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钱币纪念大全,带你寻找值得纪念的钱币!
中国人民银行从1979 年开始,发行了部分年份的套装流通硬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国际交流和出口创汇,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
套装币绝大部分远销国外,在国内当时只能用外汇券在外汇商店才能买到,因此很多套装币已经成为了中国流通硬币中的珍品,深受收藏者喜爱。
被收藏界称为“
五大天王
”的1979年、1980年、1981年5分,1980年2分、1981年的1分硬币,就存在于套装流通硬币中,凑齐五大天王,需要哪几个套装?
1979 年套装流通硬币,为普制币,上海造币厂生产,中国造币公司装帧,内含1 分、2 分、5 分三枚分币和一枚羊年纪念章。
发行量为
1万套
。
1980 年套装流通硬币,目前发现4种包装,均为沈阳造币厂生产,中国造币公司装帧。
1980 年长城币小黑本,里面包含1 角、2 角、5 角、1 元,共四枚长城币,
推测发行量为
2万套
。
1980 年蓝皮本和黑皮本套装币,里面各包含1 分、2 分、5 分、1 角、2 角、5 角、1 元共7枚普制币。推测发行量为
8万套
。
1980 年半精制币小黑本,里面包含1 分、2 分、5 分、1 角、2 角、5 角、1 元共7 枚半精制币。
极为少见
。
1981 年普制币小红本,沈阳造币厂生产,中国造币公司装帧。里面包含1分、2 分、5 分、1 角、2 角、5 角、1 元共7 枚普制币。发行量
不超过1万套
。
1981 年白外套蓝色装帧硬币卡,上海造币厂生产,中国造币公司装帧。里面包含1 分、2 分、5 分、1 角、2 角、5 角、1 元共7 枚精制币,外加一枚鸡年纪念章。
硬分币“五大天王”没有发行散币,也没有投入流通。目前所有币都是从这些套装硬币册中拆出来的。
硬分币“五大天王”的发行量是多少?
国内的没有权威文献记载,《上海造币厂志》中也未找到记录。但有些国内收藏类书上写的是5000 枚,有些写的是1 万枚,这些书的权威性都不高。
日本东京泰星钱币公司,既经营现代钱币,又经营历史货币,该公司的总部资料上标明:1979 年套装流通硬币的发行量为
1万套
。2011 年,有人发现少部分1979 年套装册内页附有一张印刷的日文说明书,上面标明1979 年5 分发行数量为1 万枚。
为什么日本人会知道发行量呢?
因为
早期套装流通硬币都是发往国外
,由中国造币公司向国外总经销,且对外公布发行量。但是套装册内页的说明书只有中英文,所以日本经销商在销售时附加了日文说明。日文说明书上给出的数据,可信度相对较高。
1980年套装流通硬币,在《沈阳造币厂图志—沈阳造币厂一百周年纪念(1896-1996)》中记载,生产量共为8 万套,因为1980 年2 分、5 分都含在套装中,所以它们的生产量各为
8万枚
;
1981 年套装流通硬币,“沈阳造币厂图志”中记载7枚普制套装币的生产量为23400套,但旁边的配图竟然是上海造币厂的精制币套装。
我仔细阅读了“沈阳造币厂图志”一书,发现里面有
多处错误
。也许他们当时没有1981 年普制币小红本的图片,只能拿精制币套装的图片补充,但编辑人员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套精制币并非沈阳造币厂生产。
另外,也有人推测,书中记载的23400套的生产量,是普制套装与精制套装币生产量的总和。但按照造币企业保密原则推测,上海造币厂当年生产了多少硬币,沈阳造币厂应该不知道。而且书中提到的其它钱币的生产量,也都是沈阳造币厂的铸造数量。
所以,23400套的数量还应是1981年普制币小红本的数量。
不过,我通过十多年的收集信息发现
,1981年普制币小红本数量极少,难得一见。远比发行量为1万套的1979年套装流通硬币、发行量为5750套的1984 年沈阳版套装流通硬币、发行量为4825 套的1985年套装流通硬币要少得多。
所以,我怀疑“沈阳造币厂图志”中记载7枚普制套装币的生产量23400套,是
计划生产量
,并非实际生产量。
上海造币厂的1981 年精制币套装的生产数量,《上海造币厂志》中没有记载,唯一的数据是来自1995 年第7 期《北京金融》杂志《集币热中谈中国流通金属币及纪念币》文章中说的铸造量为
1万套
,这个数据是否准确,还需要更权威的资料和部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