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历史解密
再现真实历史,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古人的考勤管理到底有多严!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历史解密

她是中国第一女间谍,亚洲第一艳星,却成中国卫星导航之母!

中国历史解密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3-13 12:44

正文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中国历史解密》即可!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yiping1168 小编私人微信:mx9276  商务合作及投稿版权QQ:404658704

著名性感女星早年凭借三级片一脱成名,却因此总与爱情擦身而过。


05年金马奖她一边捧奖杯,一边掷地有声地向过去告别:“我把以前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


而后多年她用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然而她却不是第一位成功“将衣服穿回来”的女星。




家境优渥,出身名门却因义气博儿嬉,出演经典裸戏出名;


博闻强识,风华绝代,不爱红妆爱武装,怀揣拳拳爱国之情为中美建交奔走;


发展航天事业,参与中外军事交流和武器生意,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女军火商”;


一生情史无数,有男人为她闹过自杀,有男人为她终身不娶;有男人为她倾家荡产,有男人为她抛弃妻子……追求者名单跨越国际名人政要,令人咋舌。她的一生涉足演艺、文艺、政坛、军火、航天……她这一辈子,顶别人活几辈子。


她就是狄娜!


一:家境优渥,出身书香世家


狄娜,原名梁帼馨,出身自书香世家——父亲名梁锡洪,性格豪爽、学问甚广,并精琴棋书画,二十多岁时便已身兼律师、大学教授及广东省税务局副局长等职位。

狄娜的母亲在馨宁县诞下她,故名有“馨”字。而“帼”字,猜想是“巾帼”之意。




因着父母的缘故,狄娜自小好学,博闻强识。尽管其父在狄娜4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但却为她打开了热爱历史、汉学、古书的大门,并把自尊、理想、爱国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深深烙印在幼年的狄娜心里。

1956年,十岁的狄娜,在澳门的圣罗撒女子学校度过了三年寄宿生的生活,因为老师一次扣分,令她无法保持考试第一名的位置,感到不公平而逃离学校,之后回到香港,跟母亲同住。

其后三年她曾在三家女子名校念过书,但因为她后来拍摄性感电影,校方引以为耻,双方关系也转差。

就在这时,她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二:周旋于泰国总理兄弟之间,主动成“间谍”

1962年,17岁的狄娜在一个派对上邂逅泰国总理沙立的弟弟汤顿,拉开了自己传奇一生的帷幕。

汤顿对身段婀娜的小美人一见钟情,为博伊人芳心,他投资开拍谍战影片《七虎歼霸》,为她量身定做了一个美女间谍的角色。


在这部戏《七虎歼霸》中,7名顶尖男演员给初出茅庐的狄娜搭戏,影片的拍摄还动用了泰国空军和陆军,警方也派出大批骑警参演。


她提出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包括随时乘坐军用飞机。




在此期间,狄娜深得沙立与汤顿兄弟俩信任。除了学习银行理财等业务课程,也开始帮银行家出身的兄弟俩管钱。

据狄娜自己透露,自己的第一桶金,就来自这对泰国兄弟。她曾说:“只要一个有头有脸的人肯给你管钱,其他人也会给你管钱。除了泰国,还有许多其他机会。”

三:经典裸戏《大军阀》,却是一段“罗生门”

狄娜从泰国衣锦还乡,回港后加入国泰电影有限公司,先后在杨权导演的《七擒七纵七色狼》和《横冲直撞七色狼》中有衣着暴露的性感演出,锋头一时无两。但说到狄娜真正令全城疯狂的一次,却是26岁时接拍邵氏风月片《大军阀》中褪尽衣衫的裸露表演。

上世纪70年代初,正值巅峰的邵氏公司,由于邹文怀、何冠昌两位得力干将带着李小龙另立门户而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的邵逸夫不计前嫌,将曾经背叛自己的李翰祥招回旗下。于是,包含风月艳情、荒诞搞笑元素,讲述民国军阀轶闻的《大军阀》横空出世。




据李翰祥所说,当初是狄娜托人求演,不仅现场大大方方脱了衣服,还送了他一个纯银的四匹马拉车模型,“哇,我给她的片酬根本不够买这么贵重的银马车!”

而狄娜逝世前,却在自传《电影—我的荒谬》中,揭开“裸演”的真相:当时李翰祥以“梦呓一样的细语”,向她游说“镜头会很远,只拍到腰肢”、“会拍得很美,会挂轻纱”。最后拍下的,却不是李翰祥所讲“隔了纱帘”的纯美,而是偷偷在远处摄影机所拍的一段连当事人也被瞒骗的“性感演出”。

两位当事人均已过世,或许难窥真相,但《大军阀》的制片经理蔡澜尚在,他说确实是李翰祥突然通知狄娜“露出个屁股来”,狄娜躲在化妆室哭了一阵,最后还是出来拍了。作为狄娜朋友,吴思远导演说狄娜是名副其实的义气儿女,喜恶分明,只要有理由说服她,她就会帮忙。




自此,狄娜再也不愿涉足电影,李翰祥之后多次邀请狄娜拍片,包括80年代李翰祥筹拍的《江青传》,都遭到拒绝。甚至连TVB创办人邵逸夫先生亲自邀请狄娜复出,也被狄娜以“曾被人义气当儿嬉”为由婉拒。

“说真的,如果不是《大军阀》一段不愉快的经验,我倒是愿意演‘江青’这个角色。”如果江青真的能拍,狄娜当然是最适合人选,肉弹当道的时代,只有她能杀出重围,别开天地。

四:不爱红妆爱武装,从亚洲第一艳星转为美女军火商

也许是被友情所伤,也许是厌倦了争名逐利,就在大家期待当时已离异的狄娜会继续在银幕大胆裸露时,狄娜受一班为国奋斗的朋友感动,萌生北上报效国家的念头。

1973年,她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希望回大陆“当螺丝钉”,但被驻港新华社人员劝阻。于是第二年,她将公司的债项转到自己身上,坚持申请破产,成为香港史上首位申请破产人士,她自己表示此举目的是“与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社会决裂”,要当无产阶级战士。但不到4年,她就还清70万债务,亦成为香港史上首位成功撤销破产令人士。




1977年至1979年间,狄娜又利用其国际人脉,为中美建交奔走,并促进双方文化及经贸交流;又随大陆经济改革转型,为大陆发展航天及军事科技,参与中外军事交流和武器生意。

中国与美国在1979年建交前,狄娜曾随同外经贸部,到美国举行巡回贸易展览,当时中方派出两架包机,狄娜就以类似商贸特使的身份代表中国政府出访。

由文革到改革开放,都能找到狄娜的身影。她支持邓小平“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政策,
深感如果老百姓没有饭食,谈什么主义都没用。




70至80年代,狄娜先到内地发展航天事业,为内地机场建立导航系统;到80年代末,大陆绝大多数城市的机场都采用狄娜旗下公司的卫星导航系统;90年代,开始参与人造卫星业务,她把卫星导航系统输入全世界52个飞机场;步入21世纪,她还参与欧盟发展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抗衡美国技术霸权。其间,她还投资飞机制造业,不但有商务豪华客机,还有海岸巡逻直升机,成功实现从亚洲第一艳星转为“美女军火商”的完美蜕变!




狄娜公开向中央投诚的那个年代,好多人都很不以为然,甚至会惹来好多批评。狄娜就这样回赠当年骂过她的人:现在爱国是爱什么国呢?现在爱国是讲投资的,是资本的,以前成日骂我的人,现在这十几年全部转去爱国了……回国买这样做这样,做上人、做官,那些人叫做爱国咩?


她的孩子马天如曾对母亲的追求者说过一句话: “叔叔,如果你想妈咪同你交谈,你就要讲国家同社会,不要说我爱你。


五:一生情史无数,奇女子人人爱

狄娜在自传《电影,我的荒谬》中,毫不掩饰自己颠倒众生的魅力:泰国总理弟弟,东南亚某国的驸马爷,“皇帝小生”赵雷,文艺导演袁秋枫,新加坡戏院老板,内地珠影某厂长,大画家范曾……无一不是裙下臣。

◆内地游泳教练 奉子成婚1967年,她与游泳教练马益彰“奉子成婚”,轰动娱乐圈,翌年诞下女儿马天如,但两人于1972年宣布离婚。




◆三个才子争雄 四角恋轰动全港与前夫离婚后,狄娜陷入一段轰动全港的四角恋。当时她为无线主持节目《蒙太奇》,节目监制李志中、拍档刘家杰为她争风吃醋,闹得满城风雨。李志中狂吞84粒安眠药,以死向狄娜示爱,幸好及时送院抢救捡回一命。刘家杰也为她与妻子离异。而三雄中的另一位报馆总编更是每晚跟她夜诵诗篇相伴入眠。

◆与Gucci后人互有好感为引进Gucci到中国,狄娜跟当年年届四十二岁、最后一代的Dr.Gucci合作。二人经常接触下互相欣赏,甚有默契,遇上困难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做天使真不容易!”这一句,变成他们之间的情话。




◆作家三苏,为她疯狂廿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誉满香港文坛的作家三苏,写信给狄娜,信中中英夹杂、内容肉麻。2005年,狄娜主持《百年中国》,三苏再联络她,并写道:“我仍然为你疯狂,二十多年来我的感觉从未改变!”

◆东南亚驸马,她一离婚就表白东南亚某国驸马大赞狄娜的容貌“绚丽绝伦”,更是在狄娜离婚当日,亲身到港向她表白。并将他最常佩戴的手表送给她。




看这串跨国名单,真是让人惊到无言,服到五体投地。但拥有庞大资产的狄娜早已非无知少女。她自认“为人妻非常不贤淑”,最喜欢惩戒那些在自由恋爱之下结了婚,家有贤妻又在外边三心两意的男人,“就算他们把心肝挖给我,我只视他们为负心郎。”所以,用钱砸出来的花招都没哄得美人归。


六:一代巾帼,香消玉殒


2010年3月31日,她因宫颈癌病逝,终年65岁。




在某些人那里,提起狄娜,眼前浮现的就是《大军阀》中的裸照。


在我看来,她前半生沉浮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花花绿绿,周旋在1000多个精英男人中,她大可以找一个爱慕自己的人,或政坛骄子,或商界富豪,或才子文豪,享乐着度过下半生。


但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却本着毫不利己的动机,在那个香港仍被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就为祖国的事业奋斗着,这是什么精神!讽刺的是,那些当时骂她、威胁她的人后来成了纷纷投机者,自我标榜起来。


多少人能有狄娜这种朴素、真诚、坚强的爱国主义!


“刀枪能够杀人,笔墨可以救人,人类的社会因为有了传媒,人类才真正沟通成为一个体系。”这句话来自她在临终前给传媒留下一封公开信。

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