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建楠
编辑 | 袁畅
每到暑假,都是大学生们热心寻找“实习”机会的当口。
但今年的“形势”比较“严峻”。
不仅部分金融机构收缩了实习岗位规模,曾经愿意开出“天价”招揽人才的“大厂”们也纷纷改弦更张,量入为出。
这不,已经有“量化投资大厂”表示:
将打破固定的日薪模式,根据项目产出结果“匹配”薪酬。
这是连固定日薪也不打算轻易发了?
01
今年情况不同
往年金融机构尤其是量化大厂(大型量化机构),都是最“财大气粗”的。
名校对口专业的优秀学生,在机构“实习工作”一天,挣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也不鲜见。
但今年情况似有不同。
一方面,各家机构纷纷下调实习岗位数量。
另一方面,往年高调“招人”的机构也越来越低调和谨慎起来。
一些百亿机构私下向资事堂坦陈:考虑到经营处于周期性的低谷,公司目前的留用名额有所收缩,哪怕目前已在“工作”的实习生,即便有顶尖名校背景,且实习表现突出,也未必一定能有“转正”机会。
02
区分“情况”实习
而有些机构甚至给出了“区分”实习情形的情况。
简言之就是,在实习前会明确的对实习生的就业意愿做区分:
一、(无转正机会的)日常实习生(对量化感兴趣,没有明确转正的需求);
二、(有转正机会的)实习生(适用于对量化有一定了解,并且作为未来求职方向)。
说通俗点,这家私募直接了当的告诉部分实习生——
你的岗位,就是体验岗,不会给offer的。
03
实习薪酬“改革”
有些私募机构还直接“改革”了实习生项目的薪酬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
根据项目结果产出匹配薪资回报,打破单一固定的实习日薪模式。
机构的意思很明确,哪怕是经验不那么丰富的“在校生”,也请关注你的绩效!
另外,按照前述机构的招聘文告,
相关的实习生培养项目为期2-3个月时间,并由专业导师全程带教。
都有专业导师带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04
节俭成“风”
仔细观察业内的招聘信息还可以发现,调整实习招聘待遇的可不是行业里的无名之辈,相反有些机构的管理规模和名声还颇为响亮。
一些量化私募机构属于头部私募阵营的“次新”成员,一年前刚刚跨过百亿规模大关。
但就是这样的机构,也纷纷加入对实习岗位严加管理的行列里。
05
哪些岗位没有转正机会?
资事堂注意到,那些提示“没有转正机会”的投资机构,拿出来的实习岗位还是和以前比较一致,以投研居多。
比如,一家大型私募旗下关键部门日前披露有招收实习生需求,具体包括量化开发岗,机器学习平台开发岗等。
但都已明确无法提供转正机会。
这类岗位应属于量化投资中比较核心的岗位,这样的岗位开放实习但不开放转正,说明量化机构对于目前的编制人数已经比较“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