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放假的时候,那天天盼着放寒假,就盼着能睡个好觉,大人也不用像打仗似的赶早,晚上不用为辅导作业提心吊胆,血压忽高忽低,更不用熬到十一二点头昏眼花。
可这寒假还没过半,家长们就开始发愁了。手机就像长在孩子身上一样,仿佛除了手机,生活就没别的事儿了。
不得不承认,手机确实好玩,但生活里还藏着好多好玩的事,随便挑几件做,都能让孩子过一个超有意思的假期。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支支招,算是抛砖引玉,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好主意,咱们互相学习,一起让孩子的假期丰富起来!
学做菜,可是人生的必修课。孩子现在不做,难道长大也不做?从生存角度看,或许有其他办法解决吃饭问题,但生活可不只是活着,三餐四季,每顿饭都藏着生活的滋味。
这是前几天同事下班回家,一进门,14 岁的女儿就端上了一碗她跟着视频学做的葱油拌面。羡慕吧?!那就赶紧从小抓起!
5-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动手能力逐步提升,但安全意识还不够强,适合做一些无明火、操作简单的食物,像水果沙拉就很合适。把喜欢的水果切成小块,用酸奶或沙拉酱拌匀,既简单又美味。
8-10岁: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有所增强,可以尝试使用烤箱,比如烤蛋挞。蛋挞皮可以买现成的,至于蛋挞液,不妨从最本真的牛奶和鸡蛋开始调配,在搅拌、融合中让孩子感受烹饪的乐趣与食材的奇妙变化。而最后的成品更是他们喜欢的美味。
11-13岁:此时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操作一些稍有难度的烹饪步骤,像番茄炒蛋,炒时蔬、什锦炒饭、蒸蛋羹等等,这几道菜家常又简单。还有煎牛排,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超简单。
一个假期,孩子不用学太多,会一道菜就已经很好。不会用火,就做凉菜;能用烤箱,就尝试烘焙;实在不行,学包饺子也不错。
孩子从洗菜、切菜到翻炒,一步步完成,不仅能学会生活技能,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还会成就感满满。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孝敬老人、关爱小孩,礼物必不可少。今年寒假,不妨让孩子当一回 “送礼小当家”,全程独立为他人挑选礼物。
别小看挑礼物这件事,挑的是礼物,传递的是心意。送的人是谁?多大年龄?什么需求?挑什么样的礼物能合对方心意,孩子都要去考虑。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生活与需求,学会关心他人。
挑礼物也是一次真实的购物体验。预算是多少?从什么渠道购买?有什么促销活动,怎么买性价比高?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数学应用题吗?让孩子在真实的购物流程中锻炼生活能力。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想让孩子体验春节的仪式感,感受年味儿,走出家门逛庙会(南方可逛花市)必不可少。
庙会上,糖葫芦、糖人儿,各种小吃香气扑鼻,光闻着味儿就流口水。还有绚丽的灯会、杂耍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孩子能一边吃美食,一边感受传统文化,体会熙熙攘攘的烟火气息,这不仅是春节特有的体验,也是假期难忘的经历。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古街区,那儿藏着城市的过去。
抽空带孩子去逛逛,看看古老的建筑,摸摸斑驳的墙壁,看着雕花的门窗,孩子能了解城市的历史,感受岁月的痕迹。古街区里还有很多特色小店,逛逛能发现不少新奇玩意儿。
如今的古街区还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逛逛能发现不少新奇玩意儿。
现在正值冬季,但依然不耽误和孩子一起种一些适合这个季节且出芽快的植物。
同事就记载了自己今年在朝南的办公室种的小柚子盆栽,短短15天,长势竟就如此喜人!
2025.1.10
2025.1.17
2025.1.26
同事教的方法是:吃完的柚子核洗干净,然后放在湿湿的洗脸巾上,一直保持湿湿的状态,放在稍微温暖的地方,一周后出芽就可以埋在土里了。
类似的,还可以种萝卜,它适应性强,在冬季室内种植,只要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15- 20℃左右,3-5天就能出芽 。还有豌豆,把它浸泡在温水中催芽后种入土中,一周内就能看到嫩绿的小芽破土而出。此外,生菜也不错,在温暖的室内,播下种子后覆盖一层薄土,适当浇水,4-6天便能发芽。从播种、浇水到施肥,孩子看着植物一点点长大,感受生命的神奇,培养耐心和责任感。
假期带孩子去二手市场淘宝,也是个超棒的选择!像旧货市场、跳蚤市场这些地方,满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贝。在这里,孩子能接触到有趣的旧物、泛黄的旧书,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发现老古董或者别致的小玩意儿。
讨价还价中,孩子还能锻炼沟通能力,学会精打细算。
当然也可以是画展、艺术展或者儿童舞台剧。
一到现场,孩子的注意力立马就被吸引住了,高兴、生气、难过这些情绪全都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
看完以后,我们还能跟孩子唠唠感受。这么做,既能找到亲子间的共同话题,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还能不着痕迹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审美水平。
咱们一直教育孩子要做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光靠嘴上说可不行,更得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
就说节前腊月二十七那天,我有个同事就带着上二年级的女儿去做志愿者了。她们去的是某科学中心,在那儿当展厅导览,主要工作就是引导观众进馆、观影,还有帮忙兑换门票。
很多家长可能想知道怎么当志愿者,怎么找合适的志愿服务。我特意问了同事,她说可以登录当地的 “志愿者服务平台” 注册,上面会发布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看到合适的就能报名。
还有个办法,就是问问当地的街道或者社区,他们也会有一些适合儿童、青少年参与的志愿服务,像卫生绿化、环保清洁,或者去帮助老人。
我同事这次参加的活动,就是在 “志愿北京” 官网上报的名,7岁以上的孩子和家长都能参加。孩子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关心他人,明白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还能体会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寒假带孩子做一次志愿者,绝对是一次超有意义的体验。
带着孩子去户外徒步,到山里爬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周末爱做的一件事,常爸周围好几个朋友都是带孩子每周一山。
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徒步?我见过最好的答案是:1次磨炼胜过1万次说教!
徒步好处多多,在我看来,最大的好处有两点:
第一,锻炼体魄。只要走出家门,踏上合适的路线,孩子就会越走越有劲儿,不仅能活动身体,还能释放压力。哪怕是走进北方冬日光秃秃的山里,也能让人身心舒畅。
第二,最好的教育在路上。这可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在行走间,孩子能看到未曾见过的风景,学到未知的知识。一路上大手拉小手,彼此鼓励,也是难得的亲子时光 。
寒假这么多有意思的经历,当然要好好记录下来!边玩边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本专属手账吧,把假期的点点滴滴都收藏在里面。
准备好空白手账本、彩笔和贴纸。如果孩子学做了家常菜,就画上自己做菜的样子,旁边写上菜名和难忘的瞬间,像 “第一次煎鸡蛋,差点被油吓到,不过味道超香”。逛庙会时,贴上门票,画上最爱的小吃,比如甜甜的糖葫芦,再写下庙会上看到的热闹场景。
徒步的照片也别忘贴,写下看到的美景和新认识的小花小草。看了文艺演出,把宣传单贴在手账里,画下舞台上精彩的一幕,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 “儿童剧里的角色好可爱,我也想上台演”。做志愿者后,记录下地点和帮助别人的故事,像 “在社区帮爷爷奶奶打扫,听他们讲过去的事儿,真有意思”……
制作手账的过程,是对寒假生活的回顾,锻炼孩子写作与绘画能力的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成长纪念。
写在最后
放下手机,暂别网络,这10件事,好玩又有趣,而且不花钱就能让孩子多长见识,给孩子留下珍贵的成长体验。
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吧,从最容易上手的事情开始,不一定要做完这10件,只要开始做了,就很棒啦!
如果你还有其他好点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互相学习,一起让这个寒假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