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憨爸在美国
硅谷工程师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省人民政府  ·  11项举措!雄安最新发布 ·  昨天  
河北卫视  ·  90岁“丝路画家”耿玉琨的“多彩”人生 ·  2 天前  
河北省人民政府  ·  官宣!河北全省中小学推行→ ·  2 天前  
河北省人民政府  ·  官宣!河北全省中小学推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憨爸在美国

行李超重也要背去美国,这个中国原创彻底征服了我

憨爸在美国  · 公众号  ·  · 2024-08-05 08:08

正文

01


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第一次和大家推荐了蒋军晶老师的《超级作文本》。


当时出版的是下册,很多读者拿到书之后,纷纷表示太实用了!


内容贴合教材,教法简单易操作,娃很受用也很喜欢。当时收到的好评就爆了!


有的妈妈说这套书让孩子写作文简单了,而且还不费妈!


有的妈妈特别喜欢这套书附送的视频教学课程,有老师带着孩子一步步地用好这套书,效果好还省事。


因此,自我推荐了这套书以来,后台不断的会收到留言,很多是问啥时候出上册的?


我也在等啊等啊等,在前几天,我收到了《超级作文本》上册的样书,它终于出来了!


今天,您就可以在我的微店平台上购买这套书了!


上册下册全套发售,如果已经购买了下册的,可以单独买上册。


👉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02


蒋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在语文教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经获得浙江省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教师等荣誉称号。


下面这位正在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蒋军晶老师。


蒋老师潜心于一线教学与研究近三十年,在阅读、写作教学领域颇有建树,也是老师们心中的男神、敬仰的行业专家。他紧跟教改前沿,熟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我曾经请教过蒋老师一个问题,我问他为啥想到专门给孩子写一本作文书呢?


结果蒋老师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他说他研究了这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结果发现:


小学语文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因此,对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一般通过讲解、多读、多背的方式进行。


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尤其对于阅读和写作这类教学来说,似乎很难总结出一个条理清晰的方法来。


再加之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有限,而家长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所以,写作成了一大学习难点。


因而,蒋老师花了好几年时间,潜心创作了这套《超级作文本》,就是想解决家长和孩子的写作难题。


希望孩子们能用、好用、有效果,也希望让老师、家长们的指导、督促能够更准确、更有方向。


这套书中所呈现的教学方法是蒋老师总结三十年教学经验,经过无数次试教,反复推敲、修改而成的。


他抛弃了所谓“一招灵”“高效满分”的常规方法论,而是用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给他们剖析写作底层逻辑,教授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因而,《超级作文本》下册一经发售,便迅速走红。


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把蒋老师的这套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帮助他们在语文教学中如虎添翼。


03


这套作文书是完全对应着教材编写的,内容刚需,实用性强。


《超级作文本》分上下册出版,分别对应着三、四、五、六四个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全套八本。


比如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共7次,而《超级作文本》就对应了这7个单元的内容。


蒋老师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为这套书还专门配了视频课程。


每本书都附赠了一张小卡片,里面有课程的兑换方式。


这样孩子在学习时,不仅仅可以读书,还有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而这些课程原本在平台上是付费才能听的,价格为每册41.8元,但蒋老师却说,他想把这些课程都送给我们的读者,买书就能听!


04


当初和蒋老师沟通时,他反复交代我一句话。


他说他的书不是鸡血地用来提分用的,而是最注重训练孩子的底层逻辑,让孩子学会联想与思考。


因为联想与思考是现在语文教学,乃至于中高考作文里最核心的考察方向。


拿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


全国甲卷讲的是“交流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


而新课标I卷讲的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问题是否越来越少”,则是考察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因此,掌握好“联想与思考”,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这其实就是孩子的思辨能力!


而很多孩子在针对这类开放式作文题的时候,是有点懵圈的,这也是为什么蒋老师开始创作《超级作文本》,想给孩子把背后的底层逻辑讲清楚的原因。


蒋老师在教孩子这些底层逻辑的时候,他的方法很有特色,不仅重点很突出,而且呈现方式还很清晰。


就拿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习作为例,蒋老师分步骤给孩子们讲解了如何写好这类文章。


第7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有一个想法》,其实这类题型很典型,也是未来升学考试尝尝会考到的一个写作类型。


那么,蒋老师对于这类考察“真思考,会表达”的作文题是怎么教的呢?


首先,他将这个主题的写作要求从课本中提炼出来,明确在单元首页;


这样无疑是在给孩子们做一个示范:如何在大段的写作提示中找出关键的写作信息,也就是“如何审题”。这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基础前提。


随后,他将整个教学流程分成了9大步。


第一步: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的“奥秘”


蒋老师将课本习作中的案例搬到了《超级作文本》中,引导孩子对这个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指出它们不同的侧重点。


原来,片段1侧重谈“发现的问题”,片段2侧重谈“改进的建议”。这是两类不同的《我有一个想法》的写作方法。在接下来的步骤中都会一一详解。


这种取材于“教材提示“的方式,能最大限度降低读者的学习难度。把教材要求读明白、分析透,扎扎实实地做好审题示范,为下一部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详解片段1,进一步打开孩子的写作思路


书中举出了几条类似片段1侧重谈“发现的问题”的案例,帮助孩子把所发现的现象归类。


比如教室里垃圾遍地、爸妈总吵架、有人上公交车时插队等同属于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顺着这个思路,孩子们还可以联想到更多看到的现象,促使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第三步:通过解读课本案例,学会拎出写作提纲


书中对片段1的案例进行详细地解析,用变换字体颜色、圈画句子的批注方式,让孩子关注到“发现问题类”的文章在写作中要明确两个部分:“我发现的问题”“我的想法”。


这个批注分析的过程,让我们看到蒋老师的教学是非常讲究案例分析的。在这种详细的审题示范之下,孩子慢慢了解作文出题人的思路,学会抓住核心要点写作,离题跑偏的概率就会低很多了。


随后,蒋老师带孩子们拎出了一个写作提纲,并进一步丰富了写作细节。这样一来,这类写作的思路就非常清晰了。


第四步:范文示例


有了提纲,再配合给出的范文,为孩子展示了完整的审题、分析、行文的过程。


大家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为了文章的结构看得清晰,范文中的案例,都进行了颜色的区分。蒋老师不仅用大量案例比较分析,还非常在意呈现细节,一切以孩子的好读、好用为前提啊。


在文章的旁注中,蒋老师还对孩子的写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比如 “我的想法”尽量写得有条理等。


这样一个完整作文指导过程的展示,旨在用一切方法帮孩子厘清了思路。对照范文,孩子更容易修正、优化自己的写作思路。


第五步:针对片段2的情况,举例并启发思维


这一步举出的几个“希望改进的建议”,极具启发性。


第六步:分析案例,给出写作提纲


这一步和第三步一样,都从案例入手,拎出提纲。然而案例侧重不同,分析的结果不同,提纲也不尽相同。


蒋老师教会了我们一种灵活应对的方法,这就告诉孩子们,哪怕是同一题材的文章,也不能用同一个框架去生搬硬套,必须加上自己的真思考。


第七步:范文解析


蒋老师带着孩子对范文进行了勾画,对不同类型的表述进行标注。让孩子们对文章逻辑和结构更明晰。


第八步:结构总结,再多读几篇范文


这一步其实是对已学方法的总结,帮孩子将这类题材的写作结构再重新梳理一遍。


在此基础上,蒋老师又给出了两篇范文和它们的框架,方便孩子们反复对照,不断将所学的内容在脑海中加固,最终变成自己的写作方法。


第九步:动手写一写


在这一步里,书里提供了方格纸,让孩子试着用之前学到的方法,去写一篇文章出来。方格纸上标注了字数,孩子们写的时候也好控制文章的篇幅。


你看,这就是蒋老师的教学方法,以步骤1、2、3的形式层层递进、对重难点进行圈划、批注,全程没有一个枯燥的方法论。


对照课本原文习作中的案例,带孩子抽丝剥茧般的由浅入深。顺着他的这套方法学,在未来的考试中就会如鱼得水,而熟悉这类写作框架,再加上反复练习,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套书中其他课内单元习作的教学也都是遵照同样的流程,无论是写人,写景,写事,或者说写说明文,写记叙文,写议论文,都有它们相应的写作方法,蒋老师都会在书中给孩子一一讲解,带着孩子精准地练习,高效地写作。


05


蒋老师的这套作文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特别刚需


记得蒋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现在的作文应试有一个误区,就是:

有些老师鼓励孩子去背作文,每一种类型的文章背几篇,考试的时候套一下,中档的分数大多还是能拿到的,但是这样搞的很多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特点,孩子也对作文越来越丧失兴趣。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孩子能够开心地写作文,还能符合应试教育的需要?


蒋老师说他有不少学生的作文都拿过写作比赛的大奖,甚至还有一些学生都出了书,对于应付考试的命题作文,还是有诀窍的!


蒋老师把这些诀窍都写在了书里,在六年级下册里,有一个专门的单元,叫作“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其实六年级下册,孩子面临毕业复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容量减少,只有5个单元。蒋老师根据毕业班孩子的实际情况,专门对“命题作文写作”进行了指导。就好像是名师的高徒要学成下山了,师父传授的最后秘籍一样,这也是蒋老师最后的压箱底的写作秘籍呀。


在这个章节里,老师通过三次写作实验,介绍了三个写作技巧,而且老师讲技巧的方法很有意思。


他会给出一篇范文,然后再将一个写作技巧融入进去,看看修改后的范文会有什么改变。


01

我们看第一个技巧


这篇范文的命题作文是:“我得到了____”。


原始作文是下面这样的,分数是22分,不高。


那这篇文章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就在于段落太多了,一共有16段,整体就觉得很杂乱,重点也不突出。


于是蒋老师提供了第1个写作技巧,那就是:分3~5段,头尾简短,中间具体。


为了形象地说明“分段要合理”的道理,蒋老师在这里设计了一位帅哥形象,他的身材比例对应文章的段落,以此来说明,一篇分段合理的文章,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像看到一个身材匀称的的人,容易得到“印象分”。


于是,学生按照这个技巧修改了一下,你看下面这篇文章就是修改后的结果。


一共分了4段,加了开头和结尾,整体结构就非常清晰。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修改,调整了一下段落结构,这篇作文的分数变成了27分,分数瞬间提升了23%!


02

我们看第二个技巧


这个技巧就是:向阅卷人证明,自己具有“描写”的能力。


接着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下面这篇命题作文: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车往的街头;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流浪狗朵朵。


下面原始的作文,只有23分。


于是,蒋老师让孩子试着多增加一些“描写”,比如描写环境,描写外形等等。


这就是修改后的结果,你看里面的黄色标注的文字,就是一些针对环境、人物的细节描写。


而这篇作文的最终分数是27分,仅仅是增加了细节描写,分数提升了17%!


03

我们看第三个技巧


这个技巧就是:尽量向阅卷人证明,自己有“抒情”的能力。


于是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下面这篇命题作文。


这是原始的文章,分数是23分。


老师让孩子的修改也很简单,只是后面加了一段黄色标注的段落。段落利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了抒情。


你猜怎么着?仅仅这么一个简单的修改,分数立刻涨到了27分,进步幅度高达17%!


通过上面三次写作实验,你会发现,其实文章的主体并没有怎么变化,只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文章最后的分数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蒋老师的书中有很多类似的写作技巧,都会对作文的成绩有立竿见影的帮助。等拿到这套书,大家可以细细体会。


蒋老师通过这些例文的点评告诉大家,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会关注哪几个“采分点”,摸清了这些关注点,针对性地下功夫,想得高分就不难了。


虽然,这个单元是针对应试的,是给六年级的孩子特别添加的,只出现在六年级的下册中。如果其他年级的孩子,只要有应试的需求,同样可以用到这套方法,可以提前看一看。


0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