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小助手
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专业文献,总结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3家中国公司跻身日本收入Top10,米哈游拿下前三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一家北京厂商拿下1月收入Top5,仅次于米哈游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腾讯网易坐实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  3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今年腾讯根本没得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小助手

“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取消”!

科研小助手  · 公众号  ·  · 2024-02-23 23:48

正文

在无数为论文奋战的深夜,一群年轻人的脑海里总会闪现一句话: “知网是什么?”

4年前,“翟博士”几乎以一人之力推动了毕业论文审查的“地震”。继研究生论文大抽检后, 论文问责工作覆盖到本科生阶段 ,已成“燎原之势”。


但与研究生不同的是, 本科生到底要不要写论文 ,一直存有争议。


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卢晓东在《中国科学报》发布文章表示,“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应是必修课”, “要让本科生论文回归其‘选修课’的原本属性,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势在必行”。


图源:科学网


“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应是必修课”


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源于2021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一份文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其中规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 。

面对论文可能被抽检的可能,本科生们瑟瑟发抖。被抽检到的毕业生,面临着再次修改论文的可能。而有修改机会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更绝望的是,因抽检不合格,还没捂热的毕业证学位证可能被撤销。


此前,在北京日报创建的关于“你会担心毕业论文被抽检”投票中, 超过半数网友选择“会担心,如果被抽检,我将很焦虑”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我毕业五年了,还会被抽到吗”、“为什么我已经毕业了还不放过我”。


图源:北京日报官微


感受到压力的,不仅是本科生。学生论文抽检不合格,其指导老师也会面临处分,甚至 有教师曾在网络平台表示“我学生抽检不合格,已经给我逼辞职了”。


根据2023年7月公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国内本科毕业生数为471.57万人(不包括职业本科、成人本科、网络本科毕业生人数)。 按照文件中2%的比例,抽检论文数可能超过9.43万份 。对于这一抽检数据,卢晓东认为, 抽检评阅如此多的论文,对高校教师来说,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另一方面,卢晓东表示,本科生毕业论文本质是本科生科学研究。对于计划在本科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有志于科研的少数学生,需要经由科学研究课程去学习如何研究和创新。 从必修-选修维度看,作为有学分的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应是选修课。


长期以来,“苦高中,耍大学”的观念让无数本科生陷入享乐主义。随着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的频频爆出,论文抽检等毕业“关卡”接踵而至,虽有一众大学生叫苦不迭,却是为本科教育“挤水”的必经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进行过一项调查, 80%的学生认为大学课程仅需通过期末前的“加紧复习”就能通过 。“临时抱佛脚是不少学生的学习常态。”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龙永红说。


如今,教育部启动的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工作无疑是提质的方式之一。但是,狠抓本科教育质量建设, 加强过程管理同样重要,而非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最后的毕业论文上。


教师与高校之责,重于泰山


本科是高校“金字塔”的底座,本科人才培养的厚度与广度直接决定了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高度。让不合格的学生无法毕业,倒逼在读学生潜心治学,正是教育部多项政策、越来越多高校对学生念起“紧箍咒”的真正落脚点。

在论文抽检之外,接二连三的重磅文件,在当代大学生中引起巨大水花,更将高校学生求学过程存在的种种问题拎出水面,为本科人才的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要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焦点还在大学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2019年,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窦贤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教学一线的优质教师太少,“水”老师上“水课”。


“水课”必会“稀释”本科教育。教育部要求高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让课程优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挑战性。


把“水课”变成“金课”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成为当前推进教学改革、加快一流本科建设的发力点。 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核心人物,教授更应承担起人才培养和保障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职责。


2018年的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给教授明确划了条“合格线”——要参与本科教育;2019年10月,教育部接连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让教授到教学一线去;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


图源:教育部


在政策指导下,多个省份均明确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加快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中更是提出, 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其职称将改为研究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