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致戴枫仲二札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后改名山。
字青主,号公之它、丹崖翁、真山、侨黄等。
阳曲(今属山西)人,祖籍大同。
明亡后曾出家为道士,故人称“朱衣道人”。
他是一位很有气节的人,前半生全力反清,晚年隐而不仕清,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气节高贞之人。
他主张“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又针对当时赵、董流弊一味甜熟之风,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等著名书法观,反映了他的卓尔不群,出时风之表的高格。
他的草书雄强奇崛,下笔如龙蛇飞舞,苍鹰盘旋,极自由超拔。
他曾自言比于王羲之,是“龙跃似之,虎卧不足”,说的就是自认为动处似王羲之,静处尚有不足。
他的小字精严,楷法颜真卿,而归之于钟繇,写得极精到高古。
此两札内容,前札为和挚友戴枫仲谈做文章之道,文意深刻玄远,而又能平实之言出之,启人尤多;
后札为朋友之间相约往来,如家常言,亲切自然。
就其书法言,前札放纵,后札收敛;
前札笔沉墨厚,后札清劲严整。
盖前札言文道则自负,后札叙友情则谨敬者也。
倪元璐《致台翁手札》
倪元璐(1594-1644),字玉汝,号鸿宝。
浙江上虞人。
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之职。
祟祯时,深受器重,声望很高,从侍讲累官至国子祭酒。
但旋受奸臣陷害,退隐故乡;
崇祯十五年(1642)再度受召任兵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但国运衰弱,独梁难支,颓势难挽。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他亦自缢身殉。
后来明福王赐谥“文贞”。
他的书法近黄道周,但气格更胜,比黄道周更为奇崛。
倪书用笔苍劲古拙,飞扬恣肆,结体出于颜苏,但展脱挺健,得颜苏之精神。
此札内容为慰亡,写得沉痛哀婉,但又以通脱之观点为生者解说,言简意深,于平常俗事中见高远之怀。
所书结体端正,行笔朴厚而活泼,极为精彩。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又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
福建漳浦人。
明天启二年(1622)与倪元璐、王铎一同中进士。
选庶吉士。
崇祯年间,擢为大学士;
南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帝位后,任礼部尚书;
唐王聿键被拥立于福州时,任武英殿大学士。
黄道周一生不谐流俗,为人严冷方刚,以文章风节高天下。
后复明无望,被俘于南京,不肯投降,在狱中仍从容小楷书《孝经》,被俘翌年(1646)从容就义。
他有绝命书,写道: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凛凛然有生气!
他有《石斋集)》等传世。
此札内容即述南明王朝昏庸、江河日下之情形,从中透露出其于时势无奈之心境。
其书法奇崛古淡,端严而秀密,诚为佳作。
黄道周大字生辣放纵,跌宕奔腾;
小字精紧高古,其间反差极大。
但无论大小字,其内在气息都以峻拔称,方折分明,字如其人。
眼尖的书友,马上
就能认出是谁的字了。
至于认不出的,就更该好好看看了,至少这手稿的笔法、墨法是极其娴熟的,对于随性手稿而言,章法也是极好地,尤其看空间布白关系。
好了不吊胃口了,这是明代著名书法大家王铎的手稿。
王铎,有后人赞誉“后王胜先王(王羲之)”,足显其书法水平之高。
纯熟书艺如陈酒,愈久弥香。
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份手稿,结字茂密,气势跌宕超逸,率意天真,节奏变化显著,既得险峻之致,又能复归平正,比其他的作品更加淋漓尽致,发挥个性。
顺便给大家看看内容吧,看到上面这张,对着内容看看,或许别有风味。
“参考吾子善自持。
感物念孤挺,铮铮已不私。
漱彼神泉水,手拂花木枝。
君子信在独,玄造元无私。
徘徊古今事,言之不免悲。
愿各保遐尚,忉怛亦何为。
其二。
相暌虽不远,若彼江沾蘅。
采采隔远道,能不萦中情。
良玉切磋需,玛墦有经营。
石与兰同宅,原非慕其荣。
子洵行古谊,使我道心生。
神鳌海水潜,应龙藏光灵。
嗟哉口艰难,岂独为嘤鸣。
此外不敢言,有言谁与听。
其三。
”
这份王铎诗稿墨迹作品内容之博、字数之多,墨法、技法、章法之丰富,较现存的王铎传世作品而言,堪称王铎一生之煌煌巨著。
也是在唐宋后,书法创作意识更明显后,无意而佳之典范。
转载声明:
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