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妈妈帮
立足母婴人群,撰写、整编专业、新鲜的孕育知识,跟进社会热点,深度解析行业错误孕育理念,分享健康、快乐、追求育儿品质的妈妈的生活经,传播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寒假不玩手机,孩子可以干的10件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妈妈帮

​百因必有果,你的妈妈就是我:暴揍孩子之前先想想自己当年什么德性

妈妈帮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10-05 20:00

正文


来源 | 格十三(GSSW13)


经常有一些人问我这样的问题: “十三姐,你揍娃吗,用什么揍?
这种问题让人很难回答。我说不揍,你们会失望; 我说揍,显得我灌输暴力。
当然,揍不揍这个问题本身其实也没那么重要,但关于 “妈妈和孩子的相爱相杀的关系” 这个话题,我觉得可以聊一聊。
我特别羡慕别人家那种慢条斯理的妈妈,她们在任何场合对待自己的孩子都如沐春风。
不知道怎么修炼出来的。
我想我儿子也偷偷羡慕过别人家的妈妈。他小时候曾形容过某位女孩的妈妈“是神仙妈妈”。为什么呢,只因为当那女孩把可乐洒进手提电脑键盘里之后,人家的妈妈慢悠悠地飘过来问孩子:“哎呀,你们没伤着吧?”
然后,她选择微笑着原谅电脑……
而我儿子得不到这种待遇,就算他喝白开水洒一地,都会被我当头一棍:“怎么回事!你是漏斗啊?!”
唉,想到这里,我觉得我儿子太难了!
但是他没得选,就像我也没得选一样。套用时下很火的一句话——
百因必有果,你的妈妈就是我。

但我不得不说,我对小孩的宽容程度属于比较高的等级(我只是嘴上凶)。
有不少朋友说:“男孩妈妈几乎没有不打孩子的。”
我只能劝他们说:“每次揍他之前,请在心里默念: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可能真不如他”。
但至少一半以上的妈妈不这么认为, 她们觉得优秀的自己竟然生出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娃,全是因为好基因被爸爸稀释了。
但我认为爸爸也不能全背这个锅。
毕竟,孩子的智商遗传自双亲,你骂孩子笨的时候,真的把自己也打包给骂了。

更何况,我确实认为现在的孩子承受的东西,比我们小时候多多了。如果我是他,未必表现得更好。
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好像不需要学会整套拼音和100以内加减法。
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没要求能背出几百首古诗词。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没有不用方程式去解那些大人用方程式才会解的数学题。
我小学里没有花几乎大半个周末做带动画的PPT以及练习声情并茂的演讲。
我在小学毕业前没有考各种眼花缭乱的英语考级和口译证书?
也没有被要求在学以上这些的时候还必须学一门以上乐器和会两三种运动项目,以及最好还学点前瞻性的前沿科技以备未来不时之需......

我们小时候没交作业绝不会第一时间被爹妈通过网络知道。
我们小时候考试没考好至少还有机会涂改试卷上的分数。
我们小时候不会在小学的时候就提前学初中的知识,在初中的时候提前学高中的内容。
我们小时候学校的课程就是世界的全部,现在连学个课外的英语还要分成阅读的、口语的、应试的、出国的……
我们小时候,妈妈顶多会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一个诗和远方,只是树一个虚幻的榜样在那而已……
而现在的爹妈,是真心把每一位被老师表扬过的王子涵张梓萱陈梓栋徐子皓作为实实在在的对标,来对比自己孩子眼前的苟且……

这届小孩,真的比我们那届惨了不少啊。纵向对比下,可能会觉得孩子比自己更优秀一点。
想到这里,是不是会收住那只准备抽过去的手?
当然,知道归知道,我们心疼娃一秒,不等于下一秒我们不会举起手中的鸡毛掸子。
我们要为这一地鸡毛找一个顺得了气的最佳归宿。
这可能就是“道理我都懂,可还是当不好一个妈”系列。
昨天同事说她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打击。

受打击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四年级的数学题她不会做,更多的打击来自她那戏多的内心。
这被她称作“骄傲不起来的喜悦”——说明孩子学的知识越来越高级,高级到自己都看不懂了,觉得儿子成长起来了;又觉得自己和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驾驭不了娃,有一种失落。
唉,失落是一定会有的,或早或晚,或深或浅。

我以前常告诫刚刚送孩子进入小学的妈妈:
你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别只知道吼娃,要利用闲散时间学习做饭、煲汤、刺绣、制作甜品......
不要觉得这些小事是浪费你们的时间。
当孩子全面赶超你的那一天到来之际,当你放下让你眼前一抹黑的语数外理化生时,至少还有能力去给他做饭、煲汤,给他缝缝扣子,为他做做蛋糕,以此来加深情感,并缩短你们之间做人的差距......
我有个朋友就很有先见之明,她去报了一门“情商课”,我问她孩子马上要小升初,她哪来的精力?
她说:“我用情商课学到的知识去填补训孩子之后产生的亲子裂痕,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等到有一天我不能训孩子了,还能用情商课学到的“小女人之发嗲战术”去赢得孩子的关爱。
孩子不知道的是,妈妈永远有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在安排,有完整的套路体系在等待。

昨天我一个朋友还在跟我抱怨:她家1岁的孩子整天满地打滚,粘着妈妈陪她玩,快被烦死了。
我很严肃地对她说:6岁之前,养孩子就像养小狗,吃饱喝足陪他玩耍就足够;6岁之后,你要用脑,用体力,用已经放下多年的学习热情,甚至用生命,去带一个孩子。
她听完以后,瞬间觉得自己的孩子太可爱了,并决定好好珍惜这段宁静的时光。
所以,亲子关系这件事真的完全取决于妈妈这一方。孩子是无力选择或反抗的,不管你是仙女妈还是炸毛妈,孩子对你就一个字:爱。
同志们,想到这里便应该放下鸡毛掸子立地成佛了。




妈妈帮育儿群


加入妈妈帮育儿群 ,与其他妈妈一起讨论你的育儿心得,提出 育儿困惑 ,分享 育儿经验 ,吐槽 带娃日常 ,舒缓 生活压力 ,更有妈妈帮的 育儿专家 为你答疑解惑,不定时带来 妈妈帮母婴福利活动


赶紧加入我们吧!


入群方式:

微信添加小帮为好友(ID:mmbang2225), 回复“育儿群” ,小帮拉你入群。(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加好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