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中国围棋对弈网站出现一名神秘选手“Master”——
1月3日先后击败中日韩第一人,柯洁、井山裕太、朴廷桓;1月4日下午,第54场,胜聂卫平;第58场,胜常昊;第60场,胜古力。
60 胜 0 负。
Master下的是30秒的快棋,如此的速度和脑力,大家纷纷猜是AI。4日晚,Deepmind官方确认,Master是Alphago的升级版本。
如果说3月谷歌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人类的棋力还能与阿法狗抗衡的话——半年后以后,它带给我们只有震撼了。
人工智能的成长速度已经又高了一截——人们还在以生物进化的速度理解人工智能,还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谷歌的野心并不止步于做一个战胜人类的棋类程序。他们宣布,这套人工智能,一旦成熟,将用于灾害预测、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更广阔而复杂的领域。
艺术往往是现实的预测,今年年底的神剧《西部世界》也讲述了一个人工智能倒戈人类的故事……这部豆瓣打分到了9.0的神剧,讲的就是机器人重新获得意识的故事——我就不剧透了。
人工智能进入职场的结果是《终结者》,还是陪伴帮助人类的“大白”?
一、来临速度比你想得快
不管这个变化的结果是什么,他的速度都超过你的想象。
人工智能,简称AI,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来完成复杂的工作。它的年龄并不长。
1956年,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年轻科学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到去年,这个技术才60岁。但就在去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里,人工智能被预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代表,将在今后五年里,改变商业模式和劳动力市场。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资源将会像水和电一样,由专门公司提供给全社会所有人使用——全社会产业都会经历:现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的大变革。
领英发布的《2016全球人力资本报告》中指出:
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7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包括一些基础白领和蓝领技工等;另一方面,计算机、数学、建筑等领域能够创造2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因此这中间将会产生500万个工作缺口。我们目前视为核心的技能,有超过1/3到2020年都将改变。
到2025年,科技变革达到新的临界点(也就是奇点)。
2021年,首款机械药剂师将在美国登场;
2025年,30%的公司审计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
2026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0%。
看到这,很多人会说,2020年还早呢,而且,我怎么不觉得这个变化呢?
之所以没有感觉到变化,也许莲塘效应的问题——你看夏天有莲叶的池子,假设每天以一倍的数量铺开。第一天有1/32占据湖面,第二天1/16,这样一直到第五天1/2时,你都不觉得莲叶多,一直到第六天一开,所有湖面都是莲叶。
这就是莲塘效应——变化在细微的时候,你总觉得很小,其实是巨大的。
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3年——3年正好是学习一门技能到在领域内精通并且在业内有竞争力的时间。如果现在能够学习一门人工智能时代的的技能,进入合适的领域,是一个打开全新职业时代的机会。
二、未来职场有什么新变化?
距离2020还有3年,什么样的职业会受到威胁?
1、 蓝领——重复的、标准化程度高的机械性劳动。比如大部分装订装配工作、搬运都已经变成机器劳动。
2、 初级白领——规则性、协作关系简单、维度少的智力活动。比如银行柜台、高速公路收费站、出纳等。
简单来说——规则性强、协作能力低、节点少的职位会被淘汰。被淘汰并不意味着消失,但是意味着这个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会极低。
那么——什么职位会越来越重要?
1、高端技术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程序编写者、生物科技等。
2、复杂模式判断者:需要强大的思维逻辑和模糊情景判断能力(政治家、企业管理者、投资人等)。
3、创意工作者:为追求趣味,发掘人类爱好而创作(艺术家、音乐家、导演、作家、演员)。
4、人际服务者:通过深度的人与人互动的服务来工作(高端服务业、高端手工业、厨师、心理咨询师等)。
什么行业会有新机会?
各个行业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搭接的领域会有新机会。
王健林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未来中国最大的机会在服务业——不是传统服务业,而是现代服务业。
他认为第一个是娱乐业,在中国经济 7% 的增长速度下,娱乐业的增长连续六年超过40%,未来是很大的空间。
第二是体育产业,现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元,距离美国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中国人都在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有很大空间。体育营销、体育传媒、体育竞赛等专业缺乏人才。
第三是旅游行业,尤其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行业。
这三个行业也是典型的人际交往多、需要创意、复杂的行业。
三、职场人该如何面对?
对于职业新人来说:
除了培养专业能力外,注意培养自己这些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分析、思考和判断力能力、审美能力、当然还有学习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两项是人工智能无法拥有的。
持续地尝试最新的科技和技术,多关注一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入门书籍。
留意自己行业内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接口的职位和公司,保持对这件事的观察和好奇。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来说,他们也面临下面这些转型:
1、视智能机器为同事。
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未来几年,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你团队中的一员。他至少是下面3个角色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他可能会做你的助理、顾问,甚至执行者,要懂得用好这些人。
2、专注于判断性工作。
未来,人工智能能承担越来越多的常规性工作,甚至辅助人们的决策,但它无法开展 “判断性工作”。
“判断性工作”是指——在无法获得充分或可靠信息时,如何运用人类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作出关键的决策。
3、专注业务——将行政工作交给人工智能。
今天的管理者花很多时间在协调和管控上,而这部分工作未来很大部分会被人工智能接管。
诸如时间安排、资源分配、报告等,未来的管理者应该是业务专家——如设计机构艺术总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科研项目负责人或是管理咨询项目经理等。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会更加受欢迎。
4、像设计师和教练一样工作
管理者的创造力固然重要,但激发他人创造力,并且整合的能力更重要。
四、总结
讲了这么多,来做个总结——其实你不妨把人工智能时代想象成一个初入职场的理工天才,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
他体力比你好,效率比你高,记忆力很好,而且知识更新还比你快。但是社交能力很糟糕,对于复杂和不确定的事情一筹莫展。你和他PK是无意义的,学会与他快乐的玩耍。
遵循原则——做机器不能做的事,同时要学会与机器合作。
回到开篇的提问:未来的职场到底是“终结者”还是“大白”?估计都不是,人机高度合作的《星际迷航》可能才是最后结局,人类通过与机器合作,成为更强大的物种,可以去到以前无法触及的地方。
如果你也这么想——2017年正好是进入这些领域,提升这些技能的一个重要时机。
本文作者作者古典,著名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著有百万级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目前在"得到"APP开设全年订阅专栏《超级个体》。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LinkedIn经授权转载。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