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哪吒2》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新晋冠军 ·  22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37星]Ola:打破多模态边界,实现图像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413星]llmchat:最直观的统一A ...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iPhone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五个Jupyter实用技巧】1.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AI时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曹将  · 公众号  ·  · 2024-05-27 20:15

正文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最近看了本书,书名叫做《拐点:站在 AI 颠覆世界的前夜》,作者是万维钢。

本想着看完后,就能掌握一整套 AI 技巧,结果——竟然学了很多道理。


这本书讨论了以下话题:
  •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 AI 大时代的哲学?

  • AI 的能力边界究竟在哪里?

  • 大模型的智能为什么出乎意料?

  • 我们在 AI 时代下应该怎么办?


我最关注的是最后这个: 我们在 AI 时代下应该怎么办?

而今天这个笔记,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01 为什么 ChatGPT 有创造力?


作者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 所谓创造就是想法的连接—— ChatGPT 知道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想法,它当然很擅长做想法的连接。

简单来说,创造有三个条件:

  1. 有足够多的积累。

  2. 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

  3. 将积累与问题连接。


同样的道理延伸到职场中,为什么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感觉到「荒芜感」?比如,大脑中只有一个解决方案,而且还是以前的做法。

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储备的就不多,创新的一切前提,就是有足量的信息能支撑下一次改变。

所以:

·一个做设计的朋友 :每天就要去小红书、花瓣网、Pinterest、Instagram上逛个半小时,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一个做商场运营的朋友: 有假期就去 其他城市旅行,顺带逛逛当地的各个商场,学习他们是怎么策划活动的。

·一个做培训的朋友: 没事就去听听课,看看别人是怎么讲课的,怎么互动的,以及怎么做学员运营的。

——行动:你有积累多少个本专业(行业)的案例库?

02 那什么是创造性人才?


要说什么是创造性人才,先说什么不是。

书里的观点,「不是」的人有三个特点:

  1. 回报的来源是管理者的认可。

  2. 高度重视错误。

  3. 对教学范围以外(工作范围以外)的东西、和对新事物是不关心的。


简单来说,做事的目的就是唯上。

那创造性的人才有什么特点?书里给出的答案是:

1.回报不是来自上级的认可,不是因为满足了什么标准,而是来自社会、来自消费者,有时甚至是来自自己的认可。

2.他们并不特别在乎自己做错过什么,不太重视短板,他们要的是长板。

3.乐于追逐新事物。越新的东西越有可能让他们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认为,这样的人大概不怕被 AI 取代。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以前听一位 HR 朋友分享的一个案例。

某人一直按照领导的要求做事,也得到过正反馈,按理说他做得挺不错的;但后来换了领导,新领导觉得他不胜任岗位要求,于是就把他劝走了。

为什么?因为以前的领导主要是让他做一些杂活,而新领导需要他做岗位真正需要的东西(做策划 )。而他已经习惯了以前的工作习惯,改变不了,于是就自然被淘汰了。

书里还有一段话特别扎心:

如果你的技能仅限于一个很狭小的领域,你在工作中本来就是根据别人提的需求做事,你是个工具人,那你在任何时代其实都比较脆弱,在 AI 时代就更危险了。

——行动:积累岗位的专业技能,永远是自己的真正铁饭碗。


03 AI 时代下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作者给出了六个能力:

1.调用力。 各种自动化工具都是现成的,但是太多了,你得有点学识,才能知道干什么事情最适合调用什么工具。

这也是我现在在做的积累,以【场景-工具】作为标题来整理一个个工具,保证解决问题时能快速找到它们。



2.批判性思维。 既然你要做选择,就得对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有个基本的认识。你得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哪些结论代表当前科学理解,哪些说法根本不值得讨论。

3.计算机思维。 不是说非得会编程,而是你得善于结构化、逻辑化地去思考。

4.艺术和哲学。 这会提高你的判断力,让你能提出好的问题。艺术修养尤其能让你善于理解他人,这样你才能知道,比如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乃至于想象出新的需求。

5.领导力。 不一定非得是对人的领导力,至少是对 AI 的领导力。这包括制定目标、安排工作步骤、设置检验手段等。管理 AI ,也是一门学问。

6.传播能力和说服力。 你能把一个复杂想法解释清楚吗?你能让他人接受你的观点吗?你能把产品推销出去吗?高端工作很需要这些。

其中 AI 领导力很有意思:

1.对 AI 的态度,是对助理的态度,要领导它,就要去打磨它。


2.一方面,要投喂一些内容,让它知道什么叫好。


3.另一方面,要说清楚需求,让它知道什么是成功时的样子。


4.不要追求一次到位,领导带下属做事也要来来回回。很多人用 AI 不习惯,就是因为总想着给一个指令,就得到最完美的答案。

——行动:把 AI 当助理,而不是老师,不求一次到位,多试几次。


04 为什么情绪状态很重要?


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做「拓展-构建理论」。听起来很复杂,解释起来很简单: 积极情绪能拓展注意力,构建心理资源。

相信这样的情况你我都不陌生:

· 充满压力的时候,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只关注眼前的威胁点。
· 处于积极情绪的时候,则更容易发现身边各种有意思的事情,注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旅行的时候,总能有意外收获。
· 同时,积极的情绪还会影响周围的人,别人更愿意跟你合作。

换成一句俗语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行动:无论如何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消极情绪会把人拒之门外。


05 简单化是一种能力,甚至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这本书有两页让我拍案叫绝。因为作者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说明了领导力的演变。



1.最早的领导力是「英雄主义」。我是这个狼群中最能打的,所以你们都得听我的。


2.近代以来出现了「军队式」的领导力。讲究命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做事得有章法,不能朝令夕改。


3.后来主流管理学倡导「机器式」的领导力。它以目标为核心,讲考核、问责、任人唯贤,提倡比较扁平的组织结构,追求效率最大化。

4.新一代管理学倡导的是「价值观和愿景」,希望员工对要做的事达成共识,不但知道做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5.(作者推崇的)查特拉斯提出的「门槛领导力」就是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特别重视「人格魅力」:你的公司、你的事业,本质上是你人格的放大;你有多大的认知,就能做多大的事。

复杂的历程,作者用这几个比喻或容易理解的词解释得清清楚楚。

这种能力需要一种强大的思维,那就是把自己当作初学者。

记得多年前,一位自媒体前辈提到:有个新人做房地产自媒体,很不自信,就去请教他。他说,这正是你的优势,因为那些专家一上来就是各种「头头是道」的分析,看起来专业,但大众不爱看、也看不懂;但你,说的是人话,还会把专业内容简单化,这就是竞争力。

后来这个新人的公众号已经成为了很多房地产行业从业者必看读物。

——行动:如果你想把事情说简单,那就假设沟通对象是一个门外汉。

06 你的个人色彩也是竞争力


书里讨论了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当 AI 已经能解读很多书的时候,人类解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作者的答案是:你听解读往往不只是想听个内容简介,你还想知道解读人个人的东西。这种主观的东西可以好,也可以坏,但是它能有多坏就能有多好,它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换句话说,我们喜欢的,除了内容外,还有个人色彩。

举个例子,我看过《甄嬛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看过 B 站上很多解说,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看另一个人的解说。我喜欢的是这个人是否挖出一些新东西,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历史分析带来的新理解。

与之类似,这篇文章也是个书籍解读,无论你认不认同,它就是一个有「曹将」色彩的内容,背后是我这 34 年的经历。 有色彩,就有价值。

——行动:让你的每个出品,都有你的烙印。

07 如何得到想要的答案?


在与 AI 的沟通上,作者给出了他的提问大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