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护士网
业内最大,原创最多,有深度、有温度、有专业度。关注我们与百万医护轻松交流!
51好读  ›  专栏  ›  护士网

机器人进隔离病房当护士!

护士网  · 公众号  ·  · 2017-11-06 22:16

正文


来源 看看新闻网、解放日报·上海观察网站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删除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yxxzz520


在医院住院时,接触的病房“护士”是机器人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在上海仁济医院核医学科隔离病房,一个白色的机器人正按照指令,对住院患者进行测量体温、血压和辐射残留等检查。机器人表述准确、清晰,患者一步步执行,各项检查很快完成;病房外的医生、护士则通过屏幕,对患者完成远程问诊和查房;最后,机器人又进行自动检测病房辐射剂量变化,完成送药、送物品等日常服务。



在核医学科,放射性碘-131是目前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病灶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患者服用治疗剂量的放射性碘-131后,自身成为放射源,短时内会对周围人群和职业医护人员造成潜在辐射危害,因此必须于一定时间内住在特定的放射性辐射防护隔离病房中。

仁济核医学科主任刘建军提及,以前为了减少对医护人员潜在的辐射危害,医生护士每次进病房都要穿上铅衣,临床上,通常将一周内需要服用的药物一次性发给患者,医生和护士一般通过监护视频和对讲设施与患者进行查房、咨询和答疑,患者每日的例行生命体征观察也主要由患者自行完成并报告。“但是,患者服用药物头两天,副反应也比较大,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以及喉头水肿、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如果监测不及时,将增加潜在的医疗安全风险。”


今年9月,仁济医院将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与医院管理职业防护结合,率先在核医学科引进了钛米机器人,不仅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服务,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提高了医疗安全标准。钛米机器人有什么好处呢?刘建军介绍,机器人每2小时能对病区所有患者进行一次体检(下图),“它会自动前往每一个隔离病房,呼叫患者姓名后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身份,然后自动进行包括体温、血压、甲状腺摄碘和辐射残留等生命体征监测等。”



除此之外,核医学科病房的服务机器人还可以帮助护士完成药物分发以及服药方法的告知。护士通过人脸或胸卡的认证后放入药物,确定发放的病床,机器人就会自动前往每一个隔离病房,呼叫患者姓名,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身份并语音确认后自动打开药箱,播放服药通知。

“机器人还能在治疗过程中强化对病人的宣教,通过与患者的主动交互,将枯燥、难懂的医疗护理知识变成动画场景中的语音问答,实现了更好宣教效果。”刘建军说,不少患者对机器人很好奇,对它的宣教依从性也很高,“机器人还具备远程视频功能,帮助医护人员观测病患部位组织情况。另外,通过机器人身上的辐射检测设备,还可以采集病房的辐射情况,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报警。”


“有机器人在,好像医护人员一直陪伴在身边,也减少了因为隔离带来的焦虑和孤独。”患者卢先生说道。刘建军表示,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人机互动的能力,“这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机器人增加与患者的互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