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per机器人,可用于医疗保健、技术、教育、零售等领域。
纽约市第三大道和第58街的交汇处有一家麦当劳,乍一看去,它跟美国各地的麦当劳毫无区别。
但走进店内,饥肠辘辘的食客看到的不是收银员,而是一个“定制口味”服务亭,也就是一个触摸屏系统。
顾客不用跟任何人交流,就能自己搭配汉堡。
这种自助服务亭已使多少人失业?由于麦当劳向来不愿公开数据,确切数字很难得知。
“机器人学”一度是反乌托邦小说中的戏码,如今,它却将成为工业革命以来,最具颠覆力的技术变革。
机器人技术运用的“引爆点”已近在眼前,但对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面对如此剧变,它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机器人自动化每创造一份新工作,就会灭掉好几份旧工作。这种破坏是毁灭性的。
机器人自动化是一场不可避免的颠覆性浪潮,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是认同的。
美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未来50年,机器人将不可避免地接手人类的大部分工作。
但同时又有约80%的人相信,50年内,自己当前的工作“绝对”或“很有可能”会以当前形式继续存在。
不知何故,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生计必定安全。其实不然:
未来几年,所有商业领域都会受到机器人自动化的影响。
例如,澳大利亚公司Fastbrick Robotics开发了一种HadrianX机器人,一个小时可砌1000块标准大小的砖块。
这活要是交给人类,可能两天都做不完。
2015年,旧金山初创企业Simbe Robotics揭晓了Tally机器人,称其为“世界上第一种全自动货架审计与分析解决方案”。
它会和顾客一起“逛”超市,确保货架上商品数量充足、各归各位、标价准确。
瑞典农业设备制造商DeLaval International最近宣布,它将在密歇根州的一个小型家族奶牛场,投放一种新型挤奶机器人。
借助该系统,奶牛什么时候高兴,就可以什么时候去挤奶。
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RIA)是北美最大的机器人自动化倡导组织之一,从它发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一窥未来职场。
仅2016年上半年,北美的机器人技术供应商就向世界各地的公司售出了14,583台机器人,价值8.17亿美元。
RIA还估计,目前,全美各地的工厂机器人数量超过26.5万台。美国的机器人使用量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世界经济论坛在近期的报告中预测,保守估计,到2020年机器人自动化将导致15个发达国家净损失500多万个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