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OOC
MOOC学院是果壳网旗下产品。为中文MOOC(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学习者打造社会化学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罗大佑 我70岁了还有什么好忧愁?|新刊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采访话少的人 | 记者眼 ·  3 天前  
人物  ·  餐饮巨头,挤进大学校园 ·  4 天前  
每日人物  ·  女儿亏掉30亿,浙江大佬坐不住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OOC

等一下,先别着急“用功”

MOOC  · 公众号  ·  · 2017-06-03 12:27

正文

文/ 大圣


本文来自投稿,原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曾几何时,像很多盲目用功的年轻人一样,我也自以为自己很努力,并懂得怎么去努力。那时,我经常流连于各种学习论坛,观望着精华帖里的各种资源链接和成功经验,积极尝试各种新鲜的学习方法和小窍门。例如,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一定会去贴吧知乎豆瓣及各大学习网站一一查看置顶帖或者高分回答,追着资源链接在桌面下载各种听写阅读资料,可能还会按照某位大牛推荐的高效学习方法,规定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如何划分学习时间等等。哎,真是图样图森破!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其实一点都不懂得该怎么去正确学习和获取知识,只知道模仿别人、人云亦云。




干货:可能根本就没用


你没有看错,你苦苦追寻的“干货”可能根本没有用。因为“干货”这个网络词汇,本身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的反映。你为什么想去寻找所谓的“干货”?就是为了迅速去掌握一门技术或者知识最核心最有用的部分。


首先,网上的干货本身是有用的,网络上本身也有海量的信息和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但问题是,当你不具有切实的对某一方面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时,你可能也很难真正利用它们。所以,盲目寻找根本无法带来什么,当你真正需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去搜寻也不迟。


举个例子,很早以前我就知道excel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就想认真学习,我借过相关的书,也荡过很多资源,但是当我打开书准备看的时候,发现看两页就没办法看进去了,因为我当时根本用不上这个东西。而这一两年,当我面对很多的数据、每天都要用excel的时候,我不得不去学习它更深入的功能,也在每天的实践中更容易掌握这门技术。


其次,有用的资源非常多,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查找和甄别的能力。几乎所有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知道拿出手机打开浏览器去百度一下,但是真正有多少人能高效地去利用搜索引擎找到高质量的资源?有多少人知道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又有多少人懂得去管理和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资源?还有,那些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和干货的“牛人”,本身的能力其实可能都不如你,只是这件事你自己还没有去做,或者说你懒得把自己的经历发布到网络上而已。更何况学习方法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所以,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检索,阅读,下载再甄别,还不如直接自己买套真题或者借本入门书来得直接又高效呢!况且,实际情况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从检索,阅读,下载再甄别,做到最后的实践这一步呢?



贪多:既没有必要,也难以坚持


的确,有些知识不适合用“网络干货”来学习,而很多“网络干货”可能有用却不一定适合你。但是尽管如此,网络依然会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学习平台,这一点势不可挡。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方方面面的资源和信息,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面对网络上那么多有用的东西,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还是会忍不住去不停地马克、收藏甚至下载。但是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些类似于“豆瓣前100书籍电子版”、“excel教程大全”、“ppt模板大全”的文件夹,可能从你下载了之后起,就一直默默地躺在你电脑的角落里,从来没被打开过。后来我慢慢明白,这种行为只会满足我暂时的对知识的贪欲,形成一种自我满足的错觉。而其实它只会干扰我的思绪,充实我的某个账号,或者拖慢我的电脑、让我的本地文件夹更混乱。你有没有发现,这也是需要去“剁手”的一种行为。网络上的资源又不会跑,而你真正缺乏的,是查找搜索信息的能力,和最重要的——实践力。


几年前,当coursera等网络课程逐渐流行起来的时候,我也成了MOOC的忠实粉丝。看着网络上海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课程资料,我欣喜若狂,感觉好多都是自己想学该学的内容。于是,我一下就选了四五门课程同时开始学习,包括《艺术史》、《经济学原理》、《‹史记›导读》、《生活中的心理学》之类的,把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但结果是,我连一周都没有坚持下来,几门课都不了了之,这样自己内心也充满了自责和质疑。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学习是一件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的事情,也学会了更加合理地去利用这些工具。于是,我最多同时上两门网络课程,但是把每周要学习的内容学透学精,然后真正学以致用,私以外这样才是对知识最大的尊敬。



新型学习方法:你可能不是被别人骗就是被自己骗


还有一段时间,突然流行起来“番茄钟工作法”这样的时间管理观念,每工作二十五分钟就提醒你休息五分钟,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当时觉得很好玩,就去下载了相关的软件,倒腾了半天,确实用了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发觉它能“管理”我的时间,只觉得它干扰了我本来的学习节奏。因为当时安卓上相关的小软件做的并不好,而且每次学习之前都要先打开软件进行设定,写上你的工作内容,然后严格按照时间提示去工作。但是,有的时候我看书看入迷了,手机上的番茄钟还要过一阵“叮”一下,有时候出了问题或者手机静音听不见“叮”的时候,我还总想着打开手机看一眼它为啥不响了。哎,要知道能不能学进去,跟你的手机“叮”不“叮”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于是,我赶紧卸载了那些小软件,安安静静看书去了。


后来又有一阵子出来一个国产的软件,我忘记名字了,意思是现在人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太长了,所以这个软件是用来督促你少用手机。好像是每天给你种一棵树,你看手机的次数越少时间越短,你的树就长得越好,反之树就死得快。我又觉得好玩下载了一下,发现有了这个软件后,我可能更想看手机了,反正就算树死了又能咋样……这样的学习和时间管理软件现在特别多,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用下来并且觉得从中受益,我个人觉得当你的学习时间还需要这样去管理和提醒的时候,你得是有多无法自控啊。


还有人鼓吹的移动式学习法,例如碎片化学习、手机图书馆这些五花八门的新型学习法。我也试过在地铁上看书或者睡觉前手机阅读等,但是实践证明用手机或者在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我只能看进去打发时间不费脑子的东西。正儿八经的专业知识,还是得端坐在图书馆里做着笔记去认真学习。

当然,这些新型的学习方法和理念,传达出来的事实就是,学习是一件需要静心和聚精会神的事情。而这些方法和观念的流行,也说明了现在的人有多难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情,所以也使得这些有目的的宣传者得以有机可乘。所以,切记不要当被网络风尚误导的“吃瓜群众”,切记不要当用自欺欺人的仪式感伪装的“努力者”。


当你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一门知识,看一本书的时候,你的心会带给你最大的动力和最好的方法,让你身心愉悦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当你为了学习去学习的时候,你也只能匍匐在知识的脚下,做一个盲目困顿的追随者。



-END-


后台回复下列关键词查看文章合集

说话 | 舒适区 | 清单 | 自律 | Excel

情商 | 影单 | 书单 | 读书 | TED

持续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