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伯凡时间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德国人的奇思妙想:“蝗虫”10自行火炮 ·  2 天前  
火石创造  ·  福利 | ... ·  4 天前  
丁香园  ·  取消用药限制,本月起实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伯凡时间

《弓与禅》:射击是个很哲学的运动

伯凡时间  · 公众号  ·  · 2023-05-09 20:00

正文

导言:《弓与禅》的作者通过整整六年的时间,经历了身心的种种痛苦和折磨,通过技艺到修身、修心的过程,最终体悟了“道”的奥义。本次研学坊也将通过弓道的体验,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心的状态。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弓与禅》,又译为 《箭术与禅心》。 它的作者欧根 · 贺里吉尔是一名德国哲学博士,在1924年来到日本任教,和他的妻子一起师从“弓圣”阿波研造学习弓道。
这位“弓圣”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用箭射中线香上的亮点,紧接着的第二支箭能够从正后方射中并贯穿第一支箭的轴心。
书中讲了三个矛盾,
第一是 拉弓 ,想要把长约六尺的弓拉开必须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行,但老师的要求却是“毫不用力”。
第二是 瞄准 ,射箭的目的就是要射中靶心,而老师却不允许作者瞄准目标,只要求他专注当下,专注内心。
第三是 放箭 ,我们都认为放箭时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把箭射出去,但是老师要求作者“在毫无思维的时候,让箭自己射出去。”
这让很多人大惑不解。其实射击这个事,还真是个很哲学的运动。
作者在书中写道“日本人将射箭尊为一种武术,奉为传统遗产,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却不是一种运动。 与其说他们想藉此练身,毋宁说他们从中追求的乃是精神的磨炼和心灵的发现。
王阳明有个很传奇的故事,他在剿匪的时候,朝廷派来的许泰、张忠、刘翚三人刁难他,想让他在北军面前出丑,于是向王阳明发起挑战,要比试射箭。 因为三人三番五次地执拗邀请,王阳明无法谢绝,所以只好回答说: “某书生何敢与诸公较艺,诸公请先之。
听了王阳明的话,三人觉得王阳明文弱书生果然不善射箭,心中顿时意气风发。于是,许泰等三人每人三箭,总共射了九箭,结果除了许泰的一箭射到了箭靶的上方,张忠的一箭射到了箭靶的角落上,其余七箭全都没能上靶。
王阳明站到射箭场上,平心静气, “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 一箭、二箭、三箭均正中靶心。在场的两军兵士都拍手喝彩,响若万雷。
“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这句描写,正和《弓与禅》中描写的状态不谋而合,阿波研造说:“弓不能靠腕力来拉,而要用心来拉。学的时候,一定要让肌肉彻底放松,松懈自己身上的气力才行。”
特别是这句“用心来拉弓”,一旦心有了拉弓的想法就出现了主体“我”,而如果希望做到“用心来拉弓”,就必须舍弃“我”,这时候事物与“我”之间的对立便会消失,变得“物我一体”。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三发三中,正是因为达到了如此境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