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广告智库 编辑 | 张小虎
大家好,没想到有一天,麦当劳会因为辱骂消费者翻车。
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顾客去麦当劳和平桥店点了一份价值29元的板烧鸡腿堡套餐,套餐中有一杯冰可乐,但是在顾客拿到套餐想喝可乐时,可乐却从杯盖与杯沿间流出弄脏了衣服,后面顾客注意到了这是杯沿变形所致,于是便联系服务员希望免单,麦当劳服务员也同意了。
到这里事情还算很正常!
结果回去之后,顾客却发现退款通知的退款原因居然写的是
顾客是傻X
。
于是顾客马上进行投诉,当天下午麦当劳门店店长也及时联系上该顾客进行道
歉,并表示下次到店会补偿一份小食。
甚至后续麦当劳苏州和南通区域负责人也出面,代表官方给顾客道歉,并表示后续会做出相应教育和处理。
整个事情就是这样,
怎么说呢,上班怨气重很正常,私下发泄也很正常,但这么光明正大的辱骂,还真是有点不行呢,毕竟员工代表的是公司,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翻车。
而事情曝光后,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但这次网友的声音也不再是一边倒只骂服务员,而是各有各的立场和观点。
比如觉得就是服务员的问题:
明明是工作出错没做好,还不能让人说了嘛?
或者是觉得员工不认可完全可以继续沟通,为什么非要整个备注骂人。
觉得退款要求不合理可以不退,然后有些话私下说得再难听都行,拿出来说就有问题了。
还有觉得这种员工一点服务意识都没有。。。
而除了觉得员工做不妥的,也有替服务员喊冤的:
可能不知道退款原因顾客能看到,这种话心里骂骂就好了。
没说错,但是打工人不能说出来。
即使正确的事,也不能说的太直白。
虽然员工做法欠妥,但可以理解。
当然也有觉得是顾客是不是无理取闹了。
可乐免单可以理解,整单免单感觉有点不合适。
还有觉得顾客也是被惯的。
虽然有些网友并没有指责服务员,但无论顾客行为怎么样,员工用文字侮辱顾客确实是不妥的,
私底下发泄吐槽完全都可以,但这样明目张胆的辱骂确实很容易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说完员工,麦当劳的公关在这场事件中,也算是比较及时的,从门店店长道歉到区域负责人道歉,并对相关员工进行了教育与处理,还表示后续也将继续加强培训与管理。这样的回应态度和时效性上确实还行。
不过辱骂
就是不对,错就是错了,只是幸运的是这次很多网友
站在了员工的
视角去
理解,然而其他品牌的员工就没这么好运了(虽然他们确实更过分)。
这让叶灵也想到了之前网友
和家人在江西南昌某一汽丰田4S店买车时,工作人员在得知消费者打算一次性全款购车后,便希望他们贷款购买,
过程中消费者父亲声音大了一些,就开始遭到工作人员的言语攻击及驱赶。
并且视频中工作人员也是各种辱骂,什么
“现在不卖了,请你们出去。”
“不买就滚”“买个10万块的车叫什么啊,价格都给你了,你又定不下来,还要叫。”
等奇葩发言,
看完真的很让人气愤。
去年国庆
每天都被挂在热搜上的李佳琦翻车,
其根本原因
不仅是
79块钱的眉笔贵
,而是阴阳消费者没钱,
看不起打工人,让消费者感觉到了不尊重。
还有之前耐克专卖店员工瞧不起农民工,原因也是一个农民工带孩子买衣服遭侮辱歧视,女员工将孩子挑好的衣服拿走,这样赤裸裸地歧视,尽管后续官方道歉也还是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以及之前屈臣氏在线上平台开启了0.01元抢面膜的年货节活动,但用户去了直播间投诉提货受阻却被主播嘲讽,
“为了一分钱的东西,像疯狗一样咬人”“踢了你就高兴”“活该”。
虽然相比之下,麦当劳这次只是做法有些不妥,并不像上面那些员工那么偏激,但无论具体情况如何,这些行为确实也都给个人和品牌带来负面的影响。
毕竟,员工是企业的形象代表,在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这也给企业敲响警钟,除了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加强员工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同样重要。
4A广告网(www.4Anet.com)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营销行业媒体之一,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属行业头部大号。
秉承内容创造价值的理念,4A广告网自成立以来,相继在公众号平台上构建了行业新媒体矩阵,发表原创深度文章超10000+,在全网拥有超过500万的行业精英用户,并发展成为国内较早、规模较大的广告营销新媒体运营机构。
运营团队由一群热爱广告事业的年轻人组成,以开放的心态、专业的视角,投身行业,立足行业,跟随行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