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一个人情商很低的三种表现!(扎心版) ·  3 天前  
混沌学园  ·  2025混沌新春特别策划——思想盛宴狂欢月 ·  4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处理好与身边人的关系,只需记住三句话!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你以为坚持早起就会更成功?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3-28 07:03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反思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ZeeTea CEO | 创业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师



艺术家通常抑郁。有学问的人通常读书多。有品位的人经常去美术馆。成功人士都早起。


有人总是把这些充分不必要条件混淆成了充要条件而刻苦修行。


别让你的努力变成假的努力。


上一个给改变自己的会员发的语音里,我就提到,一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成长 × 公司的成长 × 行业的成长 × 国家的成长


你看,那么多乘号,都不是靠假努力来的。



你以为坚持早起就会更成功?

by 晴予


1. 你看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充满歧视的早起成功学。


你要是没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你就没资格成功。你看人家王健林身居高位还四点钟起床健身。这种成功学把人们搞得五迷三道,心中充满焦虑,以至于要到某乎上提问:「请问历史上有不早起的成功者吗?」


其实成功从来就不能复制,谁要是告诉你他有成功模版,你不动脑子照办就成,谁就是来跟你收智商税的。


获得成就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行动,这是唯一确定的事。但这些学习和行动的方式,必须由你自己来选择。我今天决定写「破除成功学迷信系列」的原因,想破除一些成功学迷思,方便你更快速地进入擅长的领域。


2. 早起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些年最流行的成功学之一,就是「无早起无成就」。这种对早起的推崇,曾经只是一种「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养生伪科学。


近些年它从科比的「洛杉矶凌晨四点钟」开始,从王健林行程表「四点钟起床健身」扩大,彻底成为成功学。前两天戴汨翻译了科比的演讲稿,里面当然避不开「凌晨四点钟」。但戴汨的睿智在于,他说「凌晨四点钟」只是一个隐喻。


它背后的想法是:如果你有一个伟大梦想,那么你必须爱上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最终你才能实现别人不能实现的事情。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继续保持练习,才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无论它发生在几点钟。


要为目标付出更多时间精力,你可以早起,也可以熬夜,还可以缩减你的社交娱乐时间,或者提高单位时间效率。


但这样精确的说法一听就令人畏惧,而且难以传播。于是人们在宣传的时候避重就轻,表示「早起就行」。


而很多人做事前从不肯仔细想想原因,听说早起能成功,立马开始搞作息时间大跃进。


世上有傻子,就一定有骗子,另外一批人也纷纷进场,搞上了「共同早起收费群」,收取了大把智商税。早起到底多做了多少有效的功夫?促成了哪种阶段性成果?完全没人提。


某乎上甚至有人提问「如何利用早起的时间?」早起像健身一样,明明只是一种手段,却被笨蛋当成了目的本身。某乎上,有人已经开始讲「三点起床的优越性」了。


三点,我还没睡呢,人家起来了。


3. 不早起就是不上进?


如果你有看社科类文章,你肯定听说过「晨型人」和「夜型人」之分。


作为一个标准的夜型人,我长年累月晚上三点钟睡觉,中午才起床。可想而知,在上学上班的年代,我没条件这么做,每天都很痛苦。


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在夜里读书,打着手电筒读到凌晨四点。然后在第二天的整个上午呵欠连天,直到吃完中饭,下午才开始能集中精力听课。可是,所有学校都把重要课程安排在上午,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上午学习状态更好。


上班的时候更不用提了,像我这么讨厌「自怜」的人,在每一个七点起床的工作日上午,都觉得自己惨到了极点。熬过中午,我又开始热爱工作,即使加班到晚上十点钟也毫无怨言。


当然,我也有很多次试着改变作息,这种努力最长能维持两个月。这么多次失败努力后的唯一收获,是我发自内心理解了一个金句:晚睡毁上午,早起毁全天。为这种作息习惯,我常常惭愧自卑:我上学一天有半天在神游,上班一天有半天是薪水小偷。


我的人生中明明也有很多凌晨四点钟,只是因为它发生的形式不对,我就被称为「不上进」。


但这真是不上进吗?我熬夜做的事情和其他人早起做的事情没什么区别。


可是学校歧视我,说不上早自习就不是好学生。公司歧视我,因为我总是迟到。银行和医院歧视我,因为它们五点半就下班。亲友歧视我,因为他们相信早睡早起有益健康。


我在这种无处不在的「歧视」中生活了很长时间,以为自己可能真的是个废物。


直到我发现这一切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4. 猫头鹰和百灵鸟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孩子早早就困,有些孩子晚上却死活不睡。这都是天生的作息,刻意训练只会带来孩子更长久的哭闹。


你喜欢熬夜,你就会生出一个喜欢熬夜的孩子。这种作息习惯来自基因,而且它会遗传。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睡眠方式,有的人喜欢早睡早起,即所谓「百灵鸟」式的人;有的则善于晚睡晚起,即所谓「猫头鹰」式的人。


「百灵鸟」每天早早醒来,精神饱满地投入生活。到下午效率慢慢降低,天黑之后昏昏欲睡,沾枕头就着。


「猫头鹰」醒来之后,缓慢地翻身、玩手机、处理微信,赖床很久才起来。上午没有效率,下午三点钟来精神,八点钟效率达到至高点。如果有必要,可以一直干到后半夜。


「百灵鸟」和「猫头鹰」这两个词,出现于欧洲上世纪 70 年代。科学界到那时才开始研究「作息习惯」这件事,也许是因为人类文明终于进入了新阶段,我们不再生活在黑灯瞎火中。


关于作息习惯的研究,颇有一些惊人的结果。但这些研究结果一直都没进入大众视野。我猜那是因为,如果让「猫头鹰」们意识到自己没问题,那制定社会制度的时候岂不是很为难?


如果社会普遍认为 12 点起床不是一种病,那学校和单位还怎么运营?于是无论有心无意,大众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世界上只存在一种正确的作息时间,那就是早睡早起的「百灵鸟」。而「猫头鹰」是被惯坏了的、不上进的「百灵鸟」。


5. 晚睡晚起更健康


你可能和我一样,是一个「猫头鹰」,那你看完前面这些,就会心里不痛快。


我前两天发了个微博说:「突然特别想发动一场夜型人的平权运动。感觉我们夜型人被社会迫害得太久太深。 」


你只是遗传到一种难以改变的作息习惯,就被全社会说你懒,现在还要说你不可能成功,因为你看不见凌晨四点的洛杉矶。


我之前也为此愤愤不平,不过我查过资料之后,这种不满已经完全消失了。


如果你意识到你在其他方面有优越性,而且最终会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那么暂时受点儿歧视又算什么呢?


1999 年,澳洲悉尼大学心理学家罗伯茨跟美国空军研究机构的基罗合作,招募测量了 400 名新兵的昼夜节律得分、记忆力、敏捷性,结果发现:晚睡晚起的人在记忆力和敏捷性方面更强。


2002 年,俄罗斯心理学研究院心理学博士塔季扬娜·格列琴科在采访中说,他们的医学研究发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和超重等一系列健康指标上,「百灵鸟」都远不如「猫头鹰」。


2007 年,来自意大利的研究者发现,在创造思维的所有维度上(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跨越性),猫头鹰型的人得分都要高于百灵鸟型的人,尤其在独创性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实质差距。该项研究中参与者的年龄从 19 岁到 76 岁,具有相当宽广的年龄跨度。


2013 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近 1000 名青少年的习惯和生物钟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晚睡晚起的人比早起的人更聪明,同时也更健康。那些常常熬夜的人通常拥有声望较高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


嗯。「猫头鹰」们更健康,更聪明,更适合做创造性工作,而且往往声望和收入更高。


想到这一点,谁还会在乎生活中受到点儿歧视呢?毕竟,理念之争永无休止,谁过得好却是显而易见的。


6. loser 和成功者之间差的是「了解你自己」


所以,到底为什么人家成功了,你还没成功?


真不是早起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是不是足够了解自己,并勇于按照正确的方式去「使用」自己。


如果你是 Alpha ,却不肯成就事业,偏要在委曲求全嫁富豪这条道上使劲,你是肯定拼不过那些天生温柔的 Omega 的。


如果你是「猫头鹰」,却被迫生活在「百灵鸟」的世界,会有什么结果?


2011年,来自土耳其萨卡里亚大学的贝索卢克通过对 235 名 17-19 岁高中生的调查发现,早起早睡的人更容易升入大学,他们的大学入学成绩更好。这一结果被来自德国特里尔大学的普瑞克尔(F. Preckel)等人重复验证。这一结果在排除了其他因素之后依然成立,这些因素包括认知能力、责任心、认知需要、成就动机,以及性别。


普瑞克尔等人在 2011 年的《学习与个体差异》(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综述。他们千万百计收集了 11 个探索作息差异跟认知能力关系的研究结果,包括 2177 名被试;13 个探索作息差异跟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结果,包括 3220 名被试。运用元分析的方法,他们重新计算了作息早晚的个体差异跟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的整体关系,结果发现:晚起晚睡跟认知能力呈正相关(r=0.08),但跟学业成绩呈负相关(r=-0.14);早起早睡跟认知能力成负相关(r=-0.04),但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r=0.16)。


简单地说,晚起晚睡的人的确似乎在认知能力包括智力和创造力方面更有优势,但他们在学业成绩方面却相对落后,而早起早睡的人在认知能力方面整体而言相对落后,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比较优秀。


这就是不正确使用自己的结果——你比别人更聪明,但你的成绩比别人差。


读书时代,所有人被迫作息统一,「猫头鹰」们白天没有精神,容易分心,学习成绩当然差。


警察局审犯人都用「睡眠剥夺」这一招,人睡不够脑子就不会转,连保持沉默都做不到,更别说高强度学习了。


可你要是已经毕业,走上社会,我倒劝你多想想这个问题。你已经因为作息习惯影响了成绩的发挥,难道还要因为作息习惯,影响你工作的发挥?


如果你很确定你是一个夜型人,你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的心理学家法布里(M. Fabbri)领衔的团队测查了 1254 名 18 岁到 30 岁的大学生,发现猫头鹰型的人更喜欢使用右脑思考,强调直觉和综合,而百灵鸟型的人更喜欢使用左脑思考,讲究逻辑和分析。


通常来讲,创造性跟右脑有更密切的关系。


感谢工业革命,我们脱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现代社会给夜型人的空间太大了。程序员、艺术家、写作者、广告创意……这些要用到创造性思维的工作,说不定才是最适合你的归宿。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作家、创始人都在夜里工作,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编程也是一种创作,虽然它强调逻辑和推理。这方面的例子我举一个就够了。《财经》报道称:一位接近张小龙的人士告诉记者,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参加每周的例会。张小龙不知道花了多少个深夜,成就了现在这个七亿用户的微信。而微信顺便成就了我——去年开始,我和自己和解了。


我不找需要早起的工作,不约需要早起的局,所有工作放在下午和晚上,不看任何关于早起的鸡汤,并广而告之我的作息。


结果天并没有塌下来,我也没错过任何事,而且比以前过得更好。


7. 早起晚起都不是万灵药


如果你是「猫头鹰」,你现在可能不再感到内疚了。


「我不睡觉是因为我聪明。」


但你千万别为此感到满意,「猫头鹰」更适合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是,「猫头鹰」有在工作。


如果熬到凌晨不是做事,而是刷微信刷微博浪费时间,那你并不是聪明的「猫头鹰」,而是……你自己说。


如果你是「百灵鸟」,看到「猫头鹰」更聪明,觉得愤愤不平,其实也没必要。要知道整个社会的作息方式都是为「百灵鸟」设置,擅长逻辑与分析的人,通常也都能得到更稳妥更高薪的工作。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任何一种人优越感。也不是为了平权,我真正想要的,是打破那些社会和教育强加给你的成功学迷信。


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是保证成功的万灵药,「早起」不是,「健身」不是,「读书」不是,「努力」不是,「211/985」更不是。跟这些成功学的风,只会让你在短期内觉得自己很棒,却不会带来真正的好结果。唯一的万灵药是「你真的想要成功」。


然后你需要知道你是谁,你该怎样使用你自己,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伟大的梦想是由无数个小时的实干积累而成的,不管你使用的是一天当中哪几个小时。


所以,(汪峰脸)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Do not try to change yourself—you are unlikely to succeed. Work to improve the way you perform.」

——彼得·德鲁克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贪心记 | ID:tanxinji888,作者晴予

封面图 by Anna Katrin Karlsson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上一期的语音什么样的平台最有利于个人成长?里,彭萦和「改变自己」的会员们分享了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公式,:一个人的成长 = 个人的成长 × 公司的成长 × 行业的成长 × 国家的成长。


国家是平台,行业是平台,公司也是平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何选择平台,甚至如何搭建平台?平台是杠杆,又如何使用平台的杠杆效应?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70319 期语音《什么样的平台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反馈:


@会员 一米阳光


彭萦,你的声音总是黑暗中像迷茫路上的那盏灯。一路走来,我已经 33 岁了,还过着别人看来很苦逼的博士生活。我早上六点钟起来练习听力,口语,八点到实验室,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晚上阅读 30 分钟,十二点休息。有时候很迷茫,觉得自己其实蛮失败的,无论很多方面吧。慢慢的,我也会觉得也许自己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但我总是不甘心,我不是很有天赋那种人,所以许多事情都要比别人努力才可以做到。可是我现在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鄙视或者嘲笑。我没有什么背景,出身于农村,父母尽其所能供我上了大学,我并没有别的什么期待的。但我自己心里,一直想去大的城市,大的单位,我喜欢他们的节奏和环境,也尽力让现在的自己能够优秀一些,以便未来遇到更好的机会时可以抓住。但一切不是那么容易,会被别人鄙视好高骛远。不安分守己,甚至有人会说,你这样想到大城市,简直对父母太不孝顺了。很多时候,我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但也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别人的笑话。但向着远方那个期待的城市和城市里的自己崇拜的人,我总是非常的不甘心。所以只能尽自己所能,去努力,来改变自己,期待更好的未来。


@会员 肖春秀

说起来真是惭愧,之前都不觉得平台的重要,觉得自己才是最重要,觉得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挣来的,丝毫看不到平台,行业和社会时代的作用。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总觉得别人做的不够好,没有足够的重视我。既然你不重视我,那我就也不重视你,那我就不把事情做好,让对方尝到你不重视我的后果。觉得自己有技术,有本事,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都能挣钱养活自己。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大家都觉得我啥都会,但是啥事都做不成。而我也经常觉得怀才不遇,哈哈。所谓的怀才不遇,不过是看不见别人的好吧。想想这样的自我感觉良好,自大自大概是为了掩饰本质上的自卑吧。学会思考,真的很重要,以为学习好就是会思考,就是有能力,真的是人生大坑啊!跳出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局限,才能看到个人发展背后的平台,社会环境的力量,怀着谦卑与感恩之心,与他人,平台,社会协作。


@会员 海鸥

听完语音是震惊的,比较惶恐不安,感觉之前像是没有穿衣服走在大街上,洋洋得意且浑然不知,突然有人当众戳穿我没穿衣服的事实。让我震惊的是,环境如此之迅速的让我舒适的走向平庸,让我惶恐的是,曾今的不屑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让我不安的是,迷失的自己出离了如此之远却完全不自知,让我愤怒的是,自认的勤奋努力还仅仅停留在激昂的新年计划,让我庆幸的当然是,时间还有,快速成长的可能性还在。


@会员 哎哟喂

谢谢萦姐,收获很多。成长是来来源于不断地走出舒适圈,选择好的平台,fast-growing 的平台,就是提高你走出舒适圈的频率,不断地提升自己,无论是一个个 Mission Impossible,还是跟聪明人工作的时候,一次次被 challenge,都是逼着你去提升自己的技能点。个人的价值提升是来源于对平台的贡献,你贡献得越多,你本身的能力提升也越快,同时你的口碑也会越好。


现在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彭萦的 20170319 语音什么样的平台最有利于个人成长?》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