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对女人有这4个反应,说明真的动情了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口腔的清道夫,牙齿的保护神——中药牙粉,改善 ...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久坐伤身?换个方式坐,反而排湿又养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司马懿子孙的晋朝,真是历史上最差劲的王朝?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1-09 18:17

正文

曹魏权臣 司马昭, 当街斩杀皇帝 曹髦 之事,一直被传统儒家士大夫,认为是开启了公然弑杀皇帝的恶例,甚至认为他儿子司马炎的晋朝,从起始根基就坏了。


起兵反对晋朝,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就因此鄙视司马懿是“欺孤儿寡母得天下”。

据说,当司马昭的后人,晋明帝 司马绍 向大臣王导询问此事详情后,羞愧无比,连呼【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真如你所说,晋朝的基业岂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晋书》时,如此评价此事:【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

也就是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父子,篡夺曹魏政权的行为,不但连石勒这个胡族酋长也嘲笑这是“欺孤儿寡母得天下”,更被他们的后代晋明帝司马绍引为耻辱,羞而掩面。

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事实真相果然如此么?……

石勒其人,原是羯人一介亡虏,被匈奴汉国刘氏擢拔为大将,委以方面大员之任,却反叛自立,取而代之,匈奴贵胄、旧日同僚也被他大肆杀戮。他又有何资格和立场,反来鄙薄司马懿“欺孤儿寡母”?

羯赵皇帝:石勒


东晋名将祖逖,数千人马孤军北伐,便势如破竹收复河南,石勒便要主动遣使求和,他这点本事,比之司马懿,相差何止千百倍?

石勒贬损曹操、司马懿的话,首先不过是基于自己和晋朝为生死大敌的立场,贬损魏、晋两代中原王朝的实际开国君主,来打击此时在他统治下的北方汉人的民心士气罢了。

至于晋明帝 司马绍 ,在“兵凶岁饥,死疫过半,强藩逼凌”的危急关头,一边对王导这个权臣虚以委蛇、刻意示弱的「问高贵乡公之事,叹晋祚安得长远」,此事虽被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后世很多人津津乐道,

然而另一方面,司马绍潜谋独断,以弱制强,平定王敦之乱,分化过江侨族,分授四州,强本弱枝而分上流之势,虽享国日浅,天不假年,终究奠定了东晋司马氏的百年基业。

晋明帝:司马绍


一时占得表面上风的王导王司徒,看着琅琊王氏从总揽东晋军政、“王马共天下”的权臣,到声势大弱,被分割牵制,怕是未必笑得出来,也只好当个忠臣到死了。

东晋司徒:王导


事实上,东晋王朝多则尽占黄河以南之地,少则也据有东吴故地不失,百年时间里,多次北伐中原,收复河南山东地区,更前后五次收复故都洛阳,在那个“神州陆沉”的黑暗年代里,依旧是天下汉人都认可的华夏正朔之所在。

北方众多胡族政权,不约而同地自贬位号,不敢轻易称帝,而只以天王、大单于等自称。每当他们自身情况一有不妙,更是纷纷派遣使者到江东去争相逢迎,请求支援。


所以,哪怕是最强调“君臣忠奸”,将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强行排除,将曹魏贬斥为僭伪政权,以蜀汉代替之的满清一朝,其历代帝王庙祭祀的188名皇帝中,依旧不得不以司马氏的东晋诸帝为正统,以五胡十六国为僭伪,这亦是 事实胜于雄辩 了。

而且,曹髦和司马昭的斗争,当真是正义和非正义的较量么?脱离陈腐的封建君臣观来看,不过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罢了。

曹髦其人,并非曹魏皇子,不过寻常宗室,亦从来并非有先帝遗诏指定、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已经掌控朝政大权的司马氏,选立他为皇帝,其统治合法性完全是司马氏竖立的。既如此,当曹髦立场直接与司马家敌对时,司马家又为何不可诛之?

高贵乡公 :曹髦


曹髦定要依仗天子名号,致司马氏于死地,司马家若不果断将其斩杀,难不成反而要乖乖伸长脖子,等着他杀光自己满门不成?从霍光起,两汉有多少权臣家族,是被皇帝夺权后死无遗类的?

会作如是想的,都是信了明清君主权力登封造极之时,那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谬论,全然不懂何为 真正的先秦士风,汉魏风骨,那就是 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当诸葛亮去世后,魏明帝曹睿可以安居洛阳,醇酒妇人,醉生梦死,司马懿却要七旬老翁远征辽东千里劳苦,凭!什!么!不就是因为曹睿碰巧投了个好胎,托身在魏文帝曹丕之妻甄姬的肚子里?

甄姬与曹睿:


若世上本无司马懿其人,殚精竭虑挡住诸葛亮北伐兵峰,若以诸葛孔明国士无双之才,北定中原三兴炎汉,蜀汉当真灭亡了曹魏……就必然是这个打着复兴汉朝正统旗号的政权的彻底反攻倒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