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理蹊  ·  高考地理 | ... ·  4 天前  
石油地质学  ·  碱湖时空演化-玛湖风城 ·  2 天前  
石油地质学  ·  碱湖时空演化-玛湖风城 ·  2 天前  
地球知识局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4 天前  
地球知识局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4 天前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6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创意融入山海丨180余位全国文博文创负责人齐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大航海时代 — 萨赫勒,古加纳王国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2-13 06:30

正文

  基于撒哈拉沙漠的阻隔,黑非洲曾经长期被隔离在旧大陆文明圈之外。缺乏交流的后果,就是黑非洲进入“文明”状态的时间较晚。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文明”并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是基础的硬件标准;而软件方面的要求,则是需要建立一套国家统治制度。简单点说,你最起码得有个能让一部分人脱离第一产业,开始制定各种规则的“城”(不一定要有城墙),才算是有资格进入以“国家”为标志的文明状态。至于是否使用了文字、金属工具,倒并不是最重要的。
  黑非洲到底有没有独立发展出来的“原生文明”,一直以来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中世纪先后出现在西非的加纳、马里、桑海三个古国,经常会被用来充当黑非洲文明的门面。很多资料中,甚至会将这三个国家冠以“帝国”之称,以区别于周边那些部落式(或体量较小)的西非土著政权。先且不论这三个古国的文明因子,到底是原生还是受其它文明影响而次生的,也不管到底够不够得上“帝国”的标准,仅就三者在西非文明的地位,以及彼此间的地缘关系来说,倒是可以和同样为“中华文明”奠基的上古三代:夏、商、周做一个类比,以帮助我们熟悉这个陌生的版块。
  世界上大多数农耕文明都与一条或数条大型河流密不可分,由此也有了“大河文明”的说法。如果说华夏文明的源头是黄河的话,那么西非文明的大河自然就是“尼日尔河”了。这其中,最早依托尼日尔河流域建立强大政权的,就是古加纳王国了。提到“加纳”,大家很自然的会联想到现在叫 “加纳”的西非国家。不过时过境迁,类似这种地缘遗产,向来容易被当成一笔富贵财富为后世所争夺。今天叫某个历史地名的地方,未必就是它的原生地。加纳也是这种情况,现在位于西非南部与几内亚湾相接的“加纳共和国”,并非古加纳王国的所在,也不属于尼日尔河流域。15世纪末,当葡萄牙人到来之后,他们为这片土地所取的名字“黄金海岸”的。以类似方式命名的,还有加纳的西邻“象牙海岸”(科特迪瓦)。
  黄金海岸、象牙海岸之称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因此上世纪两国在获得独立之后,都在尝试摆脱这段屈辱的历史。其中黄金海岸率先抢到了“加纳”这笔丰厚的地缘政治遗产(1957年独立并更名)。至于“象牙海岸”,其实还是叫这个名字。所谓“科特迪瓦”就是“象牙海岸”的法语发音。也正因为如此,在海外华语地区,科特迪瓦很多时候还是会直译为“象牙海岸”的。不过科特迪瓦人显然对此也不满意,以至于在1985年做出决定,要求其它国家只用“科特迪瓦”的音译,而非意译“象牙海岸”来称呼他们的国家。类似的做法并非孤立,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应该是2005年,韩国要求中国将其首都的汉译名,从“汉城”改称为音译的“首尔”的做法,。
  尽管加纳共和国抢注了西非历史最悠久的“加纳”标签,但其地理位置来说却并不属于古加纳王国的范畴。除了尼日尔河这条核心河流之外,西非弧状的海岸线还均匀分布着许多独流入海的河流,并成为今天西非众多沿海国家立国的地理基础。其中加纳的核心河流叫做“沃尔特河”(河流上游为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则有三条体量相当的河流并列,分别是:萨桑德拉河、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虽然在日后欧洲殖民者从海路深入西非的过程中,这些河流都像冈比亚河、塞内加尔河那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西非文明初始的中世纪来说,却并没有太大用处。有机会与外部交流,并藉此建立强大政权的,还是能够与撒哈拉商道直接对接的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等北部河流地区。

  其实今天的加纳与古代加纳之间,也不能说一点关联都没有。古加纳之所以能够在众多西非土著部族政权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最先接通了跨地区的黄金贸易。而“黄金海岸”的知名度,也同样源自于黄金贸易。当然,西非产金的地方并不止于“黄金海岸”一处,仅凭这一共同点就想继承与1000多年前 “黄金之国”的政治遗产,还是说不过去的。为此加纳人相信,自己的祖先便是古加纳王国建立者。也就是说,古加纳人在灭国之后,向南迁移到了现在的加纳。至于这到底是不是历史事实,倒是并不重要的。所谓文化继承的重点并不在于二者的联系是否紧密,而在于后者愿不愿意继承。
  既然现在的加纳不是“古加纳”,那么古加纳到底在哪呢?基于文明初始时那么松散的政治结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古加纳王国的核心区到底在哪里。概括的说,古加纳王国的位置是在富塔贾隆高原以北,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河上游河谷平原包夹的这个V型地带,从马里境内的热带草原区向北延伸至毛里塔里亚南部的萨赫勒地带。

  这里需要着重解读一下的,是“萨赫勒地带”。所谓“萨赫勒”的原意是“边缘”,这个边缘客观上有两重含义:一是沙漠的边缘(南缘),二是草原的边缘。简单点说,萨赫勒地带是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貌上则可以将之归类于“荒漠草原”。应该说,在两个地貌区之间存在一条缓冲地带,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就像典型干草原地区与森林地带之间,会有森林草原地带一样。萨赫勒地带的平均南北纵深,约在600公里左右。如果想追求更为精确的范围,可以尝试在非洲地图上划出200毫米-700毫米两条等量雨线,二者之间的区域就是“萨赫勒地带”了。

  顺便说下,其实撒哈拉地区并不一直是今天我们看到这幅黄沙漫漫的景象的。在地质时期,北非的气候曾经经过数次巨大变迁。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3900年间,撒哈拉沙漠还是一片绿色之地(绿色沙。其后由于气候变迁,撒哈拉地区逐渐沙漠化。最起码到古埃及王朝初始时(公元前3200年),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已经与今天的情况差不多了。有一种说法是,古埃及的农业文明可能是始于绿色撒哈拉时期,然后在沙漠化之后向尼罗河流域汇集,并成就了最终的古埃及文明。
  虽然撒哈拉地区在史前文明的过去,能够引发大家的好奇心,但终究已经与后来的文明进程没什么关联了。因此我们只需默认撒哈拉在人类文明出现时,已是一片大沙漠就可以了。至于这片沙漠能够有一天重新变成绿色之地,也肯定不是现在的人类可以左右的(所以也不用开脑洞)。引出这一段气候变迁的意义在于清楚一点,即今天我们在非洲看到的大环境,与正在解读的时代并没有质的区别。基于撒哈拉沙漠覆盖了整个北非大陆,萨赫地带的也贯穿了从大西洋到红海的非洲大地。以今天的行政分割来看,由西向东大体包括塞内加尔北部、毛里塔尼亚南部,以及马里、尼日尔、乍得、苏丹四国中部,直至红海之滨的厄立特里亚西端。

  古加纳王国的统治区,也向北包括萨赫勒地带。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政治中心,古加纳王国也不例外。它的首都位于毛里塔尼亚与马里西部国境线之北,是由两个叫做:昆比和萨利赫的相邻城镇结合而成(统称昆比-萨利赫 Koumbi Saleh)。就这个处在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流域最边缘的位置来说,可以说是萨赫勒地带与西非热带草原地带的分割点。如果不考虑与北部干旱地区的地缘关系,古加纳人其实可以选择把政治中心,放在南部气候更加湿润的区域。然而作为西非第一个“帝国”,古加纳人在做类似选择时,就不能只考虑“黑非洲”内部的地缘关系了。至于这一切又是如果发生的,又与跨撒哈拉贸易有什么关联,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非洲降水图与非洲宗教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