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下,天津、北京、广西等地公安机关迅速行动,成功打掉了一个编造“慈善富民总部”机构,以“民族资产解冻”为由发展会员、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公安部提醒,所有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切勿相信,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其实,上网搜搜就知道,所谓“民族资产解冻”,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并不高明的骗局。和所有骗局一样,“民族资产解冻”骗局,也有着自己的套路,比如编造离奇故事,声称国民党政府或者某封建王朝留下了宝藏,比如打着将宝藏捐献用于扶贫、教育等公益的幌子,比如伪造国务院或国家部委文件、捏造所谓专门机构诱人上当,甚至会有人冒充高官、将军出面,最终诱使受害人缴纳钱财,并且去某地聚集。
比较典型的,是2008年出现的冒充李烈钧捐献资金案,参与者甚至跑到中央办公厅“献宝”,导致骗局败露。去年10月,央视还曝光了“民族资产解冻大业”项目,组织者诱使会员缴纳费用,最终因在哈尔滨某地聚集引起公安机关重视,骗局被破。
最新出现的类似骗局,就是4月份数万名老人被骗前往北京鸟巢体育馆,参加所谓“民族资产解冻大会”。实际上,组织者在意的,就是每人10元的“胸牌制作费用”,至于承诺的每人发放5万元,则属子虚乌有,是给受害人画的一个大饼。
骗术并不高明,但“民族资产解冻”骗局的危害性极大。首先,诈骗者都有严密的组织分工,层级较多,类似传销,以给人“洗脑”为诈骗的主要手段。其次,涉及人数较多,最后骗人聚集,容易造成不可控的意外。
由于网络通讯手段出现,诈骗在近年还出现了“升级”,组织者多用网络手段与受骗者“沟通”,更加隐秘,速度和覆盖面却都增加了。“鸟巢案”中,公安机关就发现相关微信群2000多个,涉及人数56万多。有受骗者的家属说,明明感觉事情不对,但就是看不透出了什么问题。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就多次发文,要求坚决制止收兑伪币等打着“资产解冻”旗号的活动。现在,公安部又提醒公众切勿上当。这些都说明,骗术拙劣,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受到蛊惑的人大多为55岁到60多岁,他们会使用智能手机,收入不高,历史知识有限,内心里希望发财,如果再给一个公益、民族之类“崇高的理由”,就容易被拉下水。(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所以,要让人们远离骗局,让诈骗者没有市场,就必须多方面努力,一方面,此类诈骗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司法机关应该依法对诈骗者进行惩处,增加犯罪成本;另一方面,网络通讯行业也应该利用技术手段,对涉嫌诈骗的群或人予以屏蔽。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家庭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多关心老人的思想动态,多丰富老人的生活,见识增加了,亲情增加了,受骗上当的几率肯定会大幅度降低。当然,一旦遇到可疑情况,应该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将隐患杜绝。
时代已经变化了,像“民族资产解冻”这类骗局,也该到绝迹的时候了。
来源:法制晚报、直事儿,特此鸣谢!
以上由防骗大数据团队白茂生编辑排版整理
【请遵守CC协议,转载不注明来源上黑名单】
🔥近期热点
揭秘各类骗局、传销诈骗、金融诈骗、揭露黑幕、谣言破解、防骗支招、科普防骗知识。责任心铸就公信力,感谢您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愿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网络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