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夜读】能扛事,也是一种才华横溢 ·  2 天前  
洞见  ·  人到中年,不要入戏太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解放军卫国戍边烈士魂归,95步枪朝天鸣枪3响致敬!|轻武专栏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1-02-22 13:17

正文


英雄不朽,忠魂长存

2月19号,就在全国人民结束春节假期返岗的第二天,解放军边防部队去年击退外军,保卫祖国边疆的英雄事迹被集中公开报道,大家终于有机会了解边防部队可歌可泣的战斗和感人细节。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冲在第一线,头部遭到重创;营长陈红军带人突入重围营救团长,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摄像取证的肖思远也冲到前沿参加战斗。我军增援队伍赶到后一举击溃来犯外军,而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不幸牺牲,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为了救助战友而牺牲。


战斗结束后,我军出动运20大型运输机,运载烈士遗体返回后方,部队为烈士们举行了庄严的葬礼,战士们持95步枪为烈士行鸣枪礼致敬,悼念逝去的战友。

▲运20运载着烈士遗体

英雄不朽,忠魂长存,鸣枪礼是对牺牲战友最高的礼仪,表达着大家对英雄们英灵的告慰、敬仰和祝福。

▲致以烈士最高礼节

2018年,中央军委颁布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解放军仪式里正式设立了鸣枪礼环节,标准化鸣枪礼在我军发展历程中还是第一次。鸣枪礼作为军队特有礼仪,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鸣枪礼最早起源于欧洲线列步兵时代(排队枪毙),双方对射半天一定会有很多尸体和伤员,需要收容伤员安置死者。这个年代用的都是前装枪,装填速度很慢,于是在进行收容工作之前,会斜朝天开一枪,把枪内的子弹放空,以此来向对面说明:“我的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先等我料理下受伤的兄弟们,完事后咱们再接着死磕!”

安置完死伤者后,再朝天用空包弹发射3枪,告诉对面:“我已经收拾完了,咱们可以接着开干了!”


久而久之这一停止战斗安置死伤者的作法在战场上慢慢固定了下来,朝天开3枪也逐渐演变成了哀悼战场上死者的最高礼节。

以美国为例,警察和军人的葬礼上都有鸣枪礼,步枪手一般都是单数,因为西方文化认为双数是不吉利的数字,所以一般是3到7名枪手一字排开。鸣枪礼上使用的枪支一般是步枪,在一些警察的葬礼上是手枪或者霰弹枪,美国军人的葬礼上则使用M1、M14和M16步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用M16行礼

因为鸣枪礼发射的是空包弹,半自动和自动步枪里空包弹没办法完成自动循环,所以每次开枪以后都必须操作拉机柄手动上膛。相比于M1和M14,M16在装弹动作上远不如老式步枪来的庄重有礼,所以M1、M14等老式步枪依然是鸣枪礼的主力。

▲相比之下,老式步枪更加庄重有力

2018年明确规定鸣枪礼以前,我军其实已经有不少实践,2015年志愿军遗骸回国,解放军礼兵就进行了鸣枪礼,连续鸣枪三响向志愿军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样是95行鸣枪礼,安装了空包弹助退器
省去了手动上膛的步骤

我军的标准的鸣枪礼和美军有所不同,我军鸣枪礼一般是旅团级以上单位组织进行,鸣枪礼兵人数为12-50人左右,使用的礼枪则是所在部队配发的步枪和空包弹,安装空包弹制退器时不需要手动上膛,一般情况下则需要手动上膛。

▲没有助退器就需要手动上膛

指挥员下达举枪口令后,礼兵左脚向前一步,举枪约45度,枪口向左约30度,打开保险。 指挥员逐次下达预备——放口令,鸣枪礼兵依口令以单发形式发射,集体鸣枪12次(军人葬礼仪式鸣枪3次)。 鸣枪完毕后,鸣枪礼兵关保险,收脚同时收枪,成挂枪立正姿势。

除鸣枪礼外,军队中的高规格礼仪还有鸣炮礼。

▲70周年阅兵中的鸣炮礼

同样鸣炮礼也是起源于欧洲的英国海军,和鸣枪礼逻辑相同,一开始海军船只向天鸣炮也是为了向对方示好,表明已经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开炮的响数越多,就说明武装解除得越彻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