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7岁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吗?
还记得为实现梦想努力拼搏的自己吗?
如果一下子回忆不起来,近日上线播出的青春剧《极限17 扣杀》或许能够勾起你的点滴记忆,带我们一起回到那段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青春岁月。
一直以来,“爱情”和“成长”都是青春剧的两个叙事母题,许多创作者为了博取眼球和关注,往往舍弃后者,片面展现爱情的美好和甜宠。
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伴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的状况愈加严重,电视剧作为承担着反映社会现实和价值引领功能的文艺作品,应当兼具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播撒希望的初心。
在此背景下,由企鹅影视和哇唧唧哇出品、腾讯视频播出的以“无惧成长,不停步”为主题的青春期心灵spa系列剧《极限17》应运而生。
与其他青春偶像剧不同的是,《极限17 羽你同行》《极限17 滑魂》《极限17 扣杀》三部曲没有把重点放在青春期的爱情故事,而是将关注点放在青春期的敏感情绪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采取不同的侧重点来探讨“自我与家庭”“自我与友情”“自我内心困境”三个典型青春话题,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悟与思考。
以运动为切入点,《极限17》努力找寻体育精神和青春成长的共通之处。
在羽毛球篇《极限17 羽你同行》、滑板篇《极限17 滑魂》、排球篇《极限17 扣杀》中,青春期的爱情悸动只是佐料,少年们对运动梦想热爱和追求才是主菜。
患有自闭症的平安在羽毛球天赋中获得大家的肯定,罹患抑郁症的杨步凡因滑板的力量实现了与家人、朋友和自己的和解。
特别是在《扣杀》中,一群热爱排球的孩子在逆境中拼搏,在磨练中成长,养成了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比赛的体育精神,培育起重友谊、讲合作的团队精神。
作为国家未来的追梦人,他们在运动场上展现的倔强好强、不畏挫折的优良品质正是新时代青少年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成长是《极限17》的核心关键词,它彰显着奋斗青春的精神面貌。
《极限17》三部曲虽然毫不避讳地将抑郁症、自闭症、亚文化、不良少年、特殊的组合家庭等看似“消极负面”的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从问题中找寻解决办法,从“丧”中“燃”起希望,展现青少年人生转变的心路历程和青春独有的奋进力量才是该系列剧的重中之重。
通过分别聚焦“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爱的缺失”“青少年该如何突破心理困境”“青少年如何看待失败”等问题,《极限17》三部曲透过主人公们为运动理想克服矛盾冲突、不断试错又不断爬起的坚持、对自我和他人关系的纠错和反思等人生经历,鼓励青少年勇敢尝试,追逐内心所求以及人生意义所在。
从剧集产生的反响来看,无论是凭借豆瓣8.0分的佳绩收官的《羽你同行》,还是播出后备受观众关注和热议的《滑魂》《扣杀》,都显示出《极限17》系列剧在现实主义叙事上的突出表现,它们将为今后青春剧的创作提供有力参考。
另外,《极限17》系列剧的全青春演员阵容没有将剧集陷入拼流量、比颜值的漩涡,几位青年演员认真努力打磨演技,对体育运动进行高强度集中训练,为演绎特殊青年形象苦下功夫。
例如,在《滑魂》中,郭子凡首次挑战抑郁症少年,夜里躺在床上的内心独白,与爸爸对话时的小心谨慎,与苏医生袒露想法时的忸怩紧张……从眼神到语气,从表情到动作,他将一个抑郁少年的状态演绎地入木三分,也让观众对自闭症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困境中走向光明,在磨砺中突破自我,《极限17》中的“17”不单指17岁,更多的是整个青春期从“幼稚”到“成熟”的跨越。
《极限17》也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其对校园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辐射,“亲情”“友情”“自我”“勇气”“突破”等元素的融入,成为青春剧创作的一大亮点和突破。
丰富的剧情内容搭配深刻的思想内核,《极限17》让现实主义叙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完美结合,在逆境中撒下希望的种子,全方位诠释出了“青春成长”的核心要义。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系列剧:多维度凸显青春剧“成长”内核》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