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5日17点05分,柳师傅和同事刚把发电机与燃料抬到站址附近,准备发电,这是他们今天到达的第三个站址。
“这些站址都是靠太阳能发电,遇到下大雪,维护工作会格外困难。这两天刚下过一场雪,我们维护回来早的可能是凌晨三点钟,最晚一次维护完回去已经到了早晨六点半。”
但对于柳师傅而言,熬夜并不是工作中的难点,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他所负责的站址相隔很远,路程中甚至有一段是信号覆盖盲区。
“比如治多县的站址,有一部分位置特别偏远,长达几十公里的土路没有信号覆盖,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通常都会定点联系,比如预计到哪个有信号覆盖的位置大概几点,维护队到了那个时间就给我们联系让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到了,如果到了那个时间点维护队没有联系上,那我们就会就近指派人员去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柳师傅说道。
冬季的冰雪天气给站址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基站维护与积雪的清扫往往需要耗费一个小时,而柳师傅所管辖的片区最高海拔达到5100米,积雪甚至淹没膝盖。
2016年冬天,维护队在维护结束从治多县返回途中在索家方向发生意外,车辆侧滑到沟里。“那天他们按理来说应该在10小时后与我们后方联系,”柳师傅回忆道,“但我们足足等了15个小时没有收到他们的消息,后来我们就派人沿路去找,找了一路,最后在一条沟里发现的他们。因为在出发前强调过要备油,所以他们没有冻着。”
2017年12月29日,还是在治多县的路途中,维护队车辆掉入冰窟窿当中。据柳师傅介绍,该段并没有铺设汽车驾驶道路,夏季山路两侧有溪流,而到了冬季溪流结冰,加之下雪道路与冰面合为一体,夜间车辆行驶难以分辨道路与溪流。车辆行驶到较薄的冰面时由于冰面承重超限导致破裂,进而使车辆掉入冰窟窿当中。
据了解,当晚的搜救工作持续了大约五个小时。“当时海拔在4500-4600米,应该有零下15-20度左右,如果没有及时救援,车上的人可能就会冻坏了。万幸的是当时有车辆经过把他们先载到县城,他们才联系得到我们,然后再派车过去把那台车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