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交易圈
我们致力于提供最具价值的银行同业咨询与知识,搭建优质的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交易圈

从债券供需看资产荒 → 2025机构行为与供需展望

交易圈  · 公众号  ·  · 2024-11-29 13:52

正文

火热报名中,识别图片二位报名,限时同一机构5000元/3人

今年资产荒行情演绎更为极致,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置,信用供给收缩,而存款出表流向非银,导致债市资金供给远大于资产供给,表现为低风险偏好的资产供给增速显著高于社融, 10 年和 30 年国债收益率再创新低,信用利差大幅收窄。那么今年机构行为对债市影响有何特点?明年机构行为如何展望?债市供需缺口如何看?本文进行总结和分析。
今年中小行、保险、信托为债市提供约十万亿增量资金。 1 农商行 继续大幅买债,年初农商行配置增强推动长端利率下行。前十月中小型银行投资债券累计 2.73 万亿。 2 )保险 投资债券增量高于去年,保险全年投资债券约 3.6 万亿,配债节奏与地方债供给节奏最为相关。 3 )信托 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预计超过去年,上半年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 1.7 万亿,年化约 3.4 万亿,这高于去年的 2.2 万亿。 4 )公募债基 买入债券规模仅略高于去年,前三季度投资债券 1.42 万亿,年化 1.89 万亿,略高于去年全年的 1.69 万亿。负债端不稳定,二三季度信用利差收窄又走阔。 5 )理财 规模处于修复过程中,下半年债市波动理财规模有反复。 6 )货币基金 资产规模增长超万亿,但资产结构调整减持债券。

明年银行和保险配置需求可能继续增加,理财和基金规模增速不确定性加大,央行购买国债进行货币投放将增加债券市场需求 1 大行 配债力量受到量价影响可能会继续增加。银行负债成本有望继续降低,从比价角度抬高债券投资的综合收益。随着政府债券供给增加,主要承接着集中于大行和股份行。我们预计,明年 10 年以上政府债券发行 5.38 万亿,占比 40.25% ,较今年增加 17% 。银行有多种调整方式改善利率敏感性指标,预计不会对承接长债构成持续性压力。 2 )保险和农商行 的信用资产结构可能会变化。保险、农商行持有的贷款和非标大量被置换,如果资产供给未能放量,资产荒将加剧。 3 )理财、债基 规模预计继续增长,但在明年债市波动放大行情下,增速不确定性加大。关注股市分流、债市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赎回风险事件可能增加。同时关注基金免税优势以及 SPV 规模可能受到限制的风险,尤其是对信用债流动性带来的冲击。 4 )央行 购买国债将进一步增加国债需求,加剧市场资产荒,近两年央行每年基础货币投放在 2.5-3 万亿左右,如果二分之一通过债券买卖投放,那么央行产生的债券需求约 1.2-1.5 万亿。

明年 供给主要增量在于政府债券,而信用债可能会更荒 1 利率债 明年净融资预计 14.87 万亿,较今年增加约 2.5 万亿,包括国债净融资 6.05 万亿元,地方债净融资 7.32 万亿元,政金债净融资 1.5 万亿元。 2 )城投债 + 产业债 + 二永债 明年净融资预计 1.6 万亿,较今年减少 6700 亿元,包括城投债净融资 -4000 亿元,产业债净融资 1.5 万亿,二永债净融资 5000 亿。城投债方面,按当前对隐债管控态度,新增融资难以明显回升。二永债方面,补充银行资本金国债安排后,二永供给可能会减少。而明年二永债到期规模高于今年,发行需求减少而到期规模增加,预计明年净供给会下降。产业债方面,贷款利率下降环境企业债券融资或继续低位。

考虑 央行需求,明年债市供需缺口可能比今年走阔,广谱利率仍处下行趋势中。 1 债市总供给: 假定剩余其他券种净融资取过去两年均值,那明年债市总供给 18.58 万亿,较今年增加 0.7 万亿。 2 )债市总需求: 以四大托管场所托管额年度增量代表债市年度总需求,假定明年托管总额按照 10.57% 的增速增长,明年托管总额变为 198.5 万亿。换算得到明年债市总需求为 18.98 亿元,如果考虑 1.2 万亿的央行需求,那么总需求为 20.18 万亿,较今年增加 1.28 万亿。 3 )理论供需缺口: 以债市总供给 - 总需求代表理论供需缺口。明年债市理论供需缺口为 1.6 万亿,较今年 1.0 万亿扩大 0.6 万亿。(当央行通过买债方式投放基础货币规模小于 6448 亿元,明年债市缺口将较今年收窄。)
风险提示: 政策超预期,机构行为超预期,测算存在偏差
今年资产荒行情演绎更为极致,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置,信用供给收缩,而存款出表流向非银,导致资金供给远大于资产供给,表现为低风险偏好的资产供给增速显著高于社融, 10 年和 30 年国债收益率再创新低,信用利差大幅收窄。那么今年机构行为对债市影响有何特点?明年机构行为如何展望?债市供需缺口如何看?本文进行总结和分析。
2024 年债市机构行为特点总结

农商行继续大幅买债,年初农商行配置增强推动长端利率下行。 今年前十月来看,中资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规模由 39.32 万亿增加至 42.05 万亿,累计增加 2.73 万亿,债券在资金运用中的占比由 21.10% 上升至 21.50% ,债券投资余额累计同比增长 7.62% 。节奏来看,年初随着农商行确定配债额度和年度目标,农商行买入力量增加。而政府债券供给偏慢,欠配格局下推动债券利率下行至低位。


保险投资债券增量高于去年。 截至今年 9 月,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加 18.30% ,保费收入累计增长 12.74% ,保费收入保持较高增速增长,随着负债端收入增加,保险往往也要较快进行配置。以可得数据观测,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投资债券余额由年初的 12.34 万亿增加至 14.15 万亿,累计同比增长 25.75% ,半年投资债券规模 1.81 万亿,简单年化可得全年保险投资债券规模约 3.6 万亿元,这高于去年全年的 2 万亿。


保险配债节奏与地方债供给节奏、收益率位置相关。 保险的配债节奏来看,受到地方债供给和收益率的影响。 4 5 月份长债和超长债利率震荡调整,配置价值较高,而且 5 月地方债供给放量,保险稳定买入。随着 8 9 月地方债供给节奏加快, 9 月单月净融资达到 1.1 万亿,保险买入债券规模也随之大幅增加。由此可见,保险配债节奏最主要还是受到地方债供给节奏的影响。

公募基金买入债券规模仅略高于去年,非银负债端不稳定,二三季度信用债利差收窄又走阔,对应基金的快速流入和流出。 截至 9 月,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 6.59 万亿,较年初增长 1.28 万亿,前三季度投资债券 1.42 万亿,年化 1.89 万亿,略高于去年全年的 1.69 万亿。基金整体以低利率环境中追求利差为节奏, 4 月开始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叠加叫停手工补息后存款大量出表,流向非银机构,非银配债力量增加,推动信用利差在二三季度收窄,持续至 8 月。 9 月投资者担忧信用债的流动性风险,理财赎回加大,叠加股债跷跷板效应,基金被赎回抛售信用债,非银负债端不稳定导致信用调整,利差再度调整出更高的性价比。


信托买入债券规模继续大幅增加,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预计超过去年。 受底层资产变化和监管影响,信托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大幅提升。非标资产稀缺性提升,信托业务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信托贷款等的持续减少,但证券投资则将持续增加。信托以固定收益类业务为主,在向投资类信托转型过程中,债券成为主要方向。资金信托持有债券资产规模从年初的 5.68 万亿增加至 6 月的 7.37 万亿,占资金信托比例从年初的 32.7% 提升至 36.9% ,上半年为债市提供增量资金 1.7 万亿,年化约 3 万亿以上,这高于去年的 2.2 万亿。


理财规模处于修复过程中,下半年债市波动理财规模有反复。 上半年理财规模增加 1.72 万亿至 28.52 万亿,受到叫停手工补息以及信托通道监管加强的影响,理财投资存款规模出现回落,截至 6 月理财投资存款 7.73 万亿,较年初减少了 273 亿左右。而随着理财规模扩张带来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上半年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增加 0.49 万亿,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增加 0.44 万亿,占比分别达到了 3.6% 5.9% 。债券类仅增长 0.53 万亿。 9 月以来债市波动,信用利差走阔,理财破净率阶段性小幅抬升,叠加股市行情影响,理财规模受到赎回压力有所反复。


货基资产规模增长超万亿,但资产结构调整减持债券。当货币基金相较于存款收益优势增强,货币基金规模增速往往会上升,二者大致正相关。 一季度货币基金收益率相较于存款具有明显优势,存款向货基转移是货基规模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二季度货币基金优势减弱,规模增长放缓。 9 月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为 13.03 万亿,同比增长 14.39% ,货币收益率相较存款又具有了相对优势从而增速回升。前 9 月来看货币基金资产净值累计增加 1.76 万亿,累计减持债券 3658 亿元,主要增持现金存款及其他资产,主要原因在于存单和 R007 的利差收窄甚至倒挂,这使得货币基金投资现金及买入返售等资产更有价值。

机构行为展望

大型银行来看,量价两方面影响大行配债力量会继续增加。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银行负债成本降低,从比价角度抬高债券投资的综合收益,从广谱利率视角看有利于带动利率下行。今年以来政策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方面继续发力,首先是 4 月叫停手工补息,然后分别在 7 月和 10 月进行了两次存款利率调降。同业存款利率下降会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如果同业存款利率调降至 1.5% 附近,可使得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约 2-3bp 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债券供给增加,主要承接着集中于大行和股份行。 政府债券承接者集中于大型银行和股份行,而被置换的隐性债务则有很多是中小银行贷款以及其他非标资产,这导致资产集中于大行。



保险和农商行来看,信用资产结构可能会变化,保险、农商等持有的贷款和非标以及理财持有的城投债如果大量被置换,如果资产供给未能放量,资产荒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财政部长蓝部长表述, 2028 年之前原本需要化债 14.3 万亿。按当前安排, 2024-2026 年三年下发 6 万亿地方债额度用于置换隐债。置换债务是以地方债置换银行贷款、城投平台等非债券形式存在的政府存量债务,用长期低息债务置换短期高息债务,优化债务结构,节约财政资金。置换隐债的地方债发行影响更多是结构性的,由于债券的承接者更多是大行,而被置换的资产更多是中小行和非银。随着债务置换,信贷需求或有进一步收缩。而债务置换并不直接带来新的投融资需求,新的投融资需求需要新增融资回升拉动,因而新增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务扩张是关键。本次在解决化债问题的同时,对隐债的增加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这意味着隐债的监管不会放松。如果城投融资不能有效放量,存量城投债在化债过程中可能逐步减少,方式可能是提前到期或者城投企业增加回购等方式。而化债之后,高收益资产规模收缩,城农商行、保险等缺资产状况可能更为明显,这将增加这些机构的资产荒。



基金方面,关注公募基金免税优势以及SPV规模可能受到限制的风险,尤其是对信用债流动性带来的冲击。 税收优势是银行保险持有公募基金的原因之一,相对银行保险来说,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具有一定税收优势,这是此前为鼓励公募基金发展设立的。而后也成为其他机构借道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市场的动力来源,特别是银行和保险。截至 2023 年, 35 家上市银行纳入表内的委外规模合计 8.62 万亿元,其中基金委外规模 4.87 万亿元。明年关注公募基金免税优势以及 SPV 规模可能受到限制的风险,尤其是对信用债的流动性将带来冲击。
理财、债基规模预计继续增长,但在明年债市波动放大行情下,增速不确定性加大。关注股市分流、债市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类似今年 10 月的赎回风险事件可能增加。



央行购买国债将进一步增加国债需求,加剧市场资产荒。 央行于 8-10 月累计净买入国债 5000 亿元。央行买卖国债有利于保持陡峭化的收益率曲线,也利于呵护流动性平稳。央行买卖国债的实现的同时也传递为大行在市场上买卖国债。大行在卖出长债的同时也在买入短债,整体持债规模则有所上升。明年如果央行继续购买国债将进一步增加国债需求,加剧市场资产荒。央行货币投放方式之前主要是逆回购,现在通过债券买卖,央行买债就会产生相应的债券需求。近两年央行每年基础货币投放在 2.5-3 万亿左右,如果明年二分之一基础货币通过债券买卖投放,那央行产生的债券需求约 1.2-1.5 万亿。
债市供需缺口展望

利率债供给来看,明年预计国债净增 6.05 万亿元,地方债净增 7.32 万亿元,政金债净增 1.5 万亿元,合计 14.87 万亿,较今年增加约 2.5 万亿。 蓝部长表示,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以及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我们预计赤字国债 4.05 万亿,一般地方债 7200 亿,特国和超长建设 2 万亿,专项债 4.6 万亿,置换隐债专项债 2 万亿,一共 13.4 万亿。非置换债券 10.6 万亿,比今年多 2.2 万亿。准财政也可能加力,假定明年政金债净融资 1.5 万亿。

信用债供给来看,明年预计城投债净融资 -4000 亿元,产业债净融资 1.5 万亿,二永债净融资 5000 亿元,合计 1.6 万亿元,较今年减少 6700 亿元。城投债方面, 隐债化解资金基本已经确定,债务置换将直接降低存量城投债规模。新增融资能否回升是关键,按当前对隐债管控的态度,新增融资难以明显回升,我们假定明年城投债净融资为 -4000 亿元。 二永债方面, 补充银行资本金国债安排后,二永供给可能会减少,而整体资产荒压力明显。而明年二永债到期规模高于今年,今年二永债到期 1.1 万亿,明年二永债到期 1.2 万亿。二永债发行需求减少而同时到期规模增加的情况下,预计明年供给会进一步下降,我们测算明年净融资 5000 亿元,其中大行净融资约 4000 亿元。 产业债方面, 贷款利率下降环境下,企业债券融资或继续低位,我们假定明年产业债净融资 1.5 万亿。

债市总供给 VS 总需求:

债市总供给: 根据前文测算,明年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净融资预计合计 14.87 万亿,城投债、产业债、二永债净融资预计合计 1.6 万亿,明年债市总供给 18.58 万亿,较今年增加 0.7 万亿。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前 11 月存单净融资 3 万多亿元( 2023 年全年 6066 亿元),导致下表中的“其他”净供给大增,假定明年大行承接债券同时,央行增加对大行的资金支持,我们对明年的“其他”净融资取过去两年均值。而且供给测算考虑了每年置换债 2 万亿。

债市总需求: 以四大托管场所托管额年度增量代表债市年度总需求,相较于现券数据还包含了一级市场口径。 2024 10 月,中债登、上清所、上交所、深交所合计托管额 174.99 万亿,较年初增加 14.36 万亿,年化计算得到今年债市总需求为 18.89 万亿。年化后托管总额变为 179.53 万亿,同比增速 11.76% 2023 年增速 9.65% ),假定明年按照 10.57% 的增速增长,明年托管总额变为 198.5 万亿。换算得到明年债市总需求为 18.98 亿元,如果考虑 1.2 万亿的央行需求,那么总需求 20.18 万亿,较今年增加 1.28 万亿。

理论供需缺口: 以债市总供给 - 总需求代表理论供需缺口。明年债市理论供需缺口为 1.6 万亿,较今年 1.0 万亿扩大 0.6 万亿。(如果央行通过买债方式投放基础货币规模小于 6448 亿元,明年债市缺口将较今年收窄。)

广谱利率降低增加债券供给,同时会降低债券需求。明年如果考虑央行需求则供需缺口走阔,不考虑则供需缺口收窄。广谱利率仍处于下行趋势中,长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银行有多种调整方式改善利率敏感性指标,预计不会对承接长债构成持续性压力。 我们预计,明年 10 年以上政府债券发行 5.38 万亿,占比 40.25% ,较今年增加 17% 。市场担心银行利率敏感度指标难以容纳大量地方债,但银行经营通常在上限附近运作,即便指标接近上限,仍有多种调整方式,并非无法承担购债。银行自身可调整主动负债期限,如发行更长期限存单、更多金融债等方式调整相关指标。近两年各省政府发行大量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银行资本逐渐充裕,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工作也已启动。银行通常将 30 年地方债放交易账户,也使得指标限制重要性有所降低。因此预计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不会对承接债券构成持续性压力。

从资金供给和社融看债市供需

今年资产荒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资产供给少于资金供给。体现为低风险偏好的资产供给增速显著高于社融。 与过去几年不同的是,今年信用供给的下行幅度更大,导致资产荒更严重。 2024 年融资收缩更为明显,到 8 月社融同比增速从 23 年末的 9.5% 下降至 8.1% 。伴随着低风险偏好资金供给的大幅增加,资产荒在今年更为显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