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自贡网  ·  哪吒也有“小目标” ·  昨天  
自贡网  ·  时间定了!可能还要涨 ·  2 天前  
食品论坛  ·  培训通知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老爸炒股一直亏还不听劝,有什么办法能积极地影响他?”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0-12-31 12:51

正文

最近遇到两个很搞笑的事儿,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第一个是发生在我身边的。

我有个小伙伴有一段时间觉得总喝咖啡不太好,痛下决心减少摄入咖啡因,于是给自己设了一条提醒「今天不要喝咖啡」,每天准时提醒。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他每天看见这条提醒都会想到喝咖啡,几个月后他终于养成了每天都要来杯咖啡的习惯

通过提醒自己「不要如何如何」来改变习惯可能倒头来倒起了反作用。

所以我就在想,劝亏钱的家人朋友不再炒股很难成功,会不会也有这个因素呢?

然后我再进一步想,假如这个小伙伴当时提醒写的是「每天泡两壶茶」,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喝咖啡很多时候就是嘴里差了点味道,换成两壶茶下肚,咖啡很自然就淡忘了。 不过茶这个例子好像不太恰当哈,咖啡因更多了…… 但就是这么个意思, 培养新习惯比简单粗暴地放弃旧习惯更容易下手

……

第二个故事更逗,来自有知有行的小伙伴们做的一期访谈,采访了一位他们的用户 @很凉,起因是他写了这么一条留言:

前段时间买股票时心里有些忐忑,但媳妇儿说绝对不要买,是坑!于是他就坚定决心买了,几十天下来赚了三十个点。

(ps:居然没被打死 🐶)

一看就是个特别有故事的人,小伙伴们立刻联系他,听听他的故事。

其实最初他是不炒股的,但他媳妇是老股民,一直炒股、一直亏的那种。“总是想短时间在股市里翻倍,但一直走在回本的路上。”

他倒是没想过改变媳妇什么,只是有一天他媳妇说,「你不炒股,不懂我」,要求带着他一起飞,硬是把他拉上了炒股之路。

具体的过程我就省略了,结果就是后来他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他和媳妇依然一起研究炒股投资,不同的是,他媳妇还在亏钱,他却开始赚钱了。

不过他媳妇依旧听不进他讲的投资理念,“媳妇儿太忙了,顾不上看书。” 但却有个很重要的变化, 最开始媳妇只给了他一小部分资金(他家媳妇管钱),现在比例已经提高到 25%。

我猜最后大概率,他媳妇会渐渐放弃炒股,或者只炒很少的本金。类似的故事其实在我身上也真实上演过。

ps:这个完整的访谈大伙可以在有知有行上找到,他们正好也是工作日日更,周五的「知行小酒馆」专门唠这些家常故事 👇

……

故事说完了,说说我的观点。

简单粗暴地劝「不要炒股了」很难成功,尤其是从不炒股的人劝正在炒股的人,这样其实会起反作用。 相比于“不要做什么”,找到那个有价值的“应该做什么”帮助会更大。

所以谈钱的目标应该是「同行」,一起寻找赚钱的更好出路。参与进去,如果你能证明自己有比盯盘炒股更有效、收益更高的策略,家人总会认同的。

再一个吧,心态立场和表达方式很重要,我们假设两个场景:

  • A:“我和你说什么来着,买基金比你炒股瞎折腾挣钱多了,你看你都亏成啥样了?”

  • B:“我最近买了个基金,好像赚了点钱,我也不懂,你经验多帮我瞅瞅呗。”

代入感受一下,如果我以前炒股亏钱,第二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让我反思「基金是不是可能更赚钱?」这个事实。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分享过一个沟通技巧——语气越谦逊,反而越容易让对方听进你说的话;而越强势的人往往越难说服他人。

表达想法,但不要贬低别人,尽量别用比较级。因为 A、B 这两种沟通方式隐含了不同的潜台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