可核查,只有表格,就跟白条一样。这不符合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要求。

 

尽管情况复杂,雾霾治理难道没有解决办法?一定有。目前的问题是:污染源达标缺乏守法证据,政府工作和公众信息不对称,所以最主要的是信息公开。基于现有真实的信息,做出该阶段下最好的决策,这样公众也可以对政府的不作为进行监督。





吴晓波

财经作家

 

“伦敦雾霾治理带给我们的启示”

 

雾都伦敦,用了半个多世纪才走出雾霾,它的治霾方法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1956年,伦敦用一部《清洁空气法》打响了与雾霾的第一战。出现了四条尤为重要的空气治理方法:

 

关闭市区内所有发电厂。这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拿北京举例,北京城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各有一个大型热力发电厂,是四个重大污染源,处理它们涉及到整个城市供气供暖系统的极其复杂的改造。

 

鼓励工业企业外迁。可见伦敦并没有沉溺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将环境治理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改造传统炉灶系统。

 

城市集中供暖。



伦敦对雾霾的治理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70年代,伦敦从一个工业型城市发展成为商业城市,大量中产阶级购置私家轿车,汽车尾气成了流动的空气污染源。这一次伦敦卯足了劲,采取了以下措施:

 

地铁建设:伦敦地铁每天承载300万人流,使路面汽车骤减。

 

控制政府用车:在伦敦,只有首相和内阁大臣有权使用公务车,而首相也经常骑车或搭乘地铁上班。

 

限制私家车进城:前提是公共交通极其发达。

 

改造出租车:政府补贴将出租车改装为电动,并对15年以上的出租车进行吊销执照以强制淘汰。

 

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既健身又环保,甚至比开车省时间。

 

打造城市“绿肺”:在伦敦市区以外保留了4434平方公里的环形绿地,用“绿肺”来缓冲污染,净化空气。

 

新材料治理空气污染:伦敦的环卫部门使用了一种名为钙基粘合剂的新型材料。将其涂抹在城市建筑的外墙面,可减少空气中14%的漂浮物。

 

全民监督空气治理:2010年伦敦布置了200多个监测点,每个市民都能下载APP监测空气质量,并对政府环保工作进行反馈。

 

我们虽不能拷贝别国的模式,但他们的决心与方法却能给予我们信心。





齐俊杰

银库金融副总裁

 

“我们治理雾霾要比伦敦和洛杉矶难得多”

 

伦敦曾出现过大面积雾霾天气,死了上万人,最终推动政府立法;洛杉矶1943年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天真的美国人还以为日本人投放了毒气弹,调查来调查去是雾霾,导致数千人死亡。

 

雾霾是一个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出现雾霾很正常,关键是怎么治理,能不能迈过这道坎。

 

伦敦、洛杉矶等地的雾霾治理,给我们几个启示:一个是要先立法,再监管。再一个这是一场持久战,并不能速胜。并且需要全民做出努力,甚至利益上的牺牲。阻力总会有,关键看决心有多大。比如位于河北的重工业肯定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那么这种限产能否持续?



雾霾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并不能速胜 


有人说,因为现在很多空气监测点都是企业在做,所以大量的寻租腐败出现,给点钱贿赂一下就能让生产得以延续。环保部门即使发现问题,也苦于地方保护无法强有力地执法。

 

直到大规模雾霾实在遮掩不过了,才被强令要求停产几天。但雾霾已经形成,只能等风来吹走,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那么能不能全力治理,强制关停?这个还真不好操作,毕竟各地区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如果重工业全停,那么GDP可能会出现严重下滑。所以我们一直在平衡发展与治理的关系,要发展手就不能太狠,眼睛就得闭起一只,但不治理显然不行,大城市的雾霾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现在就出现了大城市要治理,而三四五线要发展的局面,哪个是民意,又怎么样遵从民意?由于城市间发展极不平衡,有人富得流油,所以要健康空气,有人饿得发慌,管不了未来就要吃饭,我们的治理难度要比伦敦和洛杉矶大得多。





杨建华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

 

“以耗竭自然、人命为代价保增长很残酷”

 

雾霾产生的根源,在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资源的掠夺,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导致我们头上没有新鲜的空气,脚下没有清洁的水和土地。

 

古人常说“天人合一”,说的是人和自然要相和谐。自然被利用是有限度的,但我们如今以耗竭自然甚至人命为代价来保增长,这很残酷。我也并不苟同“雾霾是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这个观点。

 

我们的体制又是一个压力型的体制,GDP增长与官员的政绩挂钩。其实,发展到一定时候,并不一定要维持6%、7%的经济增长速度,部分地区可以慢慢来缓一缓,让自然能修整一下。


雾霾问题让我们更加关注健康

除了空气,食物也很重要

能从牧场直接喝到的好牛奶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