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荣新江:悼念项楚先生——中国敦煌 ... ·  2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与歌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深夜街头被偷拍的扎心瞬间:成年人的体面,都是易碎品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19-11-09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距离 2019 年结束还有不到 60 天。
朋友圈里无数人在每个月的 1 号哀嚎着“X 月请对我好一点”,转头看着 KPI和银行卡的余额数字,心里比谁都清楚,生活哪有那么容易放过你。
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才是普通人生活的真相。
——就就


01

成年人的必修课之一: 自己安慰自己

许多人生活里的「光」,来自于他们崇拜、追随的偶像。


也有许多人,自己就是自己的「光」。


曾看过一位民工,深夜蹲在街头嚎啕大哭。


镜头下,他声音嘶哑:


父亲患癌,化疗四次还是没有好转;


他心里难受,却不敢在家里表现出来,只能偷偷出门发泄情绪。



飞来横祸几乎压垮了这个男人,但肩上的担子还得咬牙扛着。


哭过之后,擦干眼泪,他还是 家里的「顶梁柱」。


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加把劲,给生活添点希望。


纪录片《生活万岁》,记录了许多这样的「小人物」。


每个人的故事展开去,都掺着辛酸无奈,也透着坚韧和向往。


深圳,一位来自湖北的快递小哥,从李宗盛作词的歌曲中找到了共鸣。


风雨可以不停,车不能丢,货不能少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分租房每月三百,紧挨着烟囱。


睡里厢的姓李名字叫双喜,是我的二房东。


尽管日子过得很窘,他都能从容。


只是有次年前,残摩给收了,急得要发疯”



这个异乡打工者的生活,谈不上富足,甚至算不上宽裕。


不愉快的童年、有些压抑的原生家庭,以及从来不认可自己的父母……都没能磨灭他的热情。

不自私地生活着,被母亲骂“你是不是傻” / 纪录片《生活万岁》

他总是固执地做他认为对的事:


比如拾金不昧、物归原主,比如「不务正业」地做一名「单车猎人」。

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打捞遗失的自行车。

不忍看到车子遗失,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迷失 / 纪录片《生活万岁》

他喜欢把车子带回家清洗干净,再妥善安置好。

做正确的事,从来不怕累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做这些事,没有特殊原因,只是“心里高兴”。


日子清苦,不代表就要活得斤斤计较,帮助别人,也可以收获快乐。


成年人的必修课之一,是学会自己安慰自己。


成都的黄真真,是个在夜场中领舞的漂亮女孩。


人群中耀眼无比的她,正在经历一场失恋。



父母询问面对父母,她表现得若无其事: “分了就是因为不想处咯”。


独自一个人时,她也只是沉默地一遍遍抚平自己的眉头。


日子还是照样过,但好像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她一如往常地和朋友喝酒、聊天、划拳、逗狗...... 看上去丝毫没有受到失恋的影响。


可几杯酒下肚,她便趴在桌上泣不成声。



转而 又抬起头,豪情万丈地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霸气一喊:


“姐没服过人!”



这一秒安慰自己:“拜拜就拜拜!”


“慢慢来,慢慢来,啥子都会好,啥子都会好”。


下一秒就抽泣起来。



她有着川渝女孩的真性情。


有她自己的倔强和坚强,哪怕在夜风中她哭肿了眼, 她仍然坚持: “不信天,我只信我自己。”


睡醒了又是新的一天,又是一条好汉。


生活也会像她安慰自己的那样:


“仅此而已,马上就好了”。


成年,意味着要开始对自己、对家人负责。


父母渐渐老去,我们能够依靠的人,最终可能只剩下自己。


伤痛也好、失去也罢,你总要学着自己面对这些。


要学会自己做自己的光, 才能给生活多一点希望。


02

生活不会因为年纪,对你网开一面

年轻人在外闯荡,背后多少还有些依靠;


一些老人没这么幸运。


接近 40℃ 的高温天气,很少有人愿意走出空调房,两位年迈的老人却一前一后推着小车,在弄堂准备摆摊。

腿脚老迈的慢,不是后期的“慢动作”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头顶,是小车棚投下的小小一片阴凉地;


面前,却是油锅翻滚的腾腾热气。


老人右手拿着锅铲,左手擦汗的毛巾从没放下过。

一把年纪,仍要用汗水换生活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和相熟的顾客谈起许久没来的某几位同龄人,才知道,他们病的病,走的走。


而自己呢?


创业失败的女儿七年未回家;


自己当初卖房子支援孩子创业,连养老钱和最后的安居之所也搭了进去。

七年不来,连电话都没有一个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如今一把年纪还要辛苦卖小吃,除了讨生活,也是想帮女儿还债。

孩子可以甩手不管不顾,做母亲的却不能。


一句“我是妈呀”,藏了多少心甘情愿的付出。

“我也没办法,只能给你们还账。我是妈呀!”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同样在市井讨生活的,还有「炒螺明」。


有着像假发一样的夸张爆炸头,穿着镶满水钻的浮夸蓝衣, 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广州街头的大排档近40年。


卖炒螺,也卖唱。

一桶炒螺里,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 纪录片《生活万岁》

他最爱的歌,是徐小凤的《顺流逆流》。


他说:这首歌,是教我做人的。


“几多艰苦当天我默默接受

几多辛酸也未放手

刻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

只跟心中意愿去走

不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

“这首歌,是教我做人的”/ 纪录片《生活万岁》

面对客人总在笑着的明哥,心里也有无法与外人说的遗憾:


因为自己卖唱的营生,女儿被同学们取笑。


渐渐地,女儿疏远了他。


他不理解,自己不偷不抢,无愧于心,为什么会被女儿如此嫌弃。

我又不偷又不抢,你凭什么笑我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后来老婆和他离婚,明哥和女儿的相处时间 又少了


有人安慰,做自己钟意的事,用不着看别人眼光。


明哥打断了他:这不是“钟意”,是“付出”,是“凭自己努力”。


时至今日每到夜里,小巷中依旧回荡着明哥的歌声和故事。


生活不过就是在「顺流逆流」中沉浮,哪怕只有一根断桨,也不能停下脚步。


很多人觉得,老年生活,应当是儿孙绕膝,悠闲舒适。


可还有许多人,在清水挂面的生活里,不敢轻易老去。


河南的一位老大爷在拉萨做人力三轮车车夫,因为“老家没这里好挣钱”。


对于一个体力劳动者而言,这就是补充一天能量的早饭了 / 纪录片《生活万岁》

一大早,吃完一碗面,他就开工了。


颤巍巍骑出石子路,开始寻找生意。

衰老的身板为生活颠得七扭八歪 / 纪录片《生活万岁》

遇上不着急的顾客,老人就赔上笑脸,打打「预防针」:


“咱走慢一点,我这本来年龄大一点。”

做着超龄的行业,只好择机“倚老卖老” / 纪录片《生活万岁》

年轻的姑娘说,“安个电瓶多好啊”。


老人只是笑: 不让安电瓶,这是人力车,安电瓶罚 3000,还拘留半个月。


遇上情急要上诊所的,老人比病人还急,喘着粗气把轮子蹬得起飞。


根本顾不上自己累。

拼了这把老命,也不能耽误了乘客的病 / 纪录片《生活万岁》

直到入夜,体力容不得他再逞强。


老人也不忘寻一个“好近好近”的乘客,挣得这一日最后几块钱。

不是不想多挣点钱,是真骑不动了 / 纪录片《生活万岁》


他「惜钱如命」,来拉萨十多年,一次也没去过布达拉宫:


“我刚来的时候,上去布达拉宫看看要 100,我舍不得。”


可是,当 客人询问拉车价格时他却说: “看着给,给多少都没事。”


年纪渐长,他也准备回家了,同行为他操持的送行宴上,他一反常态豪情万丈:


“我不讲金钱,我单讲为人,就是我做我想的,不讲乱七八糟的。”


他掀起自己的衣服,指着胸口说: “上有天,下有地,我这中间有颗良心诶!”


“上有天,下有地,我这中间有颗良心诶” / 《生活万岁》


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意义,在这些老人身上变得鲜活无比。


“每个人都是一本故事书。


翻开来,酸甜苦辣俱全,辛劳伴着收获,痛苦牵着幸福,这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03

一边丧一边暖,一边哭泣一边追求

《生活万岁》的导演曾用 9 个字形容这部纪录片:


“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纪录片《生活万岁》的背后故事 / 一条


“要在崎岖的路上找到亮,找到微光,找到信念。”


而这些给人希望的东西,恰恰在每一个渺小的人身上。


去年夏天,一位外卖小哥高温天晕倒在街头,一醒来,不顾周围人的劝阻挣扎着要离开。


“你干什么去?”


“我还有个单子没送。”



“我还有个单子没有送!” / 梨视频


日剧里说: “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因为他们有足够坚定的力量和热情,去面对生活的残酷。


前些天深夜,一位西装革履的 95 后,在地铁站烂醉如泥: “没有办法啊,真是没有办法。”


他说自己心里很委屈。


不喜欢应酬,为了能签下这一单,还是要陪客户喝酒,喝了也还得继续等消息……



终于等到妻子赶来,努力让自己情绪稳定的男子,抱住妻子边哭边说:“对不起,我没有用”。


谁没规划过理想生活?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能够自由选择上班时间、不需要为了生计奔波……


现实哪有那么容易。


快递小哥呼啸而过,为来不及下楼的上班族送来“救命粮”。


有些连吃外卖的时间都没有的人,只能站在路边,就着飞扬的尘土,塞下一块面包。


路边野餐 / 《城市24小时·深圳》


还有一群草根创业者。


没有想象中的办公室、落地窗。


一张桌子,就是一个公司,撑起几个人 创业梦。

不到一米的桌子,就是实现梦想的全部 / 《城市24小时·深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