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筑梦建工,共创辉煌 | ... ·  2 天前  
青塔  ·  这所师范高校,力争更名!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燕京理工学院2025年人才引进计划 ·  5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实验教学岗招聘公告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好文荐读 | 黄牧航:我是这样讲中国古代的垄断经营制度的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5-01-20 00:00

正文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明确提到中国古代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制度的地方似乎只有一处——《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提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种由政府垄断的专卖制度在古代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在历朝历代基本没有中断过。了解垄断经营制度,是理解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商品经济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抓手。遗憾的是,教材相关的内容并不多,更没有完整的线索脉络,所提及的碎片化内容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讲述。但在高一和高二的新课讲授阶段,我还是曾经三次跟学生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垄断经营制度。(下图为中国澳门邮政发行的芒康盐井古盐田邮票。该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



第一次讲授专卖制度是在教《中外历史纲要(上)》西汉盐铁专卖制度的时候。该内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教材的叙述只是一句带过。高一授课时间紧,我不可能做过多的拓展,备课的时候曾经非常纠结——这一内容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呢?

关于中国古代的盐铁专卖,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对学术动态梳理得比较清楚的是《权力与经济:西汉盐铁会议的政治文化解析》(化涛著,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



尽管该书论述的切入点是政治文化,但对西汉盐铁专卖制度的来龙去脉还是叙述得非常全面的。书中的核心观点是:


盐铁制度从更深层面反映出王权政治对社会的支配与控制……从汉初相对宽松自由的经营模式到后来帝国政府强行介入实施专卖,这种政策演变的过程与帝国政治发展息息相关。或者更恰当地说,正是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社会的经济资源从基本不受控制的分散游离状态被牢牢征发到王权体系中来而加以支配。这也充分反映出在帝国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中,政治是主体,社会经济处于从属地位,经济只有服务于政治才有存在的价值,否则便是多余的。(第239—240页)


这些内容除非做专题的讲授,在高一新授课有限的时间里是根本不可能讲述清楚的,要求中学生阅读这些学术论文和专著也不合适,学生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消化这么复杂的内容。根据高一教材的要求,我只给学生分析了两点——一是强调盐铁专卖是汉武帝经济改革的重要措施;二是对比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认识到西汉的盐铁专卖对中国古代经济的重大影响。可引导学生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提到的“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西汉以盐铁为主的一系列专卖政策对战国以来发展迅猛的工商业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此外,我给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是《透过历史聊经济:从周赧王到隋文帝》(汪凌燕、汪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这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旁征博引,思维大开大合,在第四章“盐铁论开思汉诏”中,居然能够围绕盐铁论这个中心再结合古今中外的经济现象展开论述,不少的切入角度都让人脑洞大开,如“玩儿命花钱的汉武帝与长期通货紧缩的日本”“铜钱化身的比特币”“政府如何敛财”“如何解决欺上瞒下”“消灭竞争搞垄断”等。许多论述拥有现代的经济学视野,堪称通俗明了,如:西汉盐铁专卖政策的“出现及后续的一系列政策,也正式宣告汉朝政府所信奉的经济思想从自由主义盛行的芝加哥学派,转移到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凯恩斯学派,即大政府、小社会的方案”,这套“国家垄断盐铁专营的措施一直沿用到了明清”。(第149页)



第二次讲授专卖制度是在教《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时,教材提到:“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徽商的兴起与盐业专卖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徽商真正成为一个商帮还是在1492年盐业政策由‘开中制’改为‘折色制’以后。”“实际是政府授权的私人垄断。”(梁小民著,《回望商帮》第83—84页,北京三联书店2024年版)徽商很大程度上就是盐商,离开了国家的食盐专卖,徽商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发展。



在本课书的教学中,结合教材“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的表述,授课时可以略加拓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区域,专卖制度对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一些边远山区,由于道路崎岖,交通险阻,许多商人并不愿意从事这些路途遥远又危险万分的贸易。例如像湖南郴州、永州这些远离食盐产区的地方,商人们都找各种理由不去,或者偷奸耍滑,途中变卖食盐。正是政府的专卖政策迫使人员和资金流入这些边远落后地区,促进了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历年的研究生读书会中,我都指定学生阅读黄国信的《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对于缺少生活阅历的大学生而言,要读这一类的书才能明白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摆脱中学教材那种简单化叙事所带来的认知局限。



第三次是讲授专卖制度是在教高二选择性必修1第16课“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的时候。该课是高中教学的大难点。由于缺乏形象直观的情境素材,学生很难明白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是如何实施的。我给学生补充的两则材料是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的税收结构,让学生了解支撑清政府运作的主要税种是什么。



从材料中可见,在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后,盐税都稳居清政府税收的第二位。为什么盐税如此重要?这就跟专卖制度相关。这里是呼应高一学习过的知识,强调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食盐专卖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人类离不开食盐,古代社会中很多国家也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但长期地、不间断地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国家很可能只有中国。下图为克罗地亚发行的盐田晒盐的邮票。



当然,有些国家会把别的商品看得比食盐更重要。2024年,俄罗斯邮政发行了一枚很有趣的邮票——纪念俄罗斯实行酒类生产国家垄断550年。邮票把俄罗斯的酒类专卖追溯到1474年,那年伊凡三世首次实行国家垄断的酒类生产和销售制度。在这550年中,俄罗斯的酒类国家垄断时而严苛,时而放松,酒精在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起着常人难以想像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