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记者 蔡译萱
编辑 陈仪方
审核 姜黎
3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国家援助指南》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明确各国政府可快速批准电力容量补偿机制(Capacity Remuneration Mechanisms,CRMs),以支持能源系统脱碳转型。
草案提出,各成员国可在战略备用和容量补偿两种机制中进行选择,但均须符合欧盟电力资源可靠性评估标准。目前已有8个欧盟国家实施了容量补偿机制,覆盖了三分之二的欧盟电力需求,德国、比利时等则依赖战略备用机制。此举旨在通过简化容量机制审批流程,快速推动电力容量补偿措施落实,为能源系统脱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容量补偿机制(Capacity Remuneration Mechanism,CRM)通常是由政府或市场运营机构确定发电容量的补偿价格,所有满足条件的容量都得到相应的补偿,可以实现对全部容量或部分容量进行补偿,政府可对不同类型的发电技术设置不同的补偿标准。
目前这一机制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有所应用,主要用于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带来的供应缺口。其特点在于适合长期激励,引导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投资
,但若设计不当,传统发电厂可能过度套利。2019年欧盟通过的内部电力市场法案(Regulation on the Internal Market for Electricity),将容量补偿机制明确定义为临时措施,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资源参与,并让电力现货市场中的稀缺电价成为电力资源回收容量成本的主要机制,而非容量市场。
战略备用机制(Strategic Reserve Mechanism)则是指将部分发电机组或需求侧资源从电能量市场中剥离,纳入电网运营商统一招标、承包管理,仅在系统出现供需紧张时才予以调用(即只有当电能量市场无法提供充足容量时,战略备用机组才会投入使用)。
战略备用资源一般为老旧或即将退役的机组
,其收入来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机组和电网运营商签订的年度战略备用合同(覆盖固定成本);二是被调用时的运行成本,这些运行成本通过输电费用或平衡费用等回收,传导给电力用户。签约战略备用的容量在高电价时也不得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
此机制在德国、比利时等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组织简便、成本较低和对市场干扰较小等特点。
不论选择哪种机制,草案都要求各国的备用容量措施必须满足欧盟电力资源可靠性评估标准,确保系统具备足够的备用容量以应对峰值负荷和突发性事件(如机组故障或极端天气)。
为解决现行审批流程冗长的问题,新草案提出了以下修订措施。
首先,大幅缩短审批周期,欧盟委员会承诺将成员国的提案评估周期压缩至2个月,相比目前至少6个月的审批时间,显著提高了反应速度。其次,在清洁工业协议国家援助框架下,采用预定义的目标模型,确保审批流程既能兼顾技术中立原则,又能保障公平竞争。三是制定评估标准,草案依托欧洲能源监管机构合作机构(ACER)已批准的欧洲资源充足性评估方法,为各国量身定制符合自身能源结构的方案,同时保证欧盟整体的系统可靠性。
欧洲资源充足性展望评估由欧洲输电系统运营商网络(ENTSO-E)负责实施。ENTSO-E每年都会发布短期(如一年)和长期(如十年)的展望,并附带详细的方法说明以及相关数据。ACER将与ENTSO-E合作,利用中央参考情景为各国的容量机制提供标准化评估依据,其情景分析将从10年全周期建模改为关键目标年重点分析。ENTSO-E将在9个月内提交详细的修订方案草案,随后由ACER审批。整个程序还将通过电力协调小组与欧盟国家、输电系统运营商及国家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广泛磋商,确保各方需求和市场特性得到充分考虑。
在现行的容量机制审批流程下,欧盟各国往往需要长达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进行多轮讨论和预通知,流程繁琐且缺乏统一标准,这不仅延缓了相关投资的落地,也使得各利益相关方在应对市场波动时灵活性不足。而新的修订方案提出2个月内完成评估,大幅缩短了决策周期。
整体来看,
草案坚持技术中立原则
,允许各国选择最适合本国能源结构的容量机制;要求新机制需与欧盟气候目标一致,优先支持低碳技术(如储能、需求响应),逐步淘汰高排放化石燃料机组,
并提出成员国需公开容量机制的设计细节,确保公平竞争并防止市场扭曲。
虽然草案在流程简化和技术标准化上有所进展,但其中一些条款仍存在争议。
燃气电厂的角色是争议焦点。
一些环保组织担忧,容量补偿机制可能在无形中延长对天然气的依赖;而支持者则认为,在能源转型初期,短期内保持一定比例的灵活性调节电源(如气电机组)是必要的过渡措施。
以德国为例,当前德国的容量备用系统主要由曾经退役但现允许重新启用的燃煤和燃气发电资产构成,即战略备用。短期内这一体系不会停用,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部分化石燃料机组可能暂时转入备用状态。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即使天然气价格较高,德国也更倾向于鼓励燃气机组运行而淘汰煤电,主要是由于煤电的固定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
与此同时,一些电力市场专家担心容量补偿机制会产生市场扭曲风险。这是由于容量成本补偿机制直接为发电机组提供固定收入,可能削弱电能量市场价格的调节信号,给传统发电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导致电力资源过度投资,造成高成本和排放,进而影响新能源和储能等领域的投资激励。
《国家援助指南》将适用于欧盟27国以及挪威、瑞士等关联国家,预计将推动数十亿欧元的投资,特别是针对备用发电设施、储能系统和氢能项目。同时,简化后的审批流程有助于加速各国在电力市场改革和充裕性保障方面的步伐,为未来全欧统一的电力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草案已于3月11日启动公众咨询,若各方在后续讨论中达成共识,欧盟委员会将在2个月内完成评估,预计简化流程的措施有望在2025年内陆续落地,各国将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相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