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资产荒行情演绎更为极致,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置,信用供给收缩,而存款出表流向非银,导致债市资金供给远大于资产供给,表现为低风险偏好的资产供给增速显著高于社融,
10
年和
30
年国债收益率再创新低,信用利差大幅收窄。那么今年机构行为对债市影响有何特点?明年机构行为如何展望?债市供需缺口如何看?本文进行总结和分析。
今年中小行、保险、信托为债市提供约十万亿增量资金。
1
)
农商行
继续大幅买债,年初农商行配置增强推动长端利率下行。前十月中小型银行投资债券累计
2.73
万亿。
2
)保险
投资债券增量高于去年,保险全年投资债券约
3.6
万亿,配债节奏与地方债供给节奏最为相关。
3
)信托
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预计超过去年,上半年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
1.7
万亿,年化约
3.4
万亿,这高于去年的
2.2
万亿。
4
)公募债基
买入债券规模仅略高于去年,前三季度投资债券
1.42
万亿,年化
1.89
万亿,略高于去年全年的
1.69
万亿。负债端不稳定,二三季度信用利差收窄又走阔。
5
)理财
规模处于修复过程中,下半年债市波动理财规模有反复。
6
)货币基金
资产规模增长超万亿,但资产结构调整减持债券。
明年银行和保险配置需求可能继续增加,理财和基金规模增速不确定性加大,央行购买国债进行货币投放将增加债券市场需求
。
1
)
大行
配债力量受到量价影响可能会继续增加。银行负债成本有望继续降低,从比价角度抬高债券投资的综合收益。随着政府债券供给增加,主要承接着集中于大行和股份行。我们预计,明年
10
年以上政府债券发行
5.38
万亿,占比
40.25%
,较今年增加
17%
。银行有多种调整方式改善利率敏感性指标,预计不会对承接长债构成持续性压力。
2
)保险和农商行
的信用资产结构可能会变化。保险、农商行持有的贷款和非标大量被置换,如果资产供给未能放量,资产荒将加剧。
3
)理财、债基
规模预计继续增长,但在明年债市波动放大行情下,增速不确定性加大。关注股市分流、债市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赎回风险事件可能增加。同时关注基金免税优势以及
SPV
规模可能受到限制的风险,尤其是对信用债流动性带来的冲击。
4
)央行
购买国债将进一步增加国债需求,加剧市场资产荒,近两年央行每年基础货币投放在
2.5-3
万亿左右,如果二分之一通过债券买卖投放,那么央行产生的债券需求约
1.2-1.5
万亿。
明年
供给主要增量在于政府债券,而信用债可能会更荒
。
1
)
利率债
明年净融资预计
14.87
万亿,较今年增加约
2.5
万亿,包括国债净融资
6.05
万亿元,地方债净融资
7.32
万亿元,政金债净融资
1.5
万亿元。
2
)城投债
+
产业债
+
二永债
明年净融资预计
1.6
万亿,较今年减少
6700
亿元,包括城投债净融资
-4000
亿元,产业债净融资
1.5
万亿,二永债净融资
5000
亿。城投债方面,按当前对隐债管控态度,新增融资难以明显回升。二永债方面,补充银行资本金国债安排后,二永供给可能会减少。而明年二永债到期规模高于今年,发行需求减少而到期规模增加,预计明年净供给会下降。产业债方面,贷款利率下降环境企业债券融资或继续低位。
考虑
央行需求,明年债市供需缺口可能比今年走阔,广谱利率仍处下行趋势中。
1
)
债市总供给:
假定剩余其他券种净融资取过去两年均值,那明年债市总供给
18.58
万亿,较今年增加
0.7
万亿。
2
)债市总需求:
以四大托管场所托管额年度增量代表债市年度总需求,假定明年托管总额按照
10.57%
的增速增长,明年托管总额变为
198.5
万亿。换算得到明年债市总需求为
18.98
亿元,如果考虑
1.2
万亿的央行需求,那么总需求为
20.18
万亿,较今年增加
1.28
万亿。
3
)理论供需缺口:
以债市总供给
-
总需求代表理论供需缺口。明年债市理论供需缺口为
1.6
万亿,较今年
1.0
万亿扩大
0.6
万亿。(当央行通过买债方式投放基础货币规模小于
6448
亿元,明年债市缺口将较今年收窄。)
风险提示:
政策超预期,机构行为超预期,测算存在偏差
今年资产荒行情演绎更为极致,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置,信用供给收缩,而存款出表流向非银,导致资金供给远大于资产供给,表现为低风险偏好的资产供给增速显著高于社融,
10
年和
30
年国债收益率再创新低,信用利差大幅收窄。那么今年机构行为对债市影响有何特点?明年机构行为如何展望?债市供需缺口如何看?本文进行总结和分析。
农商行继续大幅买债,年初农商行配置增强推动长端利率下行。
今年前十月来看,中资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规模由
39.32
万亿增加至
42.05
万亿,累计增加
2.73
万亿,债券在资金运用中的占比由
21.10%
上升至
21.50%
,债券投资余额累计同比增长
7.62%
。节奏来看,年初随着农商行确定配债额度和年度目标,农商行买入力量增加。而政府债券供给偏慢,欠配格局下推动债券利率下行至低位。
保险投资债券增量高于去年。
截至今年
9
月,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加
18.30%
,保费收入累计增长
12.74%
,保费收入保持较高增速增长,随着负债端收入增加,保险往往也要较快进行配置。以可得数据观测,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投资债券余额由年初的
12.34
万亿增加至
14.15
万亿,累计同比增长
25.75%
,半年投资债券规模
1.81
万亿,简单年化可得全年保险投资债券规模约
3.6
万亿元,这高于去年全年的
2
万亿。
保险配债节奏与地方债供给节奏、收益率位置相关。
保险的配债节奏来看,受到地方债供给和收益率的影响。
4
、
5
月份长债和超长债利率震荡调整,配置价值较高,而且
5
月地方债供给放量,保险稳定买入。随着
8
、
9
月地方债供给节奏加快,
9
月单月净融资达到
1.1
万亿,保险买入债券规模也随之大幅增加。由此可见,保险配债节奏最主要还是受到地方债供给节奏的影响。
公募基金买入债券规模仅略高于去年,非银负债端不稳定,二三季度信用债利差收窄又走阔,对应基金的快速流入和流出。
截至
9
月,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
6.59
万亿,较年初增长
1.28
万亿,前三季度投资债券
1.42
万亿,年化
1.89
万亿,略高于去年全年的
1.69
万亿。基金整体以低利率环境中追求利差为节奏,
4
月开始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叠加叫停手工补息后存款大量出表,流向非银机构,非银配债力量增加,推动信用利差在二三季度收窄,持续至
8
月。
9
月投资者担忧信用债的流动性风险,理财赎回加大,叠加股债跷跷板效应,基金被赎回抛售信用债,非银负债端不稳定导致信用调整,利差再度调整出更高的性价比。
信托买入债券规模继续大幅增加,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预计超过去年。
受底层资产变化和监管影响,信托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大幅提升。非标资产稀缺性提升,信托业务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信托贷款等的持续减少,但证券投资则将持续增加。信托以固定收益类业务为主,在向投资类信托转型过程中,债券成为主要方向。资金信托持有债券资产规模从年初的
5.68
万亿增加至
6
月的
7.37
万亿,占资金信托比例从年初的
32.7%
提升至
36.9%
,上半年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
1.7
万亿,年化约
3
万亿以上,这高于去年的
2.2
万亿。
理财规模处于修复过程中,下半年债市波动理财规模有反复。
上半年理财规模增加
1.72
万亿至
28.52
万亿,受到叫停手工补息以及信托通道监管加强的影响,理财投资存款规模出现回落,截至
6
月理财投资存款
7.73
万亿,较年初减少了
273
亿左右。而随着理财规模扩张带来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上半年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增加
0.49
万亿,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增加
0.44
万亿,占比分别达到了
3.6%
和
5.9%
。债券类仅增长
0.53
万亿。
9
月以来债市波动,信用利差走阔,理财破净率阶段性小幅抬升,叠加股市行情影响,理财规模受到赎回压力有所反复。
货基资产规模增长超万亿,但资产结构调整减持债券。当货币基金相较于存款收益优势增强,货币基金规模增速往往会上升,二者大致正相关。
一季度货币基金收益率相较于存款具有明显优势,存款向货基转移是货基规模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二季度货币基金优势减弱,规模增长放缓。
9
月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为
13.03
万亿,同比增长
14.39%
,货币收益率相较存款又具有了相对优势从而增速回升。前
9
月来看货币基金资产净值累计增加
1.76
万亿,累计减持债券
3658
亿元,主要增持现金存款及其他资产,主要原因在于存单和
R007
的利差收窄甚至倒挂,这使得货币基金投资现金及买入返售等资产更有价值。
机构行为展望
大型银行来看,量价两方面影响大行配债力量会继续增加。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银行负债成本降低,从比价角度抬高债券投资的综合收益,从广谱利率视角看有利于带动利率下行。今年以来政策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方面继续发力,首先是
4
月叫停手工补息,然后分别在
7
月和
10
月进行了两次存款利率调降。同业存款利率下降会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如果同业存款利率调降至
1.5%
附近,可使得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约
2-3bp
。
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债券供给增加,主要承接着集中于大行和股份行。
政府债券承接者集中于大型银行和股份行,而被置换的隐性债务则有很多是中小银行贷款以及其他非标资产,这导致资产集中于大行。
保险和农商行来看,信用资产结构可能会变化,保险、农商等持有的贷款和非标以及理财持有的城投债如果大量被置换,如果资产供给未能放量,资产荒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财政部长蓝部长表述,
2028
年之前原本需要化债
14.3
万亿。按当前安排,
2024-2026
年三年下发
6
万亿地方债额度用于置换隐债。置换债务是以地方债置换银行贷款、城投平台等非债券形式存在的政府存量债务,用长期低息债务置换短期高息债务,优化债务结构,节约财政资金。置换隐债的地方债发行影响更多是结构性的,由于债券的承接者更多是大行,而被置换的资产更多是中小行和非银。随着债务置换,信贷需求或有进一步收缩。而债务置换并不直接带来新的投融资需求,新的投融资需求需要新增融资回升拉动,因而新增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务扩张是关键。本次在解决化债问题的同时,对隐债的增加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这意味着隐债的监管不会放松。如果城投融资不能有效放量,存量城投债在化债过程中可能逐步减少,方式可能是提前到期或者城投企业增加回购等方式。而化债之后,高收益资产规模收缩,城农商行、保险等缺资产状况可能更为明显,这将增加这些机构的资产荒。
基金方面,关注公募基金免税优势以及SPV规模可能受到限制的风险,尤其是对信用债流动性带来的冲击。
税收优势是银行保险持有公募基金的原因之一,相对银行保险来说,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具有一定税收优势,这是此前为鼓励公募基金发展设立的。而后也成为其他机构借道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市场的动力来源,特别是银行和保险。截至
2023
年,
35
家上市银行纳入表内的委外规模合计
8.62
万亿元,其中基金委外规模
4.87
万亿元。明年关注公募基金免税优势以及
SPV
规模可能受到限制的风险,尤其是对信用债的流动性将带来冲击。
理财、债基规模预计继续增长,但在明年债市波动放大行情下,增速不确定性加大。关注股市分流、债市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类似今年
10
月的赎回风险事件可能增加。
央行购买国债将进一步增加国债需求,加剧市场资产荒。
央行于
8-10
月累计净买入国债
5000
亿元。央行买卖国债有利于保持陡峭化的收益率曲线,也利于呵护流动性平稳。央行买卖国债的实现的同时也传递为大行在市场上买卖国债。大行在卖出长债的同时也在买入短债,整体持债规模则有所上升。明年如果央行继续购买国债将进一步增加国债需求,加剧市场资产荒。央行货币投放方式之前主要是逆回购,现在通过债券买卖,央行买债就会产生相应的债券需求。近两年央行每年基础货币投放在
2.5-3
万亿左右,如果明年二分之一基础货币通过债券买卖投放,那央行产生的债券需求约
1.2-1.5
万亿。
利率债供给来看,明年预计国债净增
6.05
万亿元,地方债净增
7.32
万亿元,政金债净增
1.5
万亿元,合计
14.87
万亿,较今年增加约
2.5
万亿。
蓝部长表示,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以及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我们预计赤字国债
4.05
万亿,一般地方债
7200
亿,特国和超长建设
2
万亿,专项债
4.6
万亿,置换隐债专项债
2
万亿,一共
13.4
万亿。非置换债券
10.6
万亿,比今年多
2.2
万亿。准财政也可能加力,假定明年政金债净融资
1.5
万亿。
信用债供给来看,明年预计城投债净融资
-4000
亿元,产业债净融资
1.5
万亿,二永债净融资
5000
亿元,合计
1.6
万亿元,较今年减少
6700
亿元。城投债方面,
隐债化解资金基本已经确定,债务置换将直接降低存量城投债规模。新增融资能否回升是关键,按当前对隐债管控的态度,新增融资难以明显回升,我们假定明年城投债净融资为
-4000
亿元。
二永债方面,
补充银行资本金国债安排后,二永供给可能会减少,而整体资产荒压力明显。而明年二永债到期规模高于今年,今年二永债到期
1.1
万亿,明年二永债到期
1.2
万亿。二永债发行需求减少而同时到期规模增加的情况下,预计明年供给会进一步下降,我们测算明年净融资
5000
亿元,其中大行净融资约
4000
亿元。
产业债方面,
贷款利率下降环境下,企业债券融资或继续低位,我们假定明年产业债净融资
1.5
万亿。
债市总供给:
根据前文测算,明年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净融资预计合计
14.87
万亿,城投债、产业债、二永债净融资预计合计
1.6
万亿,明年债市总供给
18.58
万亿,较今年增加
0.7
万亿。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前
11
月存单净融资
3
万多亿元(
2023
年全年
6066
亿元),导致下表中的“其他”净供给大增,假定明年大行承接债券同时,央行增加对大行的资金支持,我们对明年的“其他”净融资取过去两年均值。而且供给测算考虑了每年置换债
2
万亿。
债市总需求:
以四大托管场所托管额年度增量代表债市年度总需求,相较于现券数据还包含了一级市场口径。
2024
年
10
月,中债登、上清所、上交所、深交所合计托管额
174.99
万亿,较年初增加
14.36
万亿,年化计算得到今年债市总需求为
18.89
万亿。年化后托管总额变为
179.53
万亿,同比增速
11.76%
(
2023
年增速
9.65%
),假定明年按照
10.57%
的增速增长,明年托管总额变为
198.5
万亿。换算得到明年债市总需求为
18.98
亿元,如果考虑
1.2
万亿的央行需求,那么总需求
20.18
万亿,较今年增加
1.28
万亿。
理论供需缺口:
以债市总供给
-
总需求代表理论供需缺口。明年债市理论供需缺口为
1.6
万亿,较今年
1.0
万亿扩大
0.6
万亿。(如果央行通过买债方式投放基础货币规模小于
6448
亿元,明年债市缺口将较今年收窄。)
广谱利率降低增加债券供给,同时会降低债券需求。明年如果考虑央行需求则供需缺口走阔,不考虑则供需缺口收窄。广谱利率仍处于下行趋势中,长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银行有多种调整方式改善利率敏感性指标,预计不会对承接长债构成持续性压力。
我们预计,明年
10
年以上政府债券发行
5.38
万亿,占比
40.25%
,较今年增加
17%
。市场担心银行利率敏感度指标难以容纳大量地方债,但银行经营通常在上限附近运作,即便指标接近上限,仍有多种调整方式,并非无法承担购债。银行自身可调整主动负债期限,如发行更长期限存单、更多金融债等方式调整相关指标。近两年各省政府发行大量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银行资本逐渐充裕,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工作也已启动。银行通常将
30
年地方债放交易账户,也使得指标限制重要性有所降低。因此预计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不会对承接债券构成持续性压力。
今年资产荒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资产供给少于资金供给。体现为低风险偏好的资产供给增速显著高于社融。
与过去几年不同的是,今年信用供给的下行幅度更大,导致资产荒更严重。
2024
年融资收缩更为明显,到
8
月社融同比增速从
23
年末的
9.5%
下降至
8.1%
。伴随着低风险偏好资金供给的大幅增加,资产荒在今年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