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店里的Jack Johnson?
你们看过《问题餐厅》吗?我很喜欢。这是由日剧“金句大王”坂元裕二编剧的一部作品,最近被翻拍出了中国版,听说反响还不错,而本剧的配乐则由梁晓雪操刀制作。我想起我2012年第一次听到雪总的《I'll be there》,那是在一个完成了项目的下午,太阳明媚,我坐在池塘边的长椅上休息,觉得他的声音让这一切更美好了,就是有那种让人放松和上瘾的魔力。而今天推荐的这首《I wish you come before I am getting old》则是一种隐隐的期待和轻声的呼唤。今晚,让我们跟着安泽的文字,走到近处去看看那个纯净如孩子的梁晓雪。
——今日编辑李不苦
1、
还记得那些梦吗?
我又怎么会忘。
“(刚出道)就那会儿,特傻......就是给它网页打着,新放上去一首(歌),刷!那个刷新,有一个那个网上刷新键就看。 哎呦,300(点击率)了,我靠400了,最后4000了。就那样。”
雪总两年前在 “音乐后现场” 接受采访的时候,形容这是一种单纯的幸福感,在一个不知名的玩音乐的小鬼突然开始受到关注时带来的,纯粹而简单的幸福感。
一个北京南城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一个平日里都穿着背心抱着吉他,看到采访者在自己家门口了才 “腼腆” 地换一件深色T的北京爷们儿。
曾经向家里隐瞒真相,为了一个音乐梦想在加拿大游学3年的梁晓雪,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个不务正业的傻浪子。但他无所谓卑亢,这些年就只为了自我的初心,为了理想世界的自由而徐徐行走。
“我03年中旬(留学)回来的么,然后回来之后就是,我爸一直以为我学饭店管理呢,然后还真给我托人进了饭店了,然后我就干了一个星期就辞了,偷偷摸摸的。那会儿是,给我分一什么,叫什么concierge, 行李部,让我当bellboy「酒店服侍人员」。(迷之笑容)当时也没什么感觉,当时就觉得就是,老子学这么多年回来,你让我干这个,会有那种感觉。”
他斩钉截铁地选择,毅然决然地放弃。回国后心甘情愿地做起许多知名歌手的幕后,08年在民谣界头角崭露,开启了自己的独立音乐创作之路。
他也曾像你一样,在家庭的选择与自我梦想之间揪扯着,混沌过迷茫过,但时至今日,坚持和无悔成就了那不与世俗同伍、即使伤痕累累却依旧发着光的自我。
他是梁晓雪,他是他自己。
2、
我能一直写歌,
只要你给我酒和自由。
第一次看到梁晓雪这个名字是还在念书的时候,大学里的室友兼班友兼知己兼挚友的她在一堂清晨还没有开始的课前向我递来了一只苹果耳机,其实那天的我 “神志不清” ,但雪总的那几句温沉又含糊的英文还是 “不知所以然” 地灌进左耳,记忆犹新。
如今打开网易,来自于梁晓雪歌单的第一首还是那首《Jimi and Lucy》。
“ Wisdom of life / looking over sky / they looking for their happiness life /
But fact is black / it driving they to mad / they still believe in jesus bring it back ”
(“用生命的智慧/看遍这个世界/他们寻找着属于两个人的幸福生活/
可这该死的现实/快要逼疯他们/但他们坚信 “耶稣将回到我们身边”)
现实的暴击和猛打,也不能让我们放弃心底那些小小的希望。
7年前,雪总正式发行了他的第一张独立音乐专辑,《Floral Times / 花样年华》,10首原创英文,1首乐器solo,正式为自己的音乐之梦拉开一场别开盛宴的帷幕。
听说烧不死的鸟,就是浴火的凤凰。
《Jimi and Lucy》收录在梁晓雪首张个人创作专辑《Floral times/花样年华》中
受到加拿大游学影响的雪总,作品多以英文歌为主,对于西方民谣的接触,使得他的旋律中更多了一份异于中国流行民谣的,耐人寻味的独立音乐风格。
去年我曾在某篇介绍小众民谣音乐人的文章中这样形容过梁晓雪的音乐风格,我称他的风格为 “小美民谣” ,有人问我什么是 “小美”, 顾名思义,似美非美,有美国乡村色彩在其中,却不全符合美乡音乐的流派特点。加拿大是邻美国家,Jazz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无人不知不晓,加拿大的流派音乐中自然也就夹杂着Jazz的味道。雪总的音乐中,就带有着这样的气息,吉他和弦中夹杂着爵士的味道,慵懒之间让人有shuffle般拖着脚扭着屁股的摇摆感。
让人成瘾的音乐气味。
这是个爱酒的男人,这是个无酒不欢的男人。
“微醺我可不喜欢。”
“你喜欢什么?”
“醉!(笑。)反正喝点儿,微醺,比如弹弹琴,打打游戏,然后来一点醉聊。”
他要有酒,他要有朋友,要有简单而可以解脱和释放天性的生活。他的音乐来自于每一瓶每一种每一口酒,他的生活来自于可以不顾一切玩的很野的一群同类和异类。
“那你说你特别红,然后你……您天天开着劳斯,然后你没有一个人接,没有一个人送,你也没有朋友,你有什么意思啊,没意思。真没,真没劲。我觉得还是这种普通的生活比较好。”
那首《My old friends》, 是雪总写给和自己一同追梦的发小的。
两个人曾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里,经常为了剪辑和配乐设计忙到天亮,他们怀揣着 “一起走上电影节红地毯” 的梦想,并不惜一切地努力着。也曾有过觉得日子扛不下去的时候,也曾拥有过患难与共的岁月,只是雪总在谈起这段过去的时候手中的烟没有停过,因为那个曾经为了梦想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陷入婚姻的现实之中,少了灵气和自在。
当被问起 “他是否知道你写这首歌” 时,梁晓雪没什么表情地说道,“他没必要知道。”
可能,曾经拥有,就足够了。我们的生命中会出现太多人事,或许不必强揪,不必硬撑,曾经的你们拥有过那些激情燃烧大火熊熊贯穿整个生命的瞬间,那些分秒,就是永恒了。
3、
他就是小众,
只对自己的赤诚负责。
有人说梁晓雪的音乐并非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也有人说不比那些大众流行歌手轻松却还赚不到钱,或许在此世界中,钱若为标准用来衡量精神,那将是对整个精神世界的侮辱。他就是小众,small public, 得到来自于相同精神世界的灵魂的回应和肯定,胜过得到 “所谓的” 全世界。
艺术家都保留着一颗最诚挚的赤子之心。
但凡音乐做得好的,都是凭着被释放天性的肉体和灵魂。而雪总在镜头前穿着没有任何logo和图案的T恤、比着V字的样子,就像是个不经事的孩子,笑容里藏着痞痞的味道,却干净而耀眼。
12年的梁晓雪凭借着《I’ll be there》拿下了 “第12届音乐风云榜” 最佳民谣专辑、最佳民谣歌手和最佳民谣歌曲奖,依旧是英文主打,国内市场众人渴望的中文歌依旧少得可怜。
专辑封面就拍摄于他的家中,这个痞而阳光的 “大男生” 坐在地毯上穿着最简单的白T,调皮地眯起一只眼睛看向镜头。他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讲到,“人长的不好看没办法,自己的专辑只能自己上。”
“ I'll be there just in your mind / Oh yeah you will know /
I’ll be here just in your eyes / Oh yeah you will see /
I’ll be there just in your heart / Oh yeah you will know /
I'll be here just in your eyes / Oh yeah you will know. ”
(“我会到那里的 / 融入你的灵魂 / 你将触碰到 /
我会在那里的 / 在你的眼睛里 / 你将看到 /
我会在那里的 / 在你的心里 / 你讲感受到 /
我会在那里的 / 在你的眼睛里 / 你将看到。”)
你知道纯粹,却并非简单。
我的朋友曾说他应该回去好好练练口语再来唱英文歌,也有人说这些歌词参杂着Chinglish的不地道,但又如何呢?
他和他音乐的存在,证明着他歌曲和旋律中有着灼人的吸引力。
我们的茶后闲谈,或许在梁晓雪的眼中根本无所谓。我想即使面对蜚语或是流言,他也会自由自在无所畏惧地过他的生活,写他自己的歌,这样或那样,怎样又会怎样?他只会微微扬起头,回应一个带着痞气却又阳光成熟的笑,一言不发作罢。
4、
多年以后,
依旧是浪子天涯。
《Now it’s a brave time》是我最喜欢的歌之一,收录在《时间没能解决的问题》这张专辑,雪总口中的 “小三之歌” 。
雪总称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很多的时候我觉得,呀,这个人对我挺好,就这样吧,结了吧,是吧?但是后来没想到,过几天就能遇见另外一个,我好喜欢她,我特别喜欢她,我特别想和她在一起。”
或许在不成熟的时候,拥有着一个人时,却又欲罢不能地爱上另一个人。所谓的属于社会道德约束中的 “感情出轨” ,在来自于灵魂世界的深度沟通面前便显得不足一提。谈不上背叛,不论对错。能写进歌里,也算坦诚。
可能他一辈子就是个傻浪子,恶心的浪子,他说那也都无所谓,有可能就是这样的。
曾经的他为了让女朋友的家人觉得自己是个有 “正式职业” 的所谓的靠得住的男人,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开起了一家卤煮店,当起了小老板,但不到一年就 ”关门大吉” 了。或许是一段感情结束,也或许,他始终是那个不愿为了现实放弃心底梦想的男人。
三十而立,对他而言,这个男人身上少了一份锋芒毕露的锐气,多了一份稳靠温沉的质重,或许再过几年,文娱圈有关他的消息会变得星星点点,但被这个男人吸引的那群人依旧会无条件地相信,他依旧是属于音乐的那个小孩子,依旧是那个可以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向着爱恨奔跑的浪子,永远年轻赤心不老的浪子。
“ 我想我已不是那个曾经的我,但我并没有变坏,只是更坦然,可你知道,实话总是不招人爱听的。所以渐渐地,话语少了,就把这些写进了音乐里。只要你在听,我就会写会唱,你在路上,那我们就一同前行,到达了终点后别忘了道声安好,我想这样就足够了。”
——@梁晓雪 K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