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炮对明军的影响
西洋炮的传入主要是两种红夷炮重炮和佛朗机轻炮,在明初使用火器的士兵只占一成,但到了明代中叶,明军逐渐也开始普及火器。因为训练火器要比训练骑射容易,作战时火枪手火炮手的危险相对较小,火器发射时声势惊人等,也驱使军士兵愿意成为火器手。
明代中期“京军十万,火器手居其六”,看着挺唬人,但是京军的腐败
低能
能是有名的。
朝廷怕京军作乱,主将只从勋贵子弟里选“身不出都城,目不识一丁,足不便矍铄”,的废材,有贪污贿赂的公子哥里选,坚决不用经验丰富的边将,可靠比能力更重要是朝廷的考量。
真正控制京军的是太监监军,用草包做将领太监掌握实权,士兵和将领和太监家的奴仆一样,每日不务正业只顾着伺候主子。但是朝廷的态度很坚决“京营总督例属勋臣,良有深意,边镇总帅自非其伦”绝不允许边将统领京军。
戚继光曾吐槽过京城军爷“京营士卒,率皆豪贵寄养”,难以管束”,京城军爷们还充当权贵权斗的小喇叭““一人造谣,传之一队,一队传之一营,一营传之都下。不三日,达诸内廷,闻御前矣。大臣黜陟,往往由此。”京军武艺虽废,但是嘴巴可不废。
京营收入很差,又要给无数权贵当孙子干私活,明军兵将都不愿意去京城服役。兵部没办法,考评差的转京营,被投诉的转京营,京营成了垃圾营,战斗力废不拉几,自然不愿意练苦哈哈的骑射,放个响动就能吓人的火器被废材军爷们优先选用。看着火器占六成,其实就是一支放烟花炮仗的保安团。
地方军队也装备火器,但都是火铳和轻型炮佛朗机,重型炮红夷炮是要嗝屁的时候才想起来的。戚继光的军队每营154人,佛朗机手和鸟铳手40人,火器约占四分之一。水军装备佛朗机,福船6、海沧船4、苍山船2。
戚继光的车营士兵3119名,其中佛郎机炮手768名,炮车128辆载佛朗机256门,装药的子炮1440个,鸟铳手640名,车营火器手占六成多,算是火器最多的部队。戚继光的部队也是明军的最能打的部队,但是戚继光自己都抱怨过火器粗糙低劣,士兵训练差,既不能“打放如式”也不能“循环放打”。而到了戚继光之后的时代,明军更拉胯更废物,把戚继光的宝贵军事经验全抛到脑后。
不到临死,明军拒绝革新的决心就如泰山一样。明军一直都是轻型火器拉胯,重火器严重缺乏。戚继光曾在蓟门配备了大量佛朗机,但是没有红夷大炮。在天启年间孙承宗督师山海关时终于有了红夷炮。孙的步兵有256门佛朗机,水军有佛朗机384门,骑兵是总预备队,有红夷炮或神飞炮共8门。也就是说重型炮的配置只有个位数。
一百年前1514年奥斯曼作战时已经是经典的野战火枪火炮配合,500门火炮里有200门重型加农炮,4000火枪手分九段射击。一百年后明军的野战重炮还是个位数,还不是进口的正经红夷炮,显然用火药撕步骑兵的战术根本没有改进。
但即使只有区区11门东印度公司的火炮也能扭转宁远的战局把八旗兵轰成渣,如果用几百门加农炮几千火铳循环放的战术会把野猪皮送上天,毕竟这个战术已经一百多年了非常成熟。但是需要大量优质的枪炮,训练有素的士兵,懂火器战术的军官和将领,还有不太脑残的皇帝。貌似大明都没有。
不说别的,就大明火炮的这个制图水平也是够水。
明代的波斯炮兵
莫卧儿的古炮
明代的莫卧儿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